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供需失衡致硅料價格瘋漲 下游壓力或將持續劇增

2017年08月11日10:0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供需失衡致硅料價格瘋漲 下游壓力或將持續劇增

  新華網北京8月11日電(張世祥)不同於往年光伏“630”搶裝潮后“斷崖式下跌”的走勢,多晶硅料的價格在近期出現了瘋狂上漲。

  價格一路攀升 下游壓力劇增

  根據研究機構PVinfolink的價格研究顯示,國產硅料價格近期一路攀升。7月27日,硅料均價128元/公斤﹔8月2日,均價135元﹔8月9日均價140元﹔而且后續仍有攀升勢頭,目前現貨市場價格已觸摸150元,達到最近兩年的歷史新高。相較今年4月份100-105元/公斤的低點,已上漲接近50%。

  不光是國產硅料,進口硅料價格也是同樣快速上漲趨勢。根據研究機構energytrend的價格研究顯示,7月27日,進口硅料均價15美元/公斤﹔8月2日,均價16.2美元﹔8月9日均價18.1美元。

  與此同時,目前常規多晶組件價格隻有2.8-2.85元/瓦。

  以當前硅料140元/公斤,出片50片,每塊多晶電池4.5瓦計算,每瓦的硅料成本達到了0.6元﹔而目前常規多晶硅組件價格約為2.85元/瓦﹔硅料佔組件的成本高達21%。

  對於本就是低毛利的組件制造環節,對於補貼下調背景下對投資收益有基本要求的電站投資商,多晶硅料價格的一路攀升,給國內光伏下游制造業和終端應用都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價格瘋漲 並非因硅料廠商檢修所致

  多晶硅制造行業基於成本考慮,生產環節需要連續運行,無故不停產,因此固定時間檢修。按照慣例,國內多晶硅企業一般都會安排三季度檢修。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檢修對多晶硅的產能影響並不大。

  多晶硅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的檢修手段已經非常先進,僅是部分產線的部分工段停車檢修,涉及范圍小,持續時間短。且各條產線交替檢修,對產能影響很小。,

  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 國產硅料仍無法自給自足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硅料產出19.4萬噸,可滿足約40GW的硅片生產,同期我國硅片產出63GW。我國硅料的自給率為63.5%。

  2017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為11.8萬噸,可滿足約24GW的硅片生產,同期國內硅片產量為34吉瓦以上。我國硅料的自給率仍然不到70%。

  仍有相當部分的硅料需要進口滿足,根據海關的硅料進出口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多晶硅料接近7萬噸,仍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在我國對歐美韓多晶硅料征收雙反稅,及禁止硅料加工貿易的背景下,購買海外多晶硅料會給企業增加不少額外的成本,但由於國內硅料供給有限的原因,企業不得不從海外大量購買相對高價的原料。

  高品質硅料仍然短缺

  “未來的高效技術主要是基於PERC和N型技術,因此對硅料的品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某業內人士對新華網表達了如此的擔憂。

  “從品質上看,國產多晶硅品質不如進口多晶硅穩定,無法滿足光伏中下游高效產品的需求。例如: N型單晶的少子壽命規格為≧1000us,國產多晶硅在此規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為15%-20%,而進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僅為0.9%-0.5%。因此高效產品,特別是單晶企業,對硅料品質要求較高,基本從海外採購,國內能滿足品質要求的硅料產能非常有限”。上述人士還對新華網表示。

  據了解,我國現有多晶硅產能大多是在2008年前后引進的設備和技術工藝,工藝不夠先進、能耗較高。雖然近幾年領先廠商都經過了冷氫化等技術的改造,但主要是為了降本。品質方面在高效產品上面的應用仍然沒有大的突破。

  這一點,可以從領先的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近期的公告中發現端倪。

  “我們正見証著產業的轉型趨勢,對於高效單晶硅太陽能組件和太陽能電池需求的不斷增長及產能的不斷增加。”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姚功達在2016年全年業績報告電話會議中表示,這一現象導致了對高純度半導體級別多晶硅的市場需求增長,而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中國制造商能夠提供。

  光伏產業目前所經歷的朝向PERC、N型等高效技術的轉型,要求大全新能源升級其廠房設備,以進一步去除雜質、改善多晶硅產品的質量。作為中國前三的領先多晶硅廠商尚且如此,整個國內多晶硅產業就可見一斑了。

  在海關多晶硅料進口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領先的單晶硅片制造商,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以使用海外硅料為主,因為高效產品對硅料品質要求較高。

  供需失衡局面恐將持續

  雖然多晶硅料大的擴產項目不斷涌現,但進展較為緩慢。且下游硅片擴產也在不斷進行,多晶硅產能增長速度低於硅片。未來,供需不均衡的局面仍將持續。

  另外,縱觀目前國內的政策導向和市場自身平價上網的需求,高效化趨勢已勢不可擋。尤其是高效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從硅片到電池組件的產能都在快速增長,高品質硅料供給不足的矛盾會愈發突出。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面對新華網的採訪,給出了如下的建議。

  一是,對於擁有先進技術和資金實力的多晶硅企業擴產項目,國家和當地政府要大力扶持,鼓勵先進技術項目加速上馬。當然,多晶硅企業自身也要苦練內功,除了降本,也要在硅料品質提升方面加強投入,以順應高效化產品的時代。

  二是,我國於2014年8月實施的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措施,國家層面和行業內部也應對其效果進行重新討論和評估。

  實施此項措施的初衷,是為了營造多晶硅行業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應該看到,在包括雙反政策的影響下,在業內企業的努力下,我國多晶硅產業早已不再弱不禁風,已成為行業翹楚。不僅總產量世界第一,成本也極具競爭力。相當部分企業可變成本已做到了每公斤10美元的水平,新特能源甚至低於7美元,大全新能源也隻有7.4美元,遠低於國外多晶硅生產企業。

  同時高品質硅料方面,在國內無法有效滿足的情況下,進口海外硅料是剛需,禁止加工貿易,反而削弱了下游廠商的競爭力。

  在我國多晶硅產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背景下,放開加工貿易,有利於進一步充分競爭,促進多晶硅行業技術進步,並提高中國光伏整體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光伏上下游唇齒相依 應共同協力發展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近期在第十一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做主旨演講時指出,希望在面對外部的貿易保護措施時,中國光伏產業能夠推動行業自律和上下游合作,實現全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在與上下游產業的關系中,光伏與多晶硅產業唇齒相依。多晶硅供應受制於人,光伏產業也難以保持全球競爭力。從短期和微觀上看,上下游之間各有利益訴求,這純屬正常,但從長期和全局來看,上下游更多的是共同發展的利益。上下游要多溝通,盡量尋找利益共同點、平衡點,把握最大公約數,才能達到共贏的效果。希望整個產業鏈的企業同心協力,真正形成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的第一優勢。

(責編:賀迎春、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