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曹湘洪:炼化技术应成为中国“走出去”名片

2016年03月07日14:45 |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小字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带一路”再次成为热门词。不少石油石化企业代表委员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重大机遇和有力推手。不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要“走出去”,炼油化工技术和装备也要“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建议,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应像推介高铁、核电一样,将炼化技术与装备打造成为“中国名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介,推动炼化工艺技术与装备“走出去”。

国内石油石化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高位。其中,在原油进口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有合作。

“十二五”以来,中国石化与“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开展原油贸易合作,年均进口原油超过1亿吨,年均进口额约700亿美元。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拥有或参与17个油气资源投资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主动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执行50余个油气合作项目。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表示,有这么多年的合作基础,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抓住低油价时机,加强海外油气供应能力建设,继续深化与俄罗斯油气合作,扩大与中东合作规模,同时培育对外贸易优势,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提高市场保障力。

我国炼化技术与装备应“走出去”大显身手

在不少专家看来,在传统的资源、贸易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应推进“一带一路”全产业链合作。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应“走出去”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坚持自主创新,石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掌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炼油、乙烯、芳烃成套技术,有些技术及产品已出口国外,拥有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百万吨级芳烃装置的能力。同时,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已掌握炼油化工特种设备制造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为大型炼油、乙烯、芳烃等装置配套制造重大装备的能力。

据悉,到2015年底,我国石化企业已投资沙特延布炼油厂、哈萨克斯坦PK炼油厂等11个海外炼化项目,合计炼油能力为7660万吨/年,并参与了印尼、阿联酋、荷兰油品和石化产品仓储项目。同时,2000年以来,我国炼化工程企业作为EPC总承包商,负责建设的“一带一路”国家炼化项目已有20多个,进一步显示了自身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也为我国赢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好声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应该看到,中东、俄罗斯、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油气资源国,为摆脱本国经济对油气资源的过度依赖,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炼油和化工项目。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向其出口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符合“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战略布局,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石化产业的发展。

国家应继续加大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曹湘洪建议,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向外推介力度。

在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活动中,像推介高铁、核电一样,将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走出去”的名片,向沿线国家推介,提高我国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炼化工艺技术与装备出口。

另外,金融等部门也应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内企业以带资承包的方式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炼化项目,国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调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积极性。

“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也应‘抱团出海’。”代表委员建议,大型炼化项目涉及多个产业、带动性强,国家宜统筹协调石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载体,石化企业牵头,与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一起“抱团出海”,打造利益共同体,承接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炼化项目。

“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支持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以提高我国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曹湘洪说。

(责编:闫璐、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