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電力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布

2019年06月14日10:11 |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14日電(記者王靜)6月14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在京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簡稱“《行業發展報告2019》”)。

據介紹,《行業發展報告2019》共12章,全面反映2018年電力行業發展、改革與市場建設、投資與建設、生產與供應、消費與供需、安全與可靠性、綠色發展、科技與信息化、電力標准化、企業發展與經營、國際交流合作領域的發展趨勢與特點,突出行業發展成績,提出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進行了適度展望。《行業發展報告2019》附錄列出了2018年電力行業大事記、電價、電力生產建設、大型電力企業發展經營等相關數據信息。

《行業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8年,電力行業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加大電力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加快清潔能源發展,促進跨區跨省送電,推進清潔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推進終端能源電氣化利用水平。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推動電力科技創新。進一步加強綠色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斷擴大“一帶一路”電力國際合作,持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結構進一步優化

發電供應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全國發電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2785萬千瓦,比上年少投產234萬千瓦。其中,水電859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新增130萬千瓦),為2003年以來水電新投產最少的一年﹔火電4380萬千瓦(其中,煤電3056萬千瓦,氣電884萬千瓦),比上年減少73萬千瓦(其中,煤電比上年減少448萬千瓦,氣電比上年增加313萬千瓦),已連續四年減少﹔核電884萬千瓦,創核電年投產新高﹔並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2127萬千瓦和4525萬千瓦,分別比上年多投產407萬千瓦和少投產815萬千瓦,其合計新增佔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2.0%。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9001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其中,水電35259萬千瓦(含抽水蓄能發電299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4.5%),比上年增長2.6%﹔火電114408萬千瓦(含煤電10083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3%),比上年增長3.1%﹔核電446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4.7%﹔並網風電1842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4%﹔並網太陽能發電1743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3.7%。全國人均裝機1.36千瓦/人,比上年增加0.08千瓦/人,連續多年居世界平均水平。發電裝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77551萬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0.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裝機合計35860萬千瓦,佔比18.9%。單機100萬千瓦級火電機組達到113台,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容量佔比達到44.7%。

電網規模有所增加。2018年,全年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56973千米和31024萬千伏安,分別比上年下降1.9%和4.8%﹔由於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已陸續投產,新增直流輸電線路和換流容量分別為3325千米和3200萬千瓦,比上年分別下降61.3%和59.5%。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189萬千米,比上年增長3.7%。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73萬千米,比上年增長7.0%。全國電網35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70億千伏安,比上年增長5.4%。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3億千伏安,比上年增長6.0%。2018年,全國共投產2條直流跨區特高壓線路,新增跨區輸電能力1500萬千瓦。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跨區輸電能力達到13615萬千瓦,其中,交直流聯網跨區輸電能力12281萬千瓦﹔跨區點對網送電能力1334萬千瓦。

電力投資回落。2018年,全國主要發電企業 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2787億元,比上年下降3.9%,下降幅度同比上年收窄。其中,水電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抽水蓄能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是歷年來投資額最大)﹔核電447億元,比上年下降1.6%﹔風電646億元,比上年下降5.2%,已連續三年下降﹔太陽能發電207億元,比上年下降27.4%。火電投資786億元,比上年下降8.3%,為2004年來投資額最小,其中,燃煤發電644億元,比上年下降8.8%,佔電源投資的23.1%,與上年基本持平,燃氣發電投資142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340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直流工程520億元,比上年下降39.4%,佔電網工程總投資的9.7%﹔交流工程4600億元,比上年增長7.6%。配電網投資額較快增長,全年完成配電網投資3023億元,比上年增長6.4%。

電力生產較快增長,生產運行安全可靠

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加快增長。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994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增速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水電發電量1232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1%﹔火電發電量4924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3%,其中,煤電發電量4482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3%﹔核電發電量295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8.9%﹔並網風電發電量365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1%﹔太陽能發電量176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0.2%。2018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163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1%,佔全口徑發電量的比重為30.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對全國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40.0%﹔新能源發電量增長28.5%,對全國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2%。

全年發電用煤價格高位波動。2018年電煤供應量前緊后緩、總體平衡,全年發電用煤價格在波動中前高后穩。根據中電聯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顯示,2018年全年5500大卡現貨成交價格波動范圍為560-752元/噸、綜合價波動范圍為571-635元/噸,平均綜合價均超過國家規定的綠色區間上限,國內煤電企業電煤採購成本居高不下。

棄風棄光問題繼續得到改善。2018年,在各級政府和全行業協同努力下,新能源發電消納進一步改善。全年全國棄風電量277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7%,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全國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平均棄光率3%,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

並網風電設備利用小時創2013年來最高。受電力消費較高增速和部分流域來水較少影響,火電、核電與新能源發電利用小時同比提高較多。其中,火電4378小時,比上年提高159小時(燃煤發電4495小時,比上年提高183小時﹔燃氣發電2767小時,比上年提高6小時)﹔核電7543小時,比上年提高454小時﹔並網風電2103小時,比上年提高155小時,為2013年以來最高﹔太陽能發電1230小時,比上年提高25小時﹔水電3607小時,比上年提高10小時。

