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曹湘洪:用互联网+ 建设我国危化品管控应急处理信息系统

2016年03月08日14:39 |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小字号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国家危险化学品管控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无缝链接、高效集成、实时快速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网络。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大,易燃的、易爆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强氧化性的、强还原性的,或者几种性能兼而有之,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毁过程必须对应施策,才能确保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主要危险化学品的产量及使用量都已居世界首位。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道路上移动的危险化学品已逾3亿吨,内河运输数量也接近这个数字。同时,近几年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重大着火、爆炸、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屡屡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尤其2015年天津8.12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人员之多、财产损失之巨震惊国内外。因此,加强危险化学品从生产到使用或销毁的全寿命周期的管控,防患于未然;及一旦出现险情,能正确应对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旦发生事故,能科学施救,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考虑到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现状,曹湘洪建议用互联网+建设我国危险化学品管控应急处理信息网络。该信息系统应具有五大功能:一是监管功能。能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全过程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为公安、安监、质检、环保、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实施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事故预警功能。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处理中心,深入分析和挖掘海量数据,实现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的数据集成,为重点环节的危险源识别、危险性指数分析、事故预警提供支撑。三是培训和应急演练功能。能够利用系统中的知识库为从业人员、事故处理救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突发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能够利用通信融合、三维数字化等技术模拟事故场景,开展应急处理仿真演练,降低成本,提高效果。四是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导功能。能够通过移动影像多链路通信等技术实现事故的快速报警接警,及时传送现场动态,推送处置方案,下达应急处置命令,进行应急资源调度,全程跟踪应急处置进展。五是事故原因分析功能。能够利用记录的实时信息,还原事故场景和进行关联分析,追溯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为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供可靠依据。

曹湘洪同时建议,该系统建设应坚持如下五项原则:一是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要覆盖全国,形成县、市、省(直辖市)、中央的一体化危化品管理体系;要覆盖全过程,对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弃处置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要覆盖所有单位,覆盖危化品全节点和应急处理危化品事故的所有企业和单位。二是统一规划、整体设计。从国家管控危化品的总体要求出发,统一系统规划、统一系统设计、统一确定系统架构与技术路线。三是统一标准、同步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危化品编码体系(包括品种编码、企业单位编码等),全国采取统一架构标准与模板标准,充分发挥省(直辖市)、市、县、企业的积极性,按照统一标准同步开展建设。四是统一管理、权责分明。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权利与责任,各自严格履职,相互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安全监管,相关企业单位对危化品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控。同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确保将事故危害降至最低。五是硬件集中、应用分级。危化品全过程管理分为政府监管端和企业监控端两部分。对于政府监管端,集中服务器,构建基础设施云,形成统一数据中心。依托统一的平台和数据中心,建立中央、省(直辖市)、市、县分级监管应用,所有企业向数据中心上传或从数据中心获取应用信息。对于企业监控端,危化品企业建立各自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对作业流程、设备状态、操作区域等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并与政府的监管网络相连。

曹湘洪指出,该系统的建设庞大复杂,建设过程中,要清晰公安、安监、环保、交通、卫生、工商等分管部门功能定位,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配备有经验的专业队伍。系统建成后,要确定专门的运维队伍和管理队伍,确保全国危化品的生产、使用和销毁等全过程的所有信息都进入系统。

(责编:闫璐、杜燕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