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

陆伟娟
2018年10月22日15:41 |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小字号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也是我国核电事业勃发展的40年。2018年4月20日,中国最大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安全发电达5000亿千瓦时。按每个家庭4口人,每月用电300度,可以供1000万人口的城市家庭用电55年,超过五年来北京市全社会用电总量。`这是继2017年秦山核电4台国产化核电机组WANO综合指数100分,排名世界第一后秦山核电创下的又一新辉煌。秦山核电基地作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源地,始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工匠精神捍卫“国之光荣”,不断为社会奉献高效清洁能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和平利用核能最大的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秦山核电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从零的突破到排名世界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实现了中国核电技术型谱化,中国已跻身先进核电技术行列,正在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秦山核电创造了中国大陆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实现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9次在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

秦山核电基地是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自主创新和持续改进,中核集团逐步掌握了多项核电关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等经验,实现了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里是中国核电的起步之地。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有幸成为中国核电的发祥地。

1985年3月20日,我国大陆自行设计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在秦山开工建设,从而开创了中国核电建设的新时代和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新纪元。历经30多年的建设发展,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7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的种子在秦山已成长为茂盛的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随着2015年2月12日第九台机组的投入商业运行,秦山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约占浙江省全年用电量的15%,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特有的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实现了“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形成了安全环保、自主创新、群堆管理、人才摇篮、文化引领、对外服务、公众沟通、企地共融的秦山特色,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从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到“九堆绕秦山”、总装机容量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我国目前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和浙江省最大的能源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在我国核电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这里是民族核电的振兴之地。作为中国大陆核电起步的地方,秦山在30多年核电建设发展历史中所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也正是在这里,中国核工业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创造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们至今依然津津乐道:秦山一期在工程调试准备时期,几位技术专家仅凭在国外学习时所记录的笔记,努力吸收消化,潜心钻研,创造性地编写出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的调试大纲,并因此取得了六个“一次成功”的佳绩:一回路水压试验一次成功,非核蒸汽冲转汽轮机一次成功,安全壳强度和密封性试验一次成功,首次核燃料装料一次成功,首次临次界试验一次成功,首次并网发电试验一次成功。毕竟,这是中国核电的“首秀”,因而有着非同凡响的开创性意义。也正是这座从秦山首发的核电站,从此为中国核电品牌打上了“国之光荣”的永恒印记。在秦山一期投运后,秦山人大胆对其进行技术改造,每年都投入技改资金数千万元,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30多项,使一个原型堆变成了安全稳定运行的商用堆。通过反复论证和持续不断的自主技术改造,将机组额定功率从310兆瓦提升到320兆瓦,每年可多发1.2亿多度电,对后续电站功率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7年秦山一期创造了连续运行469天的优异业绩,2014年又创造了18.12天国内核电大修最短工期纪录,机组WANO综合指数排名也逐年上升。这些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具有首创性。

而在续写自主传奇、迈向商用坦途的秦山二期2台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建设中,通过对这两台机组300多个系统、20多万台设备、上百万张图纸的研究、实践,取得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300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中国首台国产商用核电站再次创造了奇迹,其多项参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升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化能力,并因而成为国内核电行业中唯一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的工程项目。

有了自主建设核电站的成功经验,中国人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更有底数和底气。在秦山三期2台70万千瓦级重水堆核电机组建设中,以中方技术力量为主,组织实施了99项设计改进,其中21项是重水堆核电机组中首次采用。其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秦山人毫不留情地向总包方下达“停工令”。秦山的“强业主”形象给外方供货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得到了国外合作者的敬佩,被称为“中国人成功的故事”。

而在秦山一期在投运后大规模的持续技术改造的技术和经验基础上,秦山二期扩建工程进行的10项重大技术改进和自主研制的先进核燃料元件(CF3)入堆考验为我国核电“走出去”提供保障,以及秦山三期重水堆开展的8兆瓦技术改造、回收铀及钴-60生产项目研发,乃至方家山核电工程不断刷新的国内同类机组“从首次装料到首次临界,再到并网发电”的最短工期纪录等等,都一再表明,秦山人的敢为人先、自主创新、勇于创新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和精神文化,并将不断发扬光大。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秦山核电实现了从原型堆建设“零的突破”,到树立国产核电站的商用里程碑,再到实现百万千瓦级自主发展的重大跨越。

这里是国家名片的诞生之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行军。1991年12月31日,在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仅仅15天的时间里,我国便与巴基斯坦签订了建造同样堆型的两台30万千瓦级机组合同,实现了向国外“原装”出口核电机组,创造了当时国内单项工程出口资金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纪录,从而开创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先河,并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核电也迎来了新的国际化发展时代。目前,由秦山核电负责调试运行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基地4台30万千瓦机组已投入运行。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出口建设之后,一把开启秦山核电基地对外服务大门的钥匙随之而来:恰希玛核电站的人员培训、大修以及专项维修和技术支持成为秦山核电人的又一项发展使命,这拉开了中国核电“走出去”序幕。

从1996年底至近,秦山核电派人前往巴基斯坦进行技术指导和工程调试,圆满完成恰希玛核电站的人员培训、调试、试运行和检修换料等一系列对外技术服务,成功对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水下修复,为恰希玛核电站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类似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少数几家老牌核电检修公司的技术垄断。

