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外企分羹倒逼国企备战
|
2010年09月17日08: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能源频道今日新闻推荐:
若无三油企中国经济早乱 天然气集体涨价仅是前奏?
中国对日电煤供应延长5年 自己紧缺为何还大量出口?
法籍油轮撞沉中国船舶致6人失踪 赔1220万"赎身"
[组图]直播80后矿工每天工作12小时的井下生活
太阳能利用开启“城”时代 风电外企分羹倒逼国企备战
新能源汽车试点将扩至25个城市 补贴私人购车
中国加紧收购巴西石油 国家能源局:加快淘汰煤矿落后产能
钾肥争夺危局显现 中国战守进退两难
媒体称黑龙江千亿铁矿遭贱卖背后存死亡瞒报
我国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节能减排 拉闸限电如此节能不可取
多晶硅一年来暴涨30% 两专家持续炮轰工信部误判
正当我国风电设备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华锐等公司紧锣密鼓拓展国际市场之际,不少国际风电设备巨头开始盯上中国风电市场。我国本土风电设备商可能与外来竞争者展开面对面的市场抢夺战,“僧多粥少”的市场现状可能将逼迫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加紧备战,设备产品的低成本与高质量需要兼顾。
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国际风电设备商的青睐。风力涡轮机制造巨头维斯塔斯风能系统公司表示,在2011年到2014年之间公司已经拿到400兆瓦特订单。
全球最大风能企业之一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坦蒂9月12日称,计划在中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并将从其中国工厂首次大规模出口涡轮机。9月14日,西班牙歌美飒董事长兼总裁乔治·卡弗特宣布,今后三年将在中国投资9000万欧元,是其过去在华投资总额的两倍多,使其在中国的累计投资超过1亿3000万欧元。
国际风电设备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并加速设备的本土化。这对国内风电设备商而言,意味着原本竞争就日趋激烈的风电设备市场将面临更残酷的“优胜劣汰”。据了解,近年来,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本土风电整机与零部件厂商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电设备的整体毛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本土风电设备行业原本就存在兼并重组、行业整合的压力,如今国际同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将刺激行业整合浪潮提前到来。而对于本土设备商而言,原本依靠扩产能、规模生产来获得初期快速发展的模式将面临着优化与升级压力,哪怕是国内设备龙头企业,也不得不提前迎战与国际同行的搏杀。
在中外风电设备商的较量中,产品质量与技术依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看来,国内风电设备商一般相比国外同行都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如今包括维斯塔斯等公司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其同样能够分享低成本优势。因此,在竞争中,国内设备商一方面需要巩固原有的销售网络优势,另一方面需要重点提升质量、技术水平与品牌优势。
据了解,国际风电设备商生产的产品多依照统一标准,在质量与技术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我国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还有提升空间,质量效率等方面尚难尽如人意,目前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仍高达8000元到10000元,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如今我国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启动,将秉承质量与价格并重的招标规则。因此,对摩拳擦掌的国内外风电设备商而言,这轮竞争也必将是质量与成本的综合实力之争。
此外,歌美飒公司还在与国内的电力央企联手进军风电场的开发与运营领域,这意味着,国际风电巨头正在试图全方位分羹我国风电市场增长利好。如果上述合作方式得到复制,就意味着以后我国风电行业尤其是新兴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国外风电巨头与央企联手获得中标机会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升。如何在维持较高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将是国内风电设备商应对行业整合“大考”的关键一课。(记者 邢佰英)
新建网页 2
若无三油企中国经济早乱 天然气集体涨价仅是前奏?
中国对日电煤供应延长5年 自己紧缺为何还大量出口?