電力生產運行安全可靠。2018年,全國未發生較大以上電力人身傷亡事故,未發生電力系統水電站大壩垮壩、漫壩以及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的安全事件。電力可靠性主要指標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4萬千瓦及以上水電機組以及1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燃氣輪機組、核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分別為92.30%、92.26%、92.47%、91.84%。除核電機組的等效可用系數提高0.74個百分點外,其他分別比上年下降0.25個、0.5個和0.13個百分點。架空線路、變壓器、斷路器三類主要輸變電設施的可用系數分別為99.328%、99.741%、99.908%,均低於上年。直流輸電系統合計能量可用率、能量利用率分別為92.15%、44.11%,分別比上年下降3.20個和10.31個百分點﹔總計強迫停運35次,比上年增加2次。全國10(6、20)千伏供電系統用戶平均供電可靠率為99.820%,比上年提高0.006個百分點﹔用戶平均停電時間15.75小時/戶,比上年減少0.52小時/戶﹔用戶平均停電頻率3.28次/戶,與上年持平。

全社會用電較快增長,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全社會用電較快增長。在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服務業和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較快發展、冬季寒潮和夏季高溫、電能替代快速推廣、城農網改造升級釋放電力需求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全社會用電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900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4%,為2012年以來最高增速,增速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0%、7.1%、12.9%和10.3%。第二產業用電量依然是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主力,拉動5.0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拉動力分別比上年提高0.5和0.4個百分點。

電能替代快速推廣。2018年,全年累計完成替代電量1557.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1.1%。其中,全國工(農)業生產制造領域完成替代電量968.0億千瓦時,約佔總替代電量的62.2%﹔居民取暖、交通運輸、能源生產供應與消費等領域電能替代也在快速推廣,替代電量逐年提高。

電力終端新業態正在培育。綜合能源、電力系統儲能與電動汽車充電等電力終端新業態在技術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得到較快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55個“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23個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和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正在試點實踐。

電力需求側管理進一步深化。2018年,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電力企業深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各地通過積極探索、實施需求側響應,最大削減高峰電力1245萬千瓦。電網企業實施送變電系統節電和推動社會各領域企業節電等措施,全年合計完成節約電量163億千瓦時,節約電力431萬千瓦。

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2018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從前兩年的總體寬鬆轉為總體平衡。其中,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余﹔華北、華東、華中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受年初大范圍雨雪天氣、夏季持續高溫天氣、部分時段燃料供應偏緊等因素影響,局部時段電力供需平衡偏緊。

電力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取得新成績

資源節約水平繼續提升。2018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平均供電標准煤耗307.6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1.8克/千瓦時,煤電機組供電煤耗繼續保持世界先進﹔廠用電率4.70%,比上年下降0.10個百分點(其中,水電0.26%,比上年下降0.01個百分點﹔火電5.81%,比上年下降0.23個百分點)。全國線損率6.21%,比上年下降0.27個百分點。全國火電廠單位發電量耗水量1.23千克/千瓦時,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時﹔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分別為71%、74%,均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綜合利用量持續提高。

污染物排放進一步降低。2018年,全國電力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為21萬噸、99萬噸、96萬噸,分別比上年下降約為19.2%、17.5%、15.8%﹔每千瓦時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約為0.04克、0.20克、0.19克,分別比上年下降0.02克、0.06克、0.06克。火電單位發電量廢水排放量為0.06千克/千瓦時,與上年持平。截至2018年年底,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8.1億千瓦,約佔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80%﹔東、中部地區基本實現超低排放改造,河南、安徽、甘肅等省份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標。

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2018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為841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19.4%﹔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為592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30.1%。以2005年為基准年,2006-2018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6.8億噸,有效減緩了電力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其中,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為44%,非化石能源發展貢獻率為54%。

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電力建設與運行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2018年電力行業的科技創新,有力地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踐行了國家綠色發展戰略,顯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力。水電領域,解決了特高拱壩工程安全風險防控技術難題,創造了高壩通航的水力式升船機技術中國品牌,掌握了世界領先的百萬千瓦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技術。火電領域,完成熱電解耦的汽輪機冷端近零損失供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IGCC的燃燒前CO2捕集技術等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核電領域,掌握了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制造技術﹔新能源發電領域,依托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示范工程建成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電網領域,攻克了復雜電網自動電壓控制的世界性難題,發明了電網大范圍山火災害帶電防治關鍵技術,創新了電網可控融冰關鍵技術,全面攻克±10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等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制世界首套特高壓GIL設備並實現批量生產。

標准化工作扎實推進,標准國際化取得新進展

標准制修訂步伐進一步加快。經批准,全年發布電力相關標准共492項。其中,國家標准49項,行業標准323項,行業標准英文版46項,中電聯標准74項。

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准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電聯與日本電動汽車用快速充電器協會簽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領域技術和標准合作諒解備忘錄,啟動中日雙方在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領域的合作﹔中電聯牽頭編制的《電動汽車充電漫游信息交互系列國際標准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 63119-1)首次上升為國際標准。

