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有望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

徐蔚冰
2020年09月24日08:14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徐蔚冰

日前,記者從“第五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在應用規模、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消納利用、政策體系、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成效顯著。開發利用規模不斷增大,2019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是2015年的1.7倍﹔技術裝備水平顯著進步,水電、風電、光伏、鋰電池具有全球競爭優勢﹔開發利用經濟性快速提升,初步實現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消納利用問題有效緩解,初步實現利用率95%的目標﹔政策支持體系日益完善,引導可再生能源有序健康發展。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將越發重要,可再生能源有望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並逐步走向存量替代。

風電、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大幅低於常規電源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各國相繼制定可再生能源主導的能源變革戰略,將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快速發展,光伏和風電將成為能源轉型主力。未來,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高效率、低成本、融合化發展趨勢明顯,光伏發電效率將繼續提高,同時,風電、光伏發電成本有望較大幅度低於常規電源成本。

在電力系統發展趨勢方面,易躍春認為,未來將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中心的靈活電力系統,逐步提高系統靈活性,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完善電力交易調度機制,研究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和系統成本,逐步推動可再生能源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納。

易躍春指出,近十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電力消費增量中佔比52%,而“十三五”前幾年,中國佔比僅38%(其中水電佔12%,新能源佔26%),電力系統綠色轉型進度滯后於全球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間,我國應統籌做好國土、消納等工作,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電力消費增量主體。

易躍春表示,“十四五”期間,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實現全面平價,部分地區將實現低價。2025年陸上風電投資有望降至5.2∼7元/瓦,上網電價有望降至0.23∼0.4元/千瓦時﹔光伏發電投資有望降至3∼3.8元/瓦,上網電價有望降至0.20∼0.38元/千瓦時。他還指出,未來,光伏組件效率將進一步提升,硅片大尺寸、電池片薄片化成為發展趨勢,電池效率也將進一步提升,雙面組件應用將大幅度提高發電量。

充分消納是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主任奚國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實現充分消納是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保障。

奚國富表示,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是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消費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實現充分消納則是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保障。目前可再生能源整體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28億千瓦,同比增長12%。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全國平均水能利用率達到95%左右。但隨著裝機容量的擴大,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不健全、網源發展不協調、調峰能力不足、新能源消納支撐體系不完備等問題亟待解決。

奚國富認為,目前關於新能源消納的全局性機制少,供需仍以省內平衡和就地消納為主,尚未形成全社會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工作合力,缺乏促進新能源跨區跨省消納的強有力政策支持。“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裝機合計超過1.7億千瓦,僅靠本地無法消納﹔西部和“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佔比高,調峰能力嚴重不足,輸電通道的能力也不足。此外,大規模新能源並網及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和裝備支撐不夠,新能源並網相關技術標准不完善。

為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消納力度,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側清潔低碳轉型,奚國富建議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全國電力市場的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支持新能源富集地區開展現貨市場交易,並完善備用、調頻等配套電力輔助市場建設。同時,加強國家跨省跨區調配和市場交易,將送端地區解決“三棄”問題與受端地區壓減煤炭消費相銜接,進一步擴大新能源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和發電權交易規模。

二是加強電力系統靈活調控能力建設。加強抽水蓄能電站和燃氣電站的建設,積極推動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改造,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完善需求側響應機制,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有序充放電、客戶側儲能裝置參與電網調節等措施,主動響應新能源出力變化。提高新能源建設與電網發展規劃的銜接與統籌,提升網源協調能力,通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

三是加快支撐新能源友好並網的關鍵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加快新能源並網、電網安全穩定控制、儲能、虛擬同步機、能源替代和轉換、多能互補協調等關鍵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將新能源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研發扶持等方面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推動完善國家新能源並網等相關技術標准,提高各級電網友好並網的智能化水平,為新能源高比例運行、大規模外送

提供技術保障。

光伏制氫將大有可為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產業分會會長魏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氫能產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光伏制氫的競爭力也將逐漸增強,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作出貢獻,太陽能光伏制氫未來可期。

“近年來,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綠色清潔能源,光伏發電持續高速發展,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魏鎖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達到2.16億千瓦,其中,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致力於建設裝機規模最大、核心技術突出、行業全面引領的“世界一流光伏產業”,光伏裝機容量達2219萬千瓦,穩居全球第一。同時,我國光伏技術不斷提升,成本加速下降,發展模式逐漸呈現多樣化,多種“光伏+”新業態快速涌現,光伏行業已經迎來平價時代的曙光。

不過,魏鎖同時指出,由於光伏發電與生俱來的隨機性、波動性、階段性等問題,增加了電網調度難度,對電力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了挑戰,特別是消納問題突出,成為制約光伏發電持續大規模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他認為,作為一種二次能源和能源載體的氫,提供了一種破局的路徑,通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將有效解決消納問題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瓶頸。據魏鎖介紹,目前,光伏發電技術和制氫技術都已較為成熟,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氫能產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光伏制氫的競爭力也將逐漸增強,太陽能光伏制氫未來將大有可為。

據魏鎖介紹,氫能清潔環保,可以廣泛應用於交通動力、分布式發電供暖、化工、冶煉等領域,被稱作“21世紀的終極能源”。作為解決能源環境危機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方向,氫能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俄羅斯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發展氫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歐盟委員會在今年7月正式公示了《歐盟氫能戰略》。根據日前發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在能源系統大幅去碳的過程中,氫能作用將日益凸顯,到2050年,氫能佔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或將增長16%。

“在我國,發展氫能產業是一項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大事。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充足,也有大量的副產氫資源,相關市場規模宏大,氫能產業有著廣闊發展空間。”在魏鎖看來,發展氫能產業,對我國減少油氣對外依賴,提高能源安全水平,減少大氣污染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有著重大現實意義。發展氫能產業,將帶動能源科技創新、能源結構調整、能源體系變革和可再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對我國能源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高能耗產業清潔轉型、高端裝備制造以及汽車等產業創新發展,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責編:李都也(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