法籍油轮撞沉中国船舶致6人失踪 赔1220万"赎身"
[组图]直播80后矿工每天工作12小时的井下生活
太阳能利用开启“城”时代 风电外企分羹倒逼国企备战
新能源汽车试点将扩至25个城市 补贴私人购车
中国加紧收购巴西石油 国家能源局:加快淘汰煤矿落后产能
钾肥争夺危局显现 中国战守进退两难
媒体称黑龙江千亿铁矿遭贱卖背后存死亡瞒报
我国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节能减排 拉闸限电如此节能不可取
多晶硅一年来暴涨30% 两专家持续炮轰工信部误判
正当我国风电设备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华锐等公司紧锣密鼓拓展国际市场之际,不少国际风电设备巨头开始盯上中国风电市场。我国本土风电设备商可能与外来竞争者展开面对面的市场抢夺战,“僧多粥少”的市场现状可能将逼迫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加紧备战,设备产品的低成本与高质量需要兼顾。
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国际风电设备商的青睐。风力涡轮机制造巨头维斯塔斯风能系统公司表示,在2011年到2014年之间公司已经拿到400兆瓦特订单。
全球最大风能企业之一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坦蒂9月12日称,计划在中国设立一个研发中心,并将从其中国工厂首次大规模出口涡轮机。9月14日,西班牙歌美飒董事长兼总裁乔治·卡弗特宣布,今后三年将在中国投资9000万欧元,是其过去在华投资总额的两倍多,使其在中国的累计投资超过1亿3000万欧元。
国际风电设备商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并加速设备的本土化。这对国内风电设备商而言,意味着原本竞争就日趋激烈的风电设备市场将面临更残酷的“优胜劣汰”。据了解,近年来,国内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本土风电整机与零部件厂商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电设备的整体毛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本土风电设备行业原本就存在兼并重组、行业整合的压力,如今国际同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将刺激行业整合浪潮提前到来。而对于本土设备商而言,原本依靠扩产能、规模生产来获得初期快速发展的模式将面临着优化与升级压力,哪怕是国内设备龙头企业,也不得不提前迎战与国际同行的搏杀。
在中外风电设备商的较量中,产品质量与技术依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看来,国内风电设备商一般相比国外同行都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如今包括维斯塔斯等公司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其同样能够分享低成本优势。因此,在竞争中,国内设备商一方面需要巩固原有的销售网络优势,另一方面需要重点提升质量、技术水平与品牌优势。
据了解,国际风电设备商生产的产品多依照统一标准,在质量与技术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我国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还有提升空间,质量效率等方面尚难尽如人意,目前每千瓦风电设备造价仍高达8000元到10000元,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如今我国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启动,将秉承质量与价格并重的招标规则。因此,对摩拳擦掌的国内外风电设备商而言,这轮竞争也必将是质量与成本的综合实力之争。
此外,歌美飒公司还在与国内的电力央企联手进军风电场的开发与运营领域,这意味着,国际风电巨头正在试图全方位分羹我国风电市场增长利好。如果上述合作方式得到复制,就意味着以后我国风电行业尤其是新兴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国外风电巨头与央企联手获得中标机会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升。如何在维持较高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将是国内风电设备商应对行业整合“大考”的关键一课。(记者 邢佰英)
|
(责任编辑:杜燕飞) |
热图推荐 |
|||
|
| ||
|
| ||
|
|
播客·视频 |
|||
|
|
小编推荐 |
·热议:若无三油企中国经济早乱 天然气集体涨价仅是前奏? ·周刊:山西煤老板转行都干啥? 揭秘成品油掺假五大猫腻 ·热议:节能减排怎堪"权宜之计" 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名无实"? |
[一语惊坛]不解决百姓疾苦,搞些"哥德巴赫猜想"是扰乱民心 [论坛]打掉高房价,民生得解放·中外公务员幸福大比拼! [访谈]杨翠芝、黄生留谈郑垧靖·社会学家谈保护孩子 [辩论]空置房调查结果该公布吗· 上海取消918防空警报? [博客]薄熙来又曝啥惊人之举 最牛组织部长栽在女人身上? [博客]美女处长让领导睡不好? 女县长养肥亿万富翁再割肉 |
无线·手机媒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