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取締地條鋼大限將至:到底有多少?緣何屢禁不絕?

2017年06月06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小字號

  工信部等18單位專項督查 列入鋼鐵去產能紅

  全國地條鋼“歸零”日 : 2017年6月30日

  文章導讀: 各界都在拭目以待:隨著取締“地條鋼”“大限”——2017年6月30日的臨近,這場“地條鋼”整治風暴能讓“地條鋼”真正徹底終結嗎?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照普 | 北京、江蘇報道

  在鋼鐵去產能,並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這一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取締“地條鋼”的壓力正層層傳導,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一直延伸到中國最基層的鄉村角落。

  2016年7月底,央視曝光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此后,一場整治“地條鋼”的風暴從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瓦窯鎮馬庄村開始,席卷全國。

  僅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地條鋼”一事,便導致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被行政記過、111名責任人被問責。難怪有前“地條鋼”廠老板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感慨,“這次中央動真格了。”

  其實,取締“地條鋼”的努力已經延續10多年的時間,但因其背后糾葛的復雜利益,“地條鋼”一度成為鋼鐵行業的“不死小強”。

  如今,中央政府已對全面取締“地條鋼”設下大限日期,並將取締“地條鋼”列為鋼鐵業去產能的“紅線”,工信部等18個單位也於5月份開展專項督查活動。各界都在拭目以待:隨著取締“地條鋼”“大限”——2017年6月30日的臨近,這場“地條鋼”整治風暴能讓“地條鋼”真正徹底終結嗎?

  取締“地條鋼”15年,終入倒計時

  “去年查了個‘地條鋼’,比你批個鋼鐵項目震動可大多了。”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話雖然意指“宏觀部門不僅要會審批,更要學會監管”,但從中足見2016年來中央整治“地條鋼”的力度。

  就在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地條鋼’必須‘歸零’,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同時明確了取締“地條鋼”的“大限”——2017年6月30日。

  什麼是“地條鋼”?為何15年前就曾設過淘汰“大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現,1999年12月,“地條鋼”一詞就曾出現在當時的國家經貿委發布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二批)》中,“生產地條鋼或開口錠的工頻爐”出現在“落后生產工藝裝備”的名單中,其淘汰期限為2000年。

  2002年6月2日,國家經貿委發布第三批《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地條鋼”被列入“落后產品”名單,淘汰期限為2002年7月1日。但這份目錄中並沒有對何謂“地條鋼”作出界定。

  同年,國家質檢總局還曾致函國家經貿委,建議對“地條鋼”作出解釋。此后,在國家經貿委《關於地條鋼有關問題的復函》中,對“地條鋼”作出如下定義:指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等熔化,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及以其為原料軋制的鋼材。

  所謂感應爐,指利用感應電熱效應使金屬物料加熱或熔化的電爐,根據輸入電源頻率可分為工頻爐(50Hz或60Hz)、中頻感應爐(150Hz∼10000Hz)和高頻感應爐(10000Hz以上)三種,鋼鐵領域應用較多的為工頻和中頻感應爐。正因為這兩種感應爐與“地條鋼”生產關系密切,此后屢次成為被淘汰的對象。

  南京工業大學一位冶金工程專家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在鋼鐵生產過程中,煉鋼是嚴格的“冶煉”過程,而不是單純的“熔化”過程。“地條鋼”因其生產設備及工藝極其落后,生產所用原料均為成分復雜的廢舊回收鋼鐵,通過感應爐熔化,隨意加入一些礦石流進鑄鐵槽內澆鑄而成,其產品帶有明顯的氣泡、裂縫和小馬蜂窩,質量低劣、極易斷裂。

  上述專家表示,由於生產工藝落后,原材料未經處理,熔煉過程中廢氣、廢渣直接排放,還會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而這些“地條鋼”用於建筑裝修工程時,必然會極大地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其實,國家對“地條鋼”的整治力度一直不減,在“地條鋼”被列入“落后產品”名單兩年后,2004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 7 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打擊“地條鋼”建筑用材非法生產銷售行為的緊急通知》﹔200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要加快淘汰並禁止新建中頻感應爐等落后工藝技術裝備﹔2011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用於地條鋼、普碳鋼、不鏽鋼冶煉的工頻和中頻感應爐”被列入淘汰名錄,且屬於“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類別。

  但“地條鋼”卻一直難以鏟除,以非法身份游走在生產和流通監管的灰色地帶,並以“貼牌”“冒牌”生產等形式在鋼材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地條鋼”產能或達8000萬噸以上﹔隻需“拉閘斷電”,緣何屢禁不絕?

