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日前,國家能源局印發《2014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盡快出台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積極支持在內蒙古、雲南等省區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積極推進電能直接交易和售電側改革。
    我國電改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但腳步一直停滯不前。業內有觀點認為,推動電力體制改革,要打破電網壟斷,甚至要求拆分國家電網。但業內人士表示,電力改革核心不僅僅是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等,關鍵還要從電價機制上入手,更多採用市場機制調節電價,減少行政干預,直購電或成新一輪電改突破口。【我來說幾句】

5號文還有哪裡不“完美”?更多>>


聽權威人士聊電改:5號文還有哪裡不“完美”

聽權威人士聊電改:5號文還有哪裡不“完美”

    2002年,國務院以“國發[2002]5號文件”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提出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工業改革方向,要求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建立社會主義電力市場經濟體制。
    2007年,國務院又頒布19號文,強調電改需根據5號文精神,責令各部委著力推進。改革邏輯已非常清晰,進程卻依舊緩慢。隨著電改時局演變,2011年,四家輔業公司組成兩家建設集團,2013年又經歷了國家能源局和電監會重組,電改的頂層設計依舊未能實現,輸配環節和銷售側壟斷力量卻更加堅固。
    與此同時,關於5號文的探討從未停息,進一步推進電改的艱難在於改革路線不完美,還是貫徹5號文的決心不夠?【詳細】

電網拆分能否破除壟斷?更多>>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電網拆分不能破除壟斷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電網拆分不能破除壟斷

    張國寶表示,2013年“兩會”后關於電力體制改革,有些人主張要繼續拆分電網。但拆分不拆分電網,不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標准,而應以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為標准。電網拆分並不能破除壟斷,何況要細說起來,中國還有約100個分散的電網,比如內蒙古西部電網、四川的茂縣和汶川電網是私營電網,還有一些林業、牧業電網和水電網等。
     張國寶指出,現在提電力改革,我覺得要與時俱進。電價改革是電力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但並不是全屬於能源改革的范疇,是價格體系改革。至於該不該輸配分開,該不該競價上網,都是可以討論的內容。【詳細】

電改的核心是什麼?更多>>


國家電網否認一拆為五 專家稱電改核心是體制的改革

國家電網否認一拆為五 專家稱電改核心是體制改革

    “電網有自然壟斷的屬性,要講規模效益。在這個基礎上,再來看電網拆分好還是統一好。”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表示,“否則,大壟斷就會變成小壟斷,從而帶來效率低下、環境污染等問題。
    對於分拆傳聞,有評論稱,目前的電網系統是“多重矛盾的集中交匯點”,包括規模龐大且效率低下、壟斷且過度掌控資源、缺乏電力市場機制造成輸配售電價一體化下的價格扭曲等。正因如此,在國家層面,推進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的“源頭”自然要從掌握壟斷資源的國家電網著手。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認為,相比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改革模式比較成功,因此,可借鑒經驗,“進一步分拆國家電網,將之分成幾個相互平等競爭的區域電網”。【詳細】

地方電網或成改革試驗田更多>>


新電改前夜:地方電網有望成為改革試驗田

新電改前夜:地方電網有望成為改革試驗田

    2012年,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啟動第十年。回顧十年改革,第一步“廠網分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第二步“主輔分離”,雖然爭議多多,但畢竟也是一個巨大進步。前一階段的改革措施,“以拆為主”。競爭主體多元化,固然給行業帶來活力﹔但是,一體化的交易成本低廉優勢也因此喪失。得失之間,確需仔細權衡。
    “新電改”的設計者們認為,在新的框架下推進的改革,將取得“多贏”的效果——發電企業的售電價格上升,工商企業的用電價格下降,煤電矛盾逐步得到化解,多種所有制企業將擴大對電力的投資。在目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有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發揮穩增長的作用。以電改開端的一系列“深水區”改革,將使中國經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詳細】

直購電或成新電改突破口更多>>


電改十年腳步卻停滯不前 直購電或成突破口

電改十年腳步卻停滯不前 直購電或成新電改突破口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柏強表示,2014年電力體制改革重點應該落在雲南、內蒙古等省區,具體應該推進輸配分離和競價上網。這很難,但是一旦試點成功,將為電力體制改革的后續發展打開突破口。
     電力體制改革一直是能源、資源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難點。事實上,放開電價,以市場化方式形成電價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電改的大方向。林伯強認為,隻有實現市場電價,才會發揮出作用。不過他也坦言,就目前而言,由於電價太過敏感牽涉面太廣,完全放開不現實。
    林柏強認為,目前,電網沒有有效定價,輸配電成本也沒有有效界定,用電企業和發電企業關於價差的協調有難度,以高耗能為主的大用戶,以及地方政府與中央的博弈都可能阻礙直購電改革的進行。但是如果多方協調,把這些問題解決好,直購電可能成為新電改的突破口。【詳細】

熱議電力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