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跑步”入場新基建新能源
□ 本報記者 白舒婕
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跨國投資帶來巨大沖擊之時,在中國發展迅速的新基建、新能源為跨國企業投資提供了新機遇,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跑步”入場。
近期各地“兩會”陸續召開,新基建、新能源被多地列入加大投資規劃。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國將有大量投資機會,外企必將抓住這一機遇,加快投資布局的腳步。
新基建打開廣闊藍海
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各省區市近期陸續發布了2021年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5G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等項目成為引領新一輪投資的亮點。
2020年5月,德國萊茵科斯特有限公司與西門子開展戰略合作,在山東淄博高新區建設全國首個中德智能制造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萊茵科斯特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智對國際商報記者介紹,整個項目建成后,將打造全國一流的中德工業物聯網研發應用與制造基地,推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突出打造“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兩大創新生態,全力形成“數字經濟創新加速”“多層次人才培養”“數字化產業服務”三大功能平台,建成全國第一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字新基建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區域產業與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山東省“中德合作”“產教融合”的新樣板,全面推動淄博市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的爭創建設。
不僅是萊茵科斯特,2020年一批外企布局的新基建項目也加速落地:微軟工業物聯網國際加速器落戶大連,英特爾在南京推進未來科技智慧中心建設,西門子攜手烏魯木齊共建中歐數字化工業新基建創新基地……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及營商環境、服務業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制度領域的基礎設施。這些領域發展空間巨大,增長迅速。“從產業鏈特點看,擴大這幾大領域的投資既可短期創造就業和增長,也可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帶動中長期健康發展。”
在徐洪才看來,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市場化投資,政府主要給予政策支持,創造好的環境。
“從老基建到新基建的轉型迭代,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機遇。國家應完善相關立法,歡迎外商積極參與中國新基建﹔同時鼓勵境內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以高水平競爭推動高段位發展,打開一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新藍海。”徐洪才說。
加快新能源汽車投資布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驅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新一輪投資開啟,列入多地“十四五”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重壓下,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跑贏大盤,全年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特別是中國汽車行業所展現的新技術、新趨勢以及企穩向好的汽車市場,對外資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2020年10月,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簽約落戶海南設立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項目,並進行環島超級充電樁的布局。第三屆進博會期間,現代·起亞汽車與中國氫能示范區的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秉承“在中國、為中國”的品牌發展戰略,開啟了在中國市場的新篇章。
此外,博世、大陸、佛吉亞等跨國零部件企業都表示看好中國汽車市場,並持續對華投資。2020年11月,韓國LG化學向其南京第二座鋰電池工廠再次增資5億美元(約合32億元),計劃2023年將產能提升至32吉瓦時。
招商証券分析師馬宏圖表示,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大亮點,不僅有獨資的特斯拉整車落戶中國,更有LG化學、電產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搶灘中國市場。預計2021年將有更多的整車、相關零部件等領域的外資企業入華或增加在華投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