  中國到底有多少“地條鋼”?

  有專家估計,產能至少在8000萬噸以上。而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顧問劉勇昌2016年10月曾在一篇文章中透露,據有關機構調研, 中國現有中頻爐鋼廠約70家,產能在1億噸左右。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安陽鋼鐵一年生產的螺紋鋼隻有不到150萬噸,而在河南一個省,一年銷售的安鋼品牌螺紋鋼就超過了850萬噸,“一些‘地條鋼’產品假冒正規品牌流入市場,不僅加劇了產能過剩,還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怪現象。”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閆海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地條鋼”屢禁不止的原因,一方面是“地條鋼”的存在有其市場,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甚至有些監管者均有利可圖,銷售一噸“地條鋼”有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淨利潤,正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低成本的支撐下,“地條鋼”具備了存在的空間和市場。

  有數據顯示,目前鋼鐵行業水平較高的企業生產一噸鋼材的環保成本在200元左右,水平一般的也超過120元,但一些“地條鋼”生產幾乎沒有什麼環保投入。

  據一位原“地條鋼”廠老板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地條鋼”廠之所以選擇在夜間生產,不僅是為了躲避工商、質監和環保等部門的查處,還因為夜裡電費相對便宜。而在鋼材價格連年上漲的旺季,用廢鋼生產的各類“地條鋼”,一噸利潤高達千元,一晚上就可獲利上萬元,用“地條鋼”拉成的螺紋、角鋼等利潤還要更高,即使是鋼價平淡的年份,生產“地條鋼”因為不需報批、審核,不存在一些制度和交易成本等,其生產成本比正規鋼材要少30%以上,因此,其利潤在一般年份也要達到每噸數百元,贏利依然可觀。

  除了生產“地條鋼”確實有利可圖外,閆海峰表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某些地方政府態度曖昧,甚至暗中傾力對其保護,沒有下定決心取締。一些“地條鋼”經營者把自己打扮成“有功之臣”,甚至還被評為“地方發展功臣”,負責人還被地方政府選為“政協委員”,企業也被評為“納稅大戶”,有些鄉鎮政府甚至將其當作“搖錢樹”和“唐僧肉”。

  重慶市檢察院2006年向媒體披露的一起案件顯示,重慶某縣一名縣領導、一名縣經貿委官員和一名縣質監局官員,3人在收受“地條鋼”廠老板好處費后,除了通風報信,還多次給執法部門打招呼,要求不處罰“地條鋼”,或從輕處罰,“罰點款就算了”。此前,每次執法部門前往“突襲”,工廠都能准確獲得情報,馬上停產關門,執法人員連續多次扑空。

  閆海峰表示,“地條鋼”生產時需消耗大量電力,有數據顯示,煉制每噸“地條鋼”所消耗的電量高達700∼800千瓦時。因此,整治“地條鋼”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切斷電力供應。“以前很多時候地方政府沒有真正拉閘斷電,若要動真格打擊,就應將設備搗毀、拉閘斷電,讓其無法生產。”

  “地條鋼”成“紅線”,今年6月底前全面取締

  2016年2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生產地條鋼的企業,要立即關停,拆除設備,並依法處罰。”

  2016年鋼鐵去產能的任務為“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鋼鐵行業資深專家袁斌認為,按照國務院去產能進度安排,如果不發生意外因素,去年底前完成上述任務基本沒問題。但意料之外的是,去年下半年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鋼鐵煤炭價格出現過快上漲,個別企業違規新增產能,相關各方因此面臨著穩供應和去產能的兩難選擇。