出口建设一台核电站,核电站调试、检修、运营、培训等随之也出口。作为中国最大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优势十分明显:9台机组、4种机型。除AP1000机组外,秦山基本掌握了国内所有运行机组的运行、维修、调试等经验,形成了包括生产准备、调试/试运行、换料大修、专项维修、专业培训、技术支持、重水堆支持、核电信息化服务等在内的八大产品。

目前,秦山核电基地在将对外服务重点放在技术输出和检修的同时,培训也成为其中重要一环。秦山核电基地拥有何少华工作室、核电大修中心等22个挂牌技能培训室和8个特色维修处室,已累计培训其他核电行业人员达2004人次,其中包括巴基斯坦恰希玛项目生产准备人员以及操纵员培训120余人次。

具有我国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也于2015年8月于卡拉奇开工,目前巴基斯坦K2、K3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巴基斯坦K2K3项目是秦山核电承接的国外大型培训项目。秦山核电建立了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针对本项目建立了专门的临时组织机构,编写对外培训服务管理程序和K2K3培训管理指令,编制中英文岗位培训大纲与培训教材,组建运行、维修、技术等领域中英文双语教员队伍,改造符合并满足外方需求的教学设施。秦山核电已拥有针对国外核电生产准备人员一整套培训服务的能力,公司在相应中央号召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培训预计共完成6批次约200名学员,1500人月的培训任务,项目持续时间约2年,目前第一批学员已于2017年12月26日开始在秦山学习。

2017年5月17日,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重水堆核电站的合同,在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征程上,秦山三期重水堆也将书写关键一笔。

改革开放的40年间,秦山核电实现了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的跨越。

这里是清洁核能的示范之地。多年来,秦山核电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各个核电机组未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秦山地区环境辐射剂量率仍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核电站运行以来对周围辐射环境未产生可察觉影响。截止2018年4月20日,已累计安全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1.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97亿吨、二氧化硫约297.2万吨,相当于造林189.47万公顷,为改善全省电力供给结构、推进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助力浙江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9月19日,国内目前最大、公众体验最丰富、公众适用性最强、最具特色的核电科技馆开馆试运行,进一步将核电科普融于海盐地方经济、旅游事业发展中,使得秦山核电科普体验成为海盐的旅游王牌。仅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接待参观者2.68万人次。截止目前,科技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公众6万人。

这些年,扎实开展“清洁核能助力‘两富’浙江”、“海盐核电科普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种形式的常态化、品牌化核电科普宣传,受众已超过10万人。催生了“邵工话核电”、“核电小苹果”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核电沟通品牌。借助民众关注的热点开展应时应势的公众沟通,比如在“3.11”福岛核事故周年、“6.5”环境日等敏感时刻,邀请媒体记者和专家走进秦山已经成为惯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目前,就有4000多名核电新项目所在地的公众代表走进秦山核电基地,实地感受核电之美。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接待公众12万人次,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5000多名。

自秦山核电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以来,秦山核电基地已经积淀30多年的科普宣传资源、经验和品牌优势,立足秦山,深耕海盐,面向浙江,辐射全国,具有卓著的全国示范效应和“可复制”的路径模式。

这里是企地融合的共荣之地。秦山核电在追求安全高效发展的同时,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和风向标。大批核电人在海盐县城安家落户,有力地推动海盐县县城建设,催生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发展。核电生活区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规范管理为地方生活小区建设树立了样板。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战略结构调整,核电不断发展壮大,海盐县也借助核电的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简单可概括为“五个动”。即,经济上的驱动、名声上的拉动、城建上的推动、旅游上的互动、人文上的促动。

海盐从当初以农业以及纺织、棉纱等轻工业为主的滨海小城,因为秦山核电的到来,历经了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的三级跳。发挥民族核电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扶持海盐发展核电关联产业,培育核电关联企业76家,核电关联产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海盐“核电小镇”成为浙江省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积极履行民族工业社会责任,出资5.6亿元帮助海盐县修建拓宽城市道路,实现“经济拉动、社会联动、人文互动”,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预计到2020年,“海盐?中国核电城”基本建成,产值预计达到1000亿元左右。

截止2018年3月底,秦山已累计纳税363亿元。其中国税310亿元;地税53亿元。2004-2016年,秦山核电累计缴纳城建税11亿元,加快推动海盐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海盐县每个公务员工资收入中,每10 元钱就有3 元钱来自核电的贡献。

秦山核电每年向海盐缴纳的教育附加费高达1.14亿元,为海盐美丽校园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海盐学校软硬件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良好,连续九年高考上线率居嘉兴市第一,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秦山核电积极参与县域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县核事故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组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小组,促进了海盐县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

多年来,秦山核电基地科普宣传与核电建设发展一路同行,深耕科普宣传之路,开创与浙江海盐共建、共融、共赢、共进的发展模式,构建“整个行业的核电科普宣传样本”,形成具有秦山特色的核电科普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我国核电科普宣传的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在秦山核电人雄心勃勃的发展蓝图中,秦山的未来已不再局限于秦山,而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秦山核电基地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发挥优势、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为浙江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我国核电事业安全高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党群工作处)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