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山東峽山“兩山”高水平轉化的調查與啟示

2020年11月03日09:2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山東省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簡稱峽山區)榜上有名。這也是濰坊市首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兩山”理念)中,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兩山”轉化),是最為關鍵和最富有創造性的環節。峽山區依靠創新打開“兩山”轉化通道,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高水平轉化、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峽山區一角。記者 王文志 攝

  目前一些地方正面臨“轉化之惑”:坐擁稀缺生態資源,或轉化通道不暢,或轉化水平不高,生態紅利尚未充分釋放。

  峽山區無優越先天稟賦、無“政策窪地”先機、無發展資源堆積、無產業發展基礎,卻在“兩山”轉化上先行一步,青山金山同在、經濟生態均強,其實踐具有啟示性意義。

  經濟基礎薄弱 “兩山”轉化也能先發突破

  峽山區是山東半島經濟發達地區的后發區域。

  峽山區內有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是省級戰略水源地和膠東地區調蓄樞紐,每年向濰坊、青島、煙台、威海等地供水數億立方米。

  2008年,濰坊市以峽山水庫為中心,將周邊分屬昌邑、安丘、高密、諸城四縣市的部分村鎮合並成立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2015年,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是山東首個以生態命名的開發區。

  建區之初,峽山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水平在濰坊16個縣市區、開發區處於“鍋底”。但扛起“守住一湖清水”的責任是峽山的底線。

  該區最大的納稅企業華昊焦化公司,每年納稅3000多萬元,加上其上下游企業的稅收,佔了全區財政收入的70%。該公司設施和工藝雖然符合標准,但與峽山生態區定位和保水護水要求不相稱,峽山區下決心關閉了這座焦化廠,同時關停畜禽養殖場、小鑄造企業等600余家。

  十余年“生態苦行”,峽山區累計造林10萬余畝,恢復濕地3萬余畝,綠化覆蓋率達到47%,先后摘得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等綠色“招牌”。

  如今,峽山區常年優良天數近300天,負氧離子平均濃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000個左右,是世界衛生組織“空氣清新”標准的兩倍。峽山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是山東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有“半島綠肺”之譽。

  生態“家底”愈加殷實,綠色城鎮快速崛起,峽山區漸成“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宜居宜業之地,已經連續多年承辦國際鄉野馬拉鬆賽、世界華人網球賽、金風箏微電影大賽等國際賽事。其環湖路改造提升將於2021年6月底前完成,更多國際級大型賽事將落地峽山區。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高端實驗室、國家現代農業與食品前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處、山東藍海農業科學研究院等高端科技創新平台先后落戶峽山區,集聚中外籍院士2名、博士以上頂尖人才64名。

  鄧興旺是世界著名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常年在峽山區工作。他對記者說,“搞分子育種,全國可去的地方很多。選擇山東濰坊峽山區,是迷上了這裡的生態環境。”

  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吳東穎也常住峽山區,致力於抗衰老應用和產業化。對於峽山區的吸引力,他感嘆“生態輻射效應如此之大,令人難以想象”。

  身在后發區域的峽山區,憑借厚實的生態資源,開始“兩山”轉化的先發突破,用最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集聚最優質的創新發展資源,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產業發展新優勢。

  無傳統優勢產業 “兩山”轉化也能赤金足銀

  峽山區發展經濟,無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助益,“兩山”轉化的探索,相當於在一張白紙上描繪綠色經濟新圖。

  峽山區黨工委副書記郭友亮對記者說,峽山區的發展,如果按照平常的思維模式,搞一些相對簡單的消費業態和項目,既省心又省力。但為了對得起這一方綠水青山,讓生態紅利充分釋放、高效轉化、赤金足銀,必須立足“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定位,大力培育符合生態區實際的綠色高端產業。

  峽山區最先打響的是現代高效農業品牌。峽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出的有機西紅柿,每斤25元還很搶手。該公司總經理楊炳軍說,“有機農產品認証對產地土壤、空氣和水質要求嚴格,在省內外兜兜轉轉,發現峽山區最適合有機種植。”

  有機生姜融合創新產業園實現了傳統姜種到脫毒姜苗、傳統土田到基質栽培、傳統人工種植到智能大棚種植的顛覆性變革,正在打造面向全國的有機生姜和脫毒姜苗供應基地。

  優渥公司打造的“有機匯”電子商務平台,搶佔全國有機行業龍頭地位,提供“農田直供餐桌”的家庭會員制宅配套餐服務。

  建在礦山廢棄土地上的華以國際農業科技孵化器項目,從以色列引進水培蔬菜種植技術進行再創新和國產化,運營成本降至引進時的三分之一。這裡的瓜菜靠吸收營養液生長,不需打藥施肥,“干淨”到可以直接入口,且產量提高三到四倍,節水率達90%。從賣蔬菜到賣模式,峽山區水培蔬菜種植已輸出到國內九省市的54個項目區。

  依托良好的生態條件,峽山區建成有機農業園32個,有機種養面積22.7萬畝,注冊有機產品商標20個,認証有機產品120多個,20個蔬菜品種通過歐盟、美國有機認証,10種產品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生態原產地產品。僅現代高效農業一項,峽山區農民年增收3億多元。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新和盛農牧集團等食品加工企業,成為肯德基、必勝客、漢堡王、華萊士等全球知名餐飲企業的主力供應商。

  峽山區現今擁有國家有機產品認証示范區、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三塊金色招牌,是全國唯一一個“三區”共建的國家級示范區,今年又以全省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評山東省優質生態農產品基地,是全省唯一以農業項目入選的地區。峽山區政府顧問辛文東說,全區已啟動建設有機菜、有機姜、食用菌“三個一萬畝”,新建秋月梨、車厘子、獼猴桃、火龍果等特色果品園區86個,三年內可實現產值30億元,農民人均可增收3000元。

