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能源专题

听设计经理讲故事:这一辈子干过华龙就值了

2016年05月06日19:14 |
小字号

截止目前,“华龙一号”的设计进度还在按原先的节点正常进行,而这“按期完成”和“平静”的背后,是多少华龙设计人不能按时下班回家的苦楚和多少次心急如焚的不平静。

4月13日,当记者来到宋代勇的办公室,这位衣着干练的年轻的华龙一号设计经理,正一边擦着他整日伏案工作的办公桌,一边歉意地说:平时太忙了,实在顾不上整理。

2016年,是华龙团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确保华龙首堆按期施工的第二年。作为华龙设计团队核心成员的他们,个中忙碌与艰辛,自不必说。经过了2015年的锤炼,记者眼前坐着的两位“华龙一号”设计经理——魏峰和宋代勇,面容平静,虽然此刻他们脑中千头万绪。截止目前,“华龙一号”的设计进度还在按原先的节点正常进行,而这“按期完成”和“平静”的背后,是多少华龙设计人不能按时下班回家的苦楚和多少次心急如焚的不平静,只有魏峰和宋代勇他们心里明白。

重心迁移: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电仪设总余淼,是一位女员工。自从参与华龙设计团队以来,周围的同事都跟她说:白头发明显见多了。她总是笑笑说,总是熬夜,不长白头发才怪。由于丈夫工作也忙,很少能准点下班的余淼,只好把上小学的女儿下学后放在学校的托管班。有时候,任务来得急,她还不得不打电话给老师说:把我女儿再留一段时间吧。有时候,晚上九点,打发女儿入睡后,她又返回院里去加班。体谅她的丈夫,总是在出差前一周就跟她报备,怕自己出差与余淼冲突。丈夫的出差可以调,而余淼的出差从来不能调,说走马上就得走——华龙的事情永远排在他们家的第一位。

对于设计院的很多“余淼”们来说,生活重心不能放在家里已经变成了常态。设备设总孙占,妻子分娩前两天,还在外出差。妻子打来电话哭诉独自待产的焦虑和恐惧,孙占才不得已请假回家了。即便在家里,他也不能“安生”。在家休息的两天,一直处于微信办公状态。妻子说:你这跟在单位有啥区别?!

从河北分公司借调来工程公司的厂房设总甄天雷,已经30岁了。本来之前打算要小孩,但因为接手华龙项目,恐怕4、5年都不能抽身。工作实在太忙,他跟妻子商量:暂时别要孩子了。宋代勇开玩笑地说:我们这个团队里的年轻人,有孩子的,为了华龙一号顾不上孩子;没孩子的,就把华龙一号当自己的孩子养了!

像甄天雷的妻子一样,华龙设计团队的家人们,问他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么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当记者也这样问魏峰和宋代勇时,他俩相视一笑,都没有马上回答。魏峰说,非要给个期限,那就等2016、2017、2018这三年的设计高峰过去了吧。可能到2019年,我们可以稍微松口气。

所以,在华龙一号按期施工的背后,有团队成员用无数个“5+2”和“白加黑”累积起来的无悔付出,更有团队家属们,一次次为华龙而调整家庭节奏的看不见的付出。

使命激励:这一生遇上华龙不容易

对于华龙设计团队来讲,做好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即便这样,为保证现场施工进度,应对突发调整或赶工仍难以避免。2016年的春节,整个华龙设计团队注定过不好。春节前,恰逢华龙一号机组土建施工节点来临,而与之相对应的安全壳钢衬里设计图纸却因提资条件发生改变而需要调整。这次调整,涉及到布置、力学、土建结构等四、五个专业,需要与现场施工进度耦合,集中攻关3个月左右。难度之大、工作安排之紧,可想而知。那段时间,专项组成员一直都在加班,而开周会汇报各专业阶段性进展,也成为工作惯例。一次周会上,轮到布置专业徐国飞副主任汇报时,他却因为加班时间久,眼睛充血,无法自己介绍汇报材料。即便这样,徐国飞仍坚持在现场,让别人代他讲PPT,他拖着病体,用耳朵来办公。

从河北分公司借调到公司总部的几位设总,他们一加入团队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加班浪潮中。由于他们的家在河北,借调来北京以后只能暂住在工程公司的宿舍。如果说,员工正常每天工作两个半天,这些人每天晚饭后,却又开启了一天中工作的第3个半天。

正如余淼所说,一辈子能遇上华龙一号这样一件有挑战又极富使命感的工作的机遇不多。大家拼的不是工作,而是事业的激情和为之投入的感情。较为年长的魏峰说,比起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彷徨,我们深信,为华龙拼命一点都不苦,看不到核电自主创新的出路,才是真的痛苦。

魏峰说,我还记得秦山二期工程完工之后,参与了秦山二期工程的一位前辈在总结座谈会上,声泪俱下。那时候,我并不太能理解他的那种感受。而现在,在为华龙一号付出过几百个日日夜夜之后,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他当年的那种情怀!

正是这份三代自主化技术的情怀,让这群“拼命三郎”们无怨无悔地付出着,掏心掏肺地奉献着。而他们背后的亲人们,在从电视上看到李克强总理到工程公司视察华龙一号的新闻时,也更理解了他们的付出,并为之骄傲自豪,进而奔走相告着。

5月7日,即将迎来华龙一号开工一周年。回首走过的这一年,魏峰和宋代勇都说他们更有底气和信心了。经历了去年一年的曲折,积累了的经验成为他们信心的印证,各种风险的暴露也为他们第二年的披荆斩棘打好了预防针。宋代勇说,他们一直相信,这是一支富有激情和战斗力的队伍,虽然使命重大,压力沉重,但只要把过程控制做好,华龙一号的顺利完工,绝不只是梦想。(记者 杨金凤)

(中国核电供稿)

(责编:庄红韬、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