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中国海油:激荡蓝海40年

2018年12月14日08:08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海油:激荡蓝海40年

燃情岁月,“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一种时代精神;全球化的当下,这句话,仍被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奉为不忘初心的责任和使命。

1980年,中国海上仅有6座试采平台,27口油井。彼时基本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932万吨,但年产石油仅9万吨。两年后,负责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成立。

现在,中国近海累计发现石油探明地质储量52.4亿吨,天然气13.5万亿方。其中,中国海油在2015年国内外油气产量突破1亿吨。

从9万吨到1亿吨,是产能的巨大飞跃,亦是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化进程的实际证明。

“中国海油是现代海洋石油工业先进技术的追随者和应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改变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落后面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波如是说。

虚心学习,核心技术从无到有

中国作为陆地大国,在内陆油气勘探、开采的经验相对丰富。但面对辽阔的蓝色海洋,我们总是心怀敬畏。

国家能源安全要竭力保障,能源短缺之痛总是悬在国人头顶。“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海洋,我们必须学会与之共处,学会取用深埋海底的油气宝藏。”吕波说。

然而,海洋石油工业不仅投入高、风险高,其科技水平要求也很高。技术能力不足怎么办?虚心学!

吕波介绍说,中国海油打开了对外合作的大门,成立之初,就邀请技术先进的国际大油公司来中国海域勘探开发,中国海油派出技术骨干参加外方作业者项目,逐步掌握了国际先进的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经验。

到2017年底,中国海油共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专利授权5500余件;起草和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616项……

“经过近40年的积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一条从技术引进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再到有选择地加大自主创新的高效科技发展道路,实现了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科技发展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吕波说。

跨越升级,从浅海走向深海

看似仅隔了一层海水,海洋油气开采与陆地油气开采的技术难度和油气投资差距巨大,随着水深的增加,投资成倍增长。

在上世纪80年代,深水开发还属于世界性难题。相对于浅海,深海开发最大的难点是工程技术要求高精尖。

1987年,中国海油发现流花11-1油田,如何从浅海走向深海,成为了摆在中国海油面前的难题。

流花11-1油田在水深300米以下,而当时的中国海油没有建造深水工程装备的经验,但中国海油从来不缺学习的热情。

通过与美国阿莫科公司的合作,该油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成功应用了水平井开发稠油技术、水下卧式采油树技术、在水下井口系统中应用电潜泵的采油技术、水下机器人作业技术以及在FPSO上遥控水下井口生产系统管理的技术。

油田1996年3月投产,高峰年产量达到250万吨规模。

流花11-1油田的成功开发,为中国海油走向深水奠定了基础。之后,中国海油迈向深水的步伐越来越大。

2010年,以“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为代表的一批深水装备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海洋石油201”为世界首艘3000米级深水铺管起重船,代表了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创新驱动,助力建设海洋强国

从成立那天起,中国海油就自带“国际合作”基因。

实践证明,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它在十余年进化之后,就完成了“转身”。

随着中国近海油气盆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几率越来越低。

针对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国家提出了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个市场”的要求,中国海油及时运用积累的国际合作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1994年,中国海油与阿科公司在美国签署了印尼马六甲区块32.58%股份权益转让协议,标志着中国海油向国际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在积累了足够的开发经验后,中国海油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06年收购了尼日利亚OML130区块45%的权益;2010年联合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拿下了伊拉克米桑油田的技术服务合同;2010年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

经过20多年的海外拓展,中国海油已经基本完成全球资产布局——遍及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源类型包括从陆地、浅水和深水的常规油气,到油砂、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2017年中国海油海外油气净产量2662万方,占中国海油总净产量的36%。

展望未来,吕波说道:“我们中国海油人,仍将用火焰般的热情,在中国蓝色版图中,写就海洋石油伟业的锦绣文章!”(记者 房琳琳)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