電力改革繼續推進,電力市場加快建設

完成首個周期的輸配電價核定。2018年,在建立起覆蓋省級電網、區域電網、跨省跨區輸電工程、地方電網、增量配電網的全環節輸配電價格監管制度框架基礎上,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區域電網首個周期的兩部制輸配電價和24條跨省跨區專項工程輸電價格陸續核定完畢,累計核減電網企業准許收入約600億元,促進了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歷時4年的首個周期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完畢。

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下降10%任務。各方積極貫徹中央關於供給側改革的精神,具體落實全年全國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的目標。通過中央財政降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准、釋放減稅紅利,電網企業推進區域電網和跨區跨省專項輸電價改革、靈活實施兩部制電價,地方政府多渠道自籌等十項降價清費措施,分四批合計降低用戶用電成本1257.91億元,平均降低0.0789元/千瓦時,全國平均降幅達到10.11%。

不斷完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各項政策。通過組織督導調研,梳理前三批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存在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陸續出台了電力業務許可、配電區域劃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快了增量配電試點有序落地進程,同時,部署了第四批試點項目申報工作。

市場交易電量比重大幅提高。2018年,全國各地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的數量進一步擴大,煤炭、鋼鐵、有色、建材四個行業電力用戶用電計劃放開,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規模再上新台階。全年合計交易電量 2065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6.5%。市場交易電量分別佔全社會用電量和電網企業銷售電量比重的30.2%和37.1%,比上年分別提高4.3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穩妥推進。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加快推進電力現貨試點工作要求,2018年8月,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啟動試運行,成為全國首個投入試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為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建立了對8個試點的聯系協調機制,甘肅、山西電力現貨市場於12月啟動試運行。

電力企業資產總額增速回落,負債率同比降低

資產總額增速降低。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規模以上電力企業資產總額140408億元,比上年增長2.7%,增速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其中,電力供應企業資產總額比上年增長4.2%﹔發電企業資產總額比上年增長1.5%(其中,火電企業資產總額比上年下降1.8%)。

企業負債率下降。規模以上電力企業資產負債率60.2%,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其中,電力供應企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發電企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發電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主要是太陽能發電、風電、水電、核電企業資產負債率分別下降1.5、1.4、1.3和0.9個百分點,火電企業資產負債率與上年持平。

電力供應企業利潤下降。規模以上電力企業利潤總額323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電力供應企業貫徹落實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要求,向用電企業讓利后,利潤比上年下降24.3%。在上年基數低以及發電量較快增長的拉動下,發電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10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火力發電企業實現利潤323億元,但虧損面仍然較高(為43.8%)﹔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核電利潤增速均超過20.0%,但風電、太陽能發電由於補貼不及時到位,企業賬面利潤短期內難以轉化為實際資金流,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推進,“一帶一路”電力合作呈現新亮點

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合作。2018年,我國主要電力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實際完成投資約28億美元,涉及沿線亞洲和歐洲8個國家,直接創造6700個當地就業崗位。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項目共128個,涉及沿線30個國家地區,合同金額255.5億美元。為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各電力企業不斷創新“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機制,與相關國家或地區磋商建立共同的投資風險防范體系。

全球能源互聯網加快推進。2018年,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會員數量和覆蓋國別大幅提升,全年新增會員242家,新增國別40個,會員總數達到602家、覆蓋85個國家(地區)﹔組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和智庫聯盟,並搭建了共商發展的合作新平台﹔與幾內亞政府共同倡議成立非洲能源互聯網可持續發展聯盟﹔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秘書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非洲經濟委員會,埃塞俄比亞、剛果(金)、幾內亞等國政府,以及有關組織、機構、企業、高校新簽15項合作協議﹔大力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網互聯,中緬孟聯網項目成立政府間聯合工作組,中韓聯網項目完成預可研,海灣國家與東非聯網項目簽署三方合作協議。

《行業發展報告2019》同時指出,2018年,我國電力行業在取得卓越成績的同時,多年來積累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在發展上,電源與電網、交流與直流、輸電與配電發展不協調等問題突出﹔清潔能源發展長期面臨棄水、棄風、棄光等挑戰,嚴重制約電力行業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煤電發展面臨的碳減排和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在改革創新上,國企“放管服”改革滯后於市場化建設進程,不利於能源生產消費新業態投資與運營的創新發展。在經營上,受宏觀經濟、電價政策、環境治理等影響,電力企業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行業發展報告2019》建議,電力行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大幅提高電氣化水平,打造綠色低碳、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能源共同體。加快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切實解決好開發和消納問題,加快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並舉開發清潔能源,依托大電網實現分布式電源高效利用。積極推進煤電轉型發展。嚴控新增煤電規模,優化煤電布局,提高煤電調節能力。繼續推進電力企業轉型發展和創新。圍繞能源轉型,找准企業發展方向,盡快實現主營業務向清潔低碳領域轉型,實現發展從粗放向精益轉變,繼續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大力度拓展國際市場,積極推進技術裝備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傳統電力企業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著力解決發電企業經營困境防范市場風險。做好電煤含稅基准價調整、燃料保供、穩定電煤價格、電煤中長協履約監督等工作,緩解發電企業經營困境。

(責編:王靜、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