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世界“四项第一”特高压工程年底建成

2018年06月20日08:49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亚欧大陆腹地的旷野上,数百万年来,只有稀疏的荒漠植物和黄羊、野驴随着冬去春来,循环往复地释放生机。但在如今,亘古荒原热闹非凡,一列宛如长龙的巨大银色电力铁塔群,从工地上拔地而起,托举着手臂粗细的电缆,接力般从新疆准噶尔盆地一路向东,翻过天山,穿行河西走廊,跨越黄河、长江天险,最终抵达安徽南部。

这条“长龙”便是承揽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四项第一”的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随着这一工程一路攻坚克难并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技术创新“挑战不可能”

不久前,在新疆准东工业园的昌吉换流站附近,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地形地貌最多样、气候条件最复杂的新疆段实现全线贯通。

进入施工现场,如同来到“巨人国”:两基铁塔高度均超过百米,有33层楼高,塔重4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工程所用电缆有成年人手腕粗细,固定电缆的“螺丝螺母”、绝缘瓷瓶每个都有十几公斤重。

两年来,工程新疆段从准噶尔盆地东部,征服沙漠和戈壁,越过风区和天山,近600公里的廊道上架起了1109基铁塔。

相对于技术成熟的750千伏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提升至1100千伏,意味着铁塔更高、吨位更重,基础混凝土方量更大、难度更高,且没有先例借鉴,工程的首创性让施工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线路新疆段要穿越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高温暴晒、沙暴大风却不是让施工人员最头疼的事。400多吨的铁塔要“站得稳”基础混凝土牢固是关键,而让混凝土浇筑后“保湿”在沙漠并非易事,以往的“人工浇水法”耗时费力还难以奏效。

在新1标段项目副经理金毅带领下,项目组技术人员“脑洞大开”,想到了农业节水中的“滴灌”,不仅解决了混凝土“保养”难题,还节省了水资源。“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用水量仅相当于过去的1/6。”金毅说。目前,沙漠地区混凝土滴灌养护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翻越东天山是新疆段施工的又一个难题。60多公里的标段不仅涵盖高山丘陵等复杂地形,处于地震烈度带,且全程处于43米/秒的风区中。在天山深处的施工点,工作人员将山脚下的建材用索道一点点运送到塔位,再用抱杆在山顶将建材“精确”组立起来。新疆段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徐玉波说,其中一基铁塔花费45天才组立完成。

为了让15公里以外搅拌好的混凝土“上山”时不能凝固,而要在浇筑后24小时内凝固,施工方还联合科研院校进行科技攻关,最终通过加入新材料外加剂攻克了这一难题。

换流站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心脏,仅昌吉换流站投资就达81亿。7家电厂及五彩湾750千伏变电站传输的交流电在这里转化为直流电,电压升至±1100千伏再输送出去。眼下,7台换流变压器和两套换流阀已完成设备本体安装。

国网直流公司昌吉换流站业主项目副经理姚斌说,±1100千伏换流站代表当今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最高水平,换流容量、电气绝缘等技术指标都“趋于极限”,刷新了我国相关设备制造的新高度。

准东至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全长3324千米,总投资407亿元,输送电压等级提升到1100千伏,输送容量增至1200万千瓦,经济输电距离延伸到3000公里以上。除了新疆段贯通之外,目前陕西段组塔过半,安徽段进入放线阶段。

这一工程顺利展布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应用进入新高度,增强了我国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为将来有序推进电力互联互通、带动中国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责编:余璐、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