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荆棘鸟,攻坚飞得更高

2018年05月07日08:52 | 来源:中国石化报
小字号

李刚在检查设备。张雪婷 摄

站在巨大钻机上,迎着江风,李刚闭上眼睛,面部肌肉随着脚下机器振动而微颤。片刻,他睁开眼,一脸轻松。“抖动均匀,扩孔器运作正常。”凭借13年穿越施工经验,他用对讲机告诉队友:“扩孔器在坚硬的岩层作业磨损较大,要密切注意参数变化,及时调整。”

这是江汉油建公司承担的潜江-韶关输气管道长江穿越施工现场,作为该公司穿越工程处副主任,这已经是李刚第三次指挥长江穿越项目。回顾这些年漫游地下的经历,这位摘得“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的年轻人笑言过程并不轻松。

“遇到问题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那就是秒控的能力。”说起李刚,技术员朱智一脸崇拜的神情。今年2月,导向孔对穿施工时,一边钻头突然偏离设定曲线,李刚闻讯赶来,根据综合情况,判断是因为地下岩层起伏,钻头穿越到波峰侧面因受力面窄随波峰滑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其实每一次做决定都承担不小压力。”李刚说,穿越施工,地下情况瞬息万变,必须在最短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否则流失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效益。

经验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李刚第一个项目赶上首次穿越岩石层,饱尝施工的不易。“因为缺乏经验,每一米进程都磕磕绊绊,好几次想过放弃。”项目艰难完成,李刚明白一个道理:不是猛龙不过江,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凭借的是实力。

这以后,穿越施工涉及的钻杆、泥浆、司钻、控向等岗位,他都努力学习掌握。有一次,为了掌握泥浆黏度与携带岩屑量的变化,他在泥浆池边观察和测量,连续蹲守一天一夜,最后双膝红肿,站不起来,被同事架回屋内。

凭借这股韧劲,李刚逐渐掌握卵石层、溶洞裂隙、破碎地层等复杂穿越施工技术。在湖南成品油管道耒水穿越工程中,他首次采用正向孔法,成功穿越地下溶洞,不到两个月就打通全线,贯通最后一个节点。2016年,李刚利用刚掌握不久的超长距离“对穿”技术,仅用6天就顺利完成河北泜河1900米岩石导向孔钻进及对接。

深夜的小小操控室里,李刚把咖啡粉直接倒进嘴里,一点一点咀嚼来驱赶睡意。穿越施工进入关键期,他晚上回驻地只睡了4个小时,又因为工地上的电话赶了过来。最忙碌的时候,他36个小时没有离开操控室。

穿越施工24小时连轴转,工期的压力、成本的压力、地下复杂情况的压力,只要项目没有干完,脑子里就都是事情。“一入穿越深似海,没有干过这一行,很难体会其中的艰辛。”李刚感慨地说道。

2012年承担的武汉天然气高压外环线滠水河穿越工程,令所有参与者刻骨铭心。地质岩层硬度高,属极硬岩层且岩石破碎率达80%,并夹杂卵石层。此前已有两家施工单位因屡穿失败而打道回府。当时29岁的李刚临危受命,光是进行技术方案论证,就花了5个多月时间,这在过去是从未有过的。即便如此,穿越过程依然险象环生。卡钻、掉牙轮、断钻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状况,他们都遭遇了。

那段时间,项目部技术组的办公室总是最晚一个熄灯。国内专家被请到现场,向美国专家的求教邮件一封封发出,李刚带领技术人员,综合各方意见展开联合攻关。极硬岩层对扩孔器磨损大,采用堆焊耐磨硬质合金对扩孔器进行改造;进入砂砾卵石层,自制打捞筒清除孔洞的杂石;运用水泥固化、高压旋喷地质改良工艺,保证破碎地段孔洞成型……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他们成功穿越滠水河,创造了奇迹。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一次穿越遇到的地层特点都不一样,困难也不一样。”在李刚看来,这或许就是穿越的乐趣,征服的意义,企业品牌的价值。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完成10余项科技成果,承担的穿越工程一次回拖成功率保持100%,工程合格率100%。

李刚QQ昵称叫荆棘鸟,那是原本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觅食,其羽毛像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穿越之路同样充满荆棘,这些年单位已完成穿越257公里,希望有更多工程留下我的身影。”披荆斩棘前行,李刚目光坚定。(黄予剑)

(责编:余璐、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