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承德双峰寺水库将完工 京津再添1.3亿立方米“大水盆”

王东亮
2016年10月21日07:14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京津再添1.3亿立方米“大水盆”

  双峰寺水库建设已进入尾声,将成为兼有生态补水、清洁发电、城市防洪等功能的水利枢纽,对增强京津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配置发挥巨大的作用。图为水库建设现场。刘晨铭摄

  本报记者 王东亮

  承德日报记者 周易 王畅

  记者近日获悉,京津冀重点供水工程——河北省承德市双峰寺水库已几近竣工。其中,大坝一期浇筑完成,二期坝段已达381.0米高程。该工程竣工后,京津两大缺水城市,将再添一个总库容1.373亿立方米的“大水盆”。北京也将引进更多来自承德清澈甘甜的泉水。

  双峰寺水库将助京津御洪

  据介绍,截至目前,双峰寺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65592.84万元,完成率为97.34%。大坝主体一期工程(10至24号坝段)碾压混凝土浇筑已完成,二期工程(1至9号坝段)碾压混凝土浇筑已至381.0米高程。水电站主副厂房混凝土浇筑已完成,正进行机电设备安装。

  即将完工的双峰寺水库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兼顾发电和生态环境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库容1.373亿立方米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03平方公里,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该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和水电站组成,拦河坝最大坝高50.1米,坝顶全长533米,坝顶宽7至15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580千瓦。

  承德市水务局负责人说,承德目前平均每年向北京市供水4.73亿立方米。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水源涵养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防洪问题,同时极大增强蓄水、供水及水源涵养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双峰寺水库建成后,还将与下游河道水景观联合互动,在武烈河干流形成碧水清泉、川流不息的美丽景观。

  承德聚“千湖”保京津“喝水”

  服务京津,为京津大城市有效涵养水源,一直是水源丰沛的承德承担的重要任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跨区调水越来越频繁,提高水源供应保障能力成为首要问题。承德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投资500多亿元,实施“千湖工程”项目,推进四条主要河流的小型水库建设,建设网络式水资源利用体系,新增总库容18.7亿立方米。

  “千湖工程”是在适宜建设蓄水工程的地方,建成星罗棋布的水库、塘坝等各类水面,增加蓄水能力,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其中,仅承德建设的大坝沟门水库就新增库容6.42亿立方米,构建水网体系可调配水量6.84亿立方米。而滦潮河连通工程可为北京调配水量2.3亿立方米。

  承德市计划到2022年,全市水库、塘坝和各类水面达到1000个以上,水库总库容达到22.8亿立方米,引调水能力达到每年6.84亿立方米,水资源控制率达到60.6%,控制和使用率达到87.2%。

  据介绍,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承德市,各流域多年平均出境地表径流量25.2亿立方米,大部分流向京津。为确保进京津水质不断提高,承德市在滦河、潮河、武烈河等8条主要河流建立河长制,负责本辖区内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滦河、潮河两岸生态治理项目256个,先后关停易污染水源企业1400多家,市区污水全部收集并集中处理达到一级A国家标准回用,确保年减少开采地下水4380万立方米以上。

  水电并举带动农民脱贫

  丰沛的水资源流淌了千万年,却并没有给承德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太多收益。在谋划为京津蓄水的同时,承德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同步考虑解决周边贫困问题”的指示,水电建设并举,带动地方脱贫奔小康。

  按照计划,到2022年,承德全市水库总库容将达到22.8亿立方米,水电总装机达到17.52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33亿千瓦时,水能开发率达到44%。

  除双峰寺水库外,承德还将建设围场下湾子电站水库工程、甘沟口电站水库工程两个带有水力发电的水库;在丰宁县投资4514万元,建设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李家沟门水电站;在丰宁县投资2.8亿元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拦砂坝及附属工程,蓄水量1032万立方米。

  水电并举将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尤其是县级财政可因此获益良多。“基层财政改善,将更多投向基础建设、教育等民生领域,同时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多有效路径。”承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生透露,双峰寺水库淹没影响涉及的1镇8村移民安置方案已于今年4月8日经市政府批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已于今年7月底基本完成。“搬到新家的水库移民今后可靠水吃水,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实现脱贫。”

(责编:朱江、伍振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