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氣開發兼具保障煤礦安全生產、補充清潔能源供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多重效益。從中央到地方均多次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產業發展。但“十一五”至“十三五”,產業連續3次未能實現五年規劃目標——
能源透視:煤層氣為何屢交低分答卷
山西臨汾延川南煤層氣田。 |
隆冬時節,戶外呵氣成霜。在太行山西側的晉南沁水盆地,負責巡檢工作的華北油田山西煤層氣分公司員工張鵬,需要刮掉儀表玻璃上的冰渣才能看清數字。作為我國煤層氣資源最為豐富、勘探開發程度最高的區域,這裡已連續多年成為冬季用氣保供主產區。
“抽採煤層氣,不僅僅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必要措施,更可獲得優質高效的潔淨能源,彌補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供應的不足。按照山西省統一調控,我們已連續多年全面完成冬季保供任務。”華北油田副總經理朱慶忠告訴記者。
正是基於多重效益,煤層氣產業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肯定與支持。根據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其抽採量要達到240億立方米,較2015年末增加60億立方米,增幅為1/3﹔其中地面煤層氣產量100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採140億立方米,較2015年末分別增加56億立方米和4億立方米,增幅分別為127%和3%。但據記者了解,“十三五”已經收官,上述目標卻未能如期完成。例如,地面產量約為60億立方米,較“十二五”末僅增加16億立方米,與“十三五”目標相差多達40億立方米,目標完成率僅約六成。
面對長期低迷的發展現實,“十四五”煤層氣產業何去何從,亟待主管部門明確方向。
繼“十一五”“十二五”任務未達標后,“十三五”規劃目標再度落空
煤層氣俗稱“煤礦瓦斯”,是吸附在煤層及其周圍岩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為治理煤礦瓦斯事故,在煤礦開採前、開採中抽採煤層氣,是一項必要的安全生產措施。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煤層氣與天然氣燃燒值相當,可作為清潔能源使用。此外,每利用1億立方米甲烷,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約150萬噸,如果240億立方米發展目標能夠實現,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3.6億噸。
統計顯示,我國埋深2000米以淺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36.81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為鼓勵開發,自“十一五”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台了“有效開發利用煤層氣”等多項支持政策。
然而,這一被寄予厚望的產業,現實發展卻長期不盡如人意。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証實,盡管官方數據暫未公布,但可以肯定,“十三五”規劃目標落空已是既定事實。“綜合多方信息,地面抽採產量在60億立方米左右,相比100億立方米目標剛剛過半。”原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喬德武說。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煤層氣研究中心主任張遂安也稱,繼“十一五”“十二五”任務未達標后,這已是煤層氣產業五年規劃目標第三次落空。
按照“十二五”規劃,煤層氣(煤礦瓦斯)產量要實現300億立方米,地面開發、煤礦瓦斯抽採量分別為160億立方米、140億立方米。但截至2015年,地上、地下開發目標均未完成,特別是地面開發量僅為44億立方米,大幅低於目標數值。“實際上,‘十三五’規劃已作出戰略調整,產量目標較上個五年有所降低。到了‘十三五’中期評估階段,國家能源局反復討論,最終決定不調整目標,當時還是比較有信心。”一位熟悉情況的專家透露。
多次參與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和中期評估討論的張遂安也稱,國家層面一直希望“力爭實現”目標。“之所以出台各項支持政策,也是因為非常看重煤層氣的產業效益,特別是從根本上治理瓦斯隱患。”
長期面臨資源動用率低、單井產量低、運行效率低等困擾
是什麼讓煤層氣表現如此之差?記者了解到,首先是目標設定“過高”。
張遂安表示,煤層氣產業自“十一五”初期起步,為激勵發展,第一個五年目標有意定得偏高。在國民經濟及產業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十二五”目標同樣有所拔高。“2011-2012年,煤層氣產業的確迎來快速發展,但在2013年后,行業受到了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油價走低等沖擊。
在制定產業‘十三五’規劃時,制定者普遍認為,在前兩個五年的高目標下,‘十三五’目標不宜降低太多。”
除了外部客觀因素干擾,產業發展困難更多是自身原因使然。多位專家坦言,雖然我國煤層氣資源量豐富,但要實現有效開採卻非易事,行業長期面臨資源動用率低、單井產量低、運行效率低等困擾。例如,“十三五”初期,全國煤層氣產量多集中於山西晉城、離柳兩大區域,全國總資源動用率不足0.1%。直至目前,這一情況仍無明顯好轉。
喬德武進一步稱,由於地質條件復雜,煤層氣產業目前難以實現對資源目標的精准調查評價,也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勘探開發技術。除少數區域外,大多數煤層氣井的日產量隻有幾百、上千立方米,約為國外單井日均產量的1/3。“煤企大多將其看作安全生產的措施,油氣公司往往也僅將其視作副業。因此,長期以來,煤層氣開發利用從未被真正作為一個產業來鑽研,受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另有不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因難採資源比重大、技術發展受限,在現行市場條件下,開發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比如,某企業開採成本約為1.3元/立方米,但氣價隨行就市在1.3-2元/立方米不等。在1.74元/立方米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率隻有3%左右。價格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企業很可能虧損。”
礦業權登記面積過小,導致可動用的資源偏少,嚴重制約產業發展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行業現況雖然低迷,但煤層氣的產業前景依然廣闊。據中聯煤層氣公司董事長俞進介紹,從2000米以淺資源來看,其儲量、可採資源量各佔我國常規天然氣的1/3和1/5。作為優質的補充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既要正視問題,也要看到現實之需。特別是在碳減排要求下,將原本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大量抽採利用,現實意義重大。”張遂安指出,目前,全國煤層氣礦業權總面積為5.13萬平方千米,僅佔自身資源賦存區域的15.8%,相當於我國陸上油氣礦業權面積的1.72%。但從產量比重來看,2019年煤層氣井下、地面開發量對天然氣總產量的貢獻分別佔到10.88%、3.35%。“若按照礦業權單位面積貢獻率計算,煤層氣較常規天然氣的生產效率更高。換句話說,礦業權登記面積過小,導致可動用的資源偏少,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如何進一步釋放產量,是‘十四五’期間亟待解決的問題。”
上述未具名專家指出,我國煤層氣資源70%以上屬於難採資源,要想做到摸得准、探得明、採得出、用得上,技術仍是最大的攔路虎。“不可否認,近年來技術進步有目共睹。但同時,即便是開採原理相近,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資源分布、煤層構造等因素各不相同,一項技術在這裡可行,到了另一個區塊可能就不再適用,更談不上兼顧成本效率。適用於不同區塊、包打天下的勘探開發技術目前尚未真正形成。煤礦與煤礦之間的開採條件及其技術、成本尚且不同,煤層氣開發怎會一樣呢?建議根據資源狀況,按大盆地、大區域分類進行聯合攻關,因地制宜提升技術的適應性。如不解決技術問題,‘十四五’期間產業也將很難回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