  全國工商聯冶金商會顧問劉勇昌亦在署名文章中指出,2016年2月初,由於建筑鋼材市場低迷,加上進口鐵礦石價格下跌,高爐—轉爐工藝成本降低,中頻爐鋼廠失去競爭力,幾乎全部停產﹔但到7月份,隨著建筑鋼材需求增長,鐵礦石價格上漲,中頻爐鋼廠產量快速上升,達到年產鋼5000萬噸的水平,預計中頻爐鋼廠2016年產量在4000萬噸左右。

  袁斌表示,在此情況下,央視在2016年7月底曝光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頂風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地條鋼”的問題,取締“地條鋼”成為去產能和穩供應的重要抓手。

  2016年10月,工信部印發《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明確要求全面取締生產“地條鋼”的中頻爐、工頻爐產能,並依法嚴肅查處“地條鋼”生產企業,包括採用中頻爐、工頻爐進行煉鋼的企業。

  2016年10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2016年第四季度信息發布會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介紹, 為了了解“地條鋼”的具體情況,10月下旬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已經派出調研組,首站前往江蘇摸底“地條鋼”的生產情況。

  2016年年底,各省份紛紛排查、整治“地條鋼”。江蘇共在徐州、 連雲港等10個地市發現“地條鋼”企業63家,合計產能1233萬噸。四川省經過排查,也發現了1500萬噸“地條鋼”產能,山東、河北、湖南、湖北、廣東、福建等地也存在“地條鋼”產能。

  “地條鋼”正成鋼鐵業去產能“紅線”﹔工信部等18家單位展開專項督查

  進入2017年,“地條鋼”成為鋼鐵去產能的“紅線”。

  今年1月初,中鋼協2017年理事(擴大)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全面取締“地條鋼”。

  今年3月27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認為必須從5個方面將鋼鐵去產能工作推向深入,其中堅決依法取締“地條鋼”是一個重要方面。

  這次會議為鋼鐵去產能設置“三條線”,其中第二條線便是“紅線”,徹底取締“地條鋼”。

  目前,全面取締“地條鋼”的整治行動正在推動落實中。《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今年5月2日至5月25日,工信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等18個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組織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取締“地條鋼”專項督查活動,一共兵分九路,對已上報存在“地條鋼”企業的29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督查。

  本次督查方案稱,若發現存在上報“地條鋼”清單之外的“地條鋼”企業、在產“地條鋼”企業、違規新上電弧爐或轉爐冶煉設備、組織實施嚴重滯后於處置計劃進度等問題,部際聯席會議將在全國范圍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上報國務院。

  國家發改委5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63.4%。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強調,鋼鐵去產能數據不包括違法的“地條鋼”產能。對“地條鋼”,各地區已基本完成摸底排查工作,排查發現的“地條鋼”產能已停產。目前發改委正加強督促檢查,確保6月30日前徹底取締“地條鋼”。

  長江証券研報指出,全國中頻爐產能在1.1億∼1.2億噸左右,截至目前,查處中頻爐行動中合計涉及中頻爐產能達9322萬噸。

  業內認為,目前“地條鋼”清除已見成效,東北証券研報分析稱,1—4 月份鋼鐵行業用電量增長7.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5.3 個百分點,4 月份用電更是出現負增長,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環保限產所致,另一方面亦有中頻爐使用減少帶來的作用。近期廢鋼價格更是持續回落,5 月份上海廢鋼價格最低達到1330 元,相比二三月高點急速下跌15.29%。

  浙江元立金屬制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新華認為,在今年6月底徹底出清取締“地條鋼”的行業大背景下,必須切實防止“地條鋼”換個馬甲以另類姿態再次浮出水面。他擔心過去“地條鋼”生產企業多用中頻爐或工頻爐冶煉,在國家明令全面取締“地條鋼”后,這些企業有很大可能會改上大電爐,形成新增產能,破壞市場供求平衡關系。因為以前是非法、地下生產,現在換個馬甲浮出水面變成合法合規企業了,這該怎麼辦?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對此保持警惕,採取有力的治理舉措徹底根治。否則出清“地條鋼”、鋼鐵去產能的成績很可能會大打折扣。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