  為了推動現代高效農業向高端前沿發展,山東省政府、北京大學及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三方在峽山區共建北大現代農業研究院,將引進300—500名國內外尖端科研人員,建設30個世界前沿實驗室,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農業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平台。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在峽山區建設國內外高水平的GLP認証中心、農產品大數據中心。已經建成的興旺種業分子育種中心,正從育種源頭搶佔現代高效農業技術制高點。

  高新技術產業是峽山區的另一主導產業。峽山區在關停搬遷30家落后產能企業騰出的2000余畝建設用地上,正在建設“兩山”轉化重大支撐項目——中鐵國駿智造谷。該項目一期總投資25億元,規劃佔地1200畝,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上海潔循生物科技、華信纖維素等8個高端制造項目已簽約落戶。

  “良好生態環境是吸引高端產業的‘強磁場’”。峽山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聶國雨說,峽山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價值取向上與“兩山”理念充分對應,初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已有總投資100多億元的20多個項目落戶。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吸納就業1萬人以上,實現利稅5億元以上。

  著眼於在不同產業梯度上實現“兩山”轉化價值,峽山區優選一批戰略性、前瞻性項目,發展醫養健康、文化旅游教育等產業。記者在峽山生命科學產業園了解到,這裡已引進9家高科技企業,建成院士工作站、中韓技術轉移中心等研發平台11個,正在形成基因工程及抗衰老研發高地。建成運營中國艾·大健康中心,全區艾灸知曉率和使用率分別達到80%、60%以上,舉辦第二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授予“世界艾灸之都”稱號。

  當地還大力發展生態游、文化游、全域游。總佔地8000畝、總投資80億元的迪夢溫泉小鎮、華安田園綜合體明年建成投用,五屆峽山迎春燈會相繼舉辦。引進271教育集團等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建成濰坊實驗中學、峽山雙語小學等學校4所,吸引近2萬名外地學生來峽就讀。

  資本要素匱乏 “兩山”轉化也可找到新動能

  建區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裡,峽山區曾是金融服務空白區。缺乏財政專項激勵資金和實質性綠色金融支持政策,資本和市場主體不能有效進入,峽山區一度面臨“兩山”轉化“錢從哪裡來”的難題。

  峽山區創新求變“無中生有”,創造性地構建了以濰坊水務集團為融資主體、峽山綠科集團為資本運營主體、峽山金融創新小鎮為要素聚集主體、周邊金融機構協同運作的金融服務體系。濰坊水務集團獲得AA+信用評級,通過公司債券、融資租賃、信托等方式融資75.89億元,總資產規模300多億元,淨資產111億元。

  在此基礎上,峽山綠科集團主導成立基金19支,引進中信集團基金群、中化集團精准產業基金29支,控股、參股濰坊黃三角、上海華濰融資租賃、深圳前海盛達等10余家金融服務企業,開展投資、實業發展、票據、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業務。峽山綠科集團先后完成資金投放70多億元,其中通過基金注入、天使投資等方式,為區內“兩山”轉化項目注入資金30億元。同時自身累計收益4.53億元,創利1.63億元,納稅超過4000萬元,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良性持續發展。

  “政府引導金融、金融聚焦產業、產業反哺生態”,峽山區以此作為“兩山”轉化“金杠杆”,打通轉化的“最后一公裡”。峽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趙洪軍說,基因組領域首家登陸新三板的北京源宜基因,由峽山綠科集團注入資本吸引其總部遷至峽山區﹔區內重點企業新和盛食品前期資金不足,峽山綠科集團通過契約基金注資,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峽山綠科集團還組建了北方票據中心,建設電子票據大數據平台,面向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線上票據登記量超過3億元,票據池日均流轉量4000余萬元,通過票據業務助力迪夢溫泉小鎮、中鐵國駿智造谷等一批區內“兩山”轉化重大項目建設。

  受制路徑鎖定 “兩山”轉化也能“換道超車”

  總面積491平方公裡的峽山區,水庫面積佔1/3,生態保護面積佔80%以上,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全區23萬總人口,農村人口佔98%,庫區移民佔1/3。建區之初農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比濰坊市平均水平低4000多元。

  峽山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吉海說,“峽山區無區位和其他資源優勢,缺少發展縱深,與很多地方一樣受制於路徑鎖定。不打破鎖定效應,發展就很難做到‘含綠量’高與‘含金量’足。”

  在2013年9月,該區制定發布了全國首個以縣(區)域為單位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峽山),出台了全國首個縣(區)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成立了全國首個研究機構與地方聯建的生態文明研究院,較早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

  十余年來,峽山區高質量做大金山銀山、高水平打開“兩山”轉化通道、高要求構建治理體系。峽山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吉海說,峽山區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綠色高效的經濟生態、宜居宜業的社會生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將“兩山”理念融入生態經濟、生態制度和生態文化。

  “兩山”高水平轉化使峽山區實現“換道超車”。全區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8年的12.92億元、2615萬元、3587元增長到2019年底的41.79億元、2.32億元、23804元,分別增長了2.23倍、7.87倍、5.64倍。2019年度濰坊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群眾滿意度測評,峽山區滿意率在全市開發區中位居第一名。

  在峽山區干部看來,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算的是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歸結起來也是一本民生賬。峽山區推進 “五位一體”改善民生系列工程,其中針對特困失能人員生活保障困難問題,探索出“1126+”(一個基金、一個大數據老平台、2家養老機構、6家居家照料公司、13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智慧養老模式,實現了失能群體救助全覆蓋,其做法成為2019年度山東省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案例。

  “峽山區走出了一條后發地區以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實踐‘兩山’理念的生動樣板。”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惠遠說。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