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礦“頂梁柱”煥新 江南煤都生態逆襲
19世紀末創辦的安源煤礦,是中國近代工業十大廠礦之一。屬地江西萍鄉,因煤而興,一度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被譽為“江南煤都”。
隨著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安源煤礦即后來的萍鄉礦業集團進入發展困境,負債率高企。重壓之下,萍礦壯士斷腕,歷經多次改革重組,成功去產能、剝離煤炭主業。
萍礦的轉身亦是萍鄉的轉身。自200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起,十余年,萍鄉以“大”帶“小”,減“黑”增“綠”,有力回答著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之問。
壯士斷腕 剝離煤炭主業
“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口,我們沒有退路,必須迎難而上、銳意改革。”萍鄉礦業集團董事長吳培南對記者不止一次提到“危機”一詞。在剔除20余個僵尸企業后,這家已走過122年歷程的國有大型煤企,僅剩下8個工廠、公司。
萍礦的前身安源煤礦始建於1898年,是中國近代工業十大廠礦之一。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萍礦曾有過眾多輝煌,不僅創造了中國工業史、革命史上諸多第一,還從“井下”走上“地面”,從“國內”走向“國外”,大批非煤產業崛起,成為一個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職工最多時達3.87萬人,是江南第一大礦務局,1950年至2007年間共生產原煤2.8億噸。
萍鄉,也因此一度成為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1978年至2008年,萍鄉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遠超江西省平均水平。
然而,在歷史性輝煌中,風險也加快聚集。自2007年開始,萍鄉煤炭資源步入枯竭期,經濟社會發展由此陷入低迷狀態。近十年時間內,萍礦這個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生存異常艱難。
站在生死“十字路口”,萍礦壯士斷腕,歷經多次改革改制、資產重組,企業經濟規模大幅收縮、產業逐漸空心化。2019年,曾作為主業的煤炭產業被剝離,發展中心變成建設焦炭化工玻璃循環經濟產業項目,以及生活服務、技術服務等非煤產業。
“對我們這樣一個老國企來說,唯有改革,才能破局重生。”吳培南說,目前企業負債率已大幅降低,2019年集團營收增幅10.42%,2020年穩中有進。
事實上,隻有以市場為導向,牽住創新“牛鼻子”,才能點燃發展“新引擎”。根據萍礦集團“十四五”發展思路,萍礦集團將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相對優勢,重點發展焦炭化工以及玻璃、管道、礦泉水等非煤產業,全力推進焦炭化工玻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焦炭化工、玻璃、管道循環經濟產業,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焦炭化工玻璃循環經濟支柱產業,管道、礦泉水主導產業,使萍礦集團成為主導產業突出、資產優良、管理高效、運行規范的現代化企業,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萍礦集團是萍鄉經濟轉型的一面鏡子。2019年萍鄉市規模以上煤炭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6.84%下降至0.59%,僅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1.85%。煤炭從萍鄉“頂梁柱”的地位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以大帶小 老傳統變新朝陽
萍鄉市蘆溪縣是我國電瓷發源地之一,工業化制瓷已有110多年的歷史。2020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蘆溪縣“中國電瓷之都·蘆溪”的稱號。“靠大聯強,對接央企”,是蘆溪縣發展的“八字真經”。
據統計,蘆溪已引進央企項目10個,累計投資160余億元,創造了40億元產值和2億元利稅。其中,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2019年實現產值3.6億元,稅收近2000萬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領頭雁”,帶動了一批中小電瓷企業的轉型升級。
走進蘆溪縣江西金之川電瓷電氣公司,機器轟鳴,企業正在加緊趕制來自上海一家變電企業的電容器瓷套訂單。這是2021年元旦過后,這家企業承接的一筆近2000萬元的訂單。誰能想到,兩年前,這家企業還因為產品合格率低,為“吃飯”發愁。
“像我們這樣的小企業,缺少技術儲備,也請不起專業研究團隊。”江西金之川電瓷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金說。
為此,蘆溪電磁工業園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支持龍頭電磁企業科研攻關,鼓勵大型企業通過核心技術、資源共享、生產工藝改造帶動中小企業穩健發展。金之川電瓷公司在中材江西電瓷研發團隊的幫助下,產品實現提檔升級,2020年產值逆勢上揚20%。
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由央企中材集團出資70%,與萍鄉本地民營企業怡源絕緣子合作共建,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高壓絕緣子的主力供應商,在其“傳幫帶”下,蘆溪眾多中小企業紛紛轉型升級。
“我們全程參與了整個生產工藝的布局改造,生產設備的選型、設計與優化。這個過程,提升了蘆溪電瓷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也有利於提升我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袁志勇說。
如今,蘆溪縣形成了以中材電瓷電氣為龍頭,100余家相關企業為支撐的電瓷產業體系,電瓷企業產品銷售佔據國際和國內市場的20%、70%以上。
“萍鄉對傳統產業沒有一刀切地拋棄。”萍鄉市市長李江河說。實踐証明,對有前景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也能使之煥發青春,成為新的朝陽產業。
減黑增綠 書寫轉型“萍鄉答卷”
實際上,轉型升級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必答題。而萍鄉的減“黑”增“綠”之路,尤為鮮活。
走進百年老礦安源煤礦,總平巷口礦車吞吐不息。但礦上已不再追求高產,隻需完成年度產量目標任務。煤矸山上枝繁葉茂,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
“2016年以來,安源區共計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恢復治理點17個,恢復治理面積約1649畝。”萍鄉市安源區區長黎增義介紹,將生態修復和經濟轉型有機結合,不僅讓生態更美麗,更為群眾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喜悅。
在安源區青山鎮青山村,有一處由廢棄礦區改造而成的“中醫養生小鎮”,這個小鎮集文化旅游、養生養老、中草藥種植、中醫藥教學培訓等於一體,吸引了大量游客觀光旅游,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村民楊治亮以前是煤礦工人,煤礦關停后,他下崗靠打零工維持生計。隨著中醫藥養生小鎮建成,有20多名昔日的挖煤工在此找到了工作,每個月可以掙到4000多元。
“比起挖煤,在養生小鎮做事輕鬆了很多,而且我們做的是修復礦山、美化自家環境的事,既掙錢又有意義,大家都很樂意干。”楊治亮高興地說。
更“顯山、露水、鑄城”的動作是,一批以海綿城市為理念打造的城市公園、濕地在萍鄉相繼建成。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萍鄉在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海綿城市建設年度綜合績效考評中,連續多年名列前茅。2019年,萍鄉躋身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2019年7月,萍鄉市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江西智慧海綿城市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萍鄉海綿城市創新基地挂牌成立,標志著萍鄉從建設海綿城市到推動海綿產業向規模化、集團化邁進。
一年多以來,一批海綿產品研發生產企業發展壯大,透水磚、透水混凝土、滲排管等海綿材料不僅滿足了本土市場需求,而且遠銷省內外,為萍鄉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提供了一條科學的產業轉型發展道路。目前,萍鄉全市海綿產業產值超過50億元。
“我們將加快建設全域海綿城市樣板,全力打造全國知名海綿產業基地。”萍鄉市委書記李小豹說,萍鄉正以海綿智慧城市建設基金、海綿產業集團為支撐,加強與大型央企、科技企業合作,著力打造集規劃、設計、研發、產品、施工、投資、運維為一體的海綿產業集群,為萍鄉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