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首輪輸配電價改革全部完成 核減電網收入480億元

2017年07月26日15:58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記者杜燕飛)今日,國家發改委就輸配電價改革及價格市場化程度測算的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在會上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首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全面完成,實現了全國全覆蓋。輸配電價改革后,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平均每千瓦時減少將近1分錢,核減32個省級電網准許收入約480億元。

張滿英表示,從2014年到今年上半年,輸配電價改革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破冰,深圳蒙西電網搞輸配電價改革的試點。第二階段是擴圍,2015年選了五個省,包括湖北、安徽、雲南、貴州、寧夏進行試點。第三階段是提速,2016年,將北京、天津等12個省級電網納入試點范圍,並提前啟動剩余14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第四階段是全覆蓋,截至今年6月底,省級電網全部進行了輸配電價改革,實現了全國的全覆蓋。

“這是自2015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以來,第一項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電改任務。”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

張滿英指出,這次輸配電價改革,從亮點來講,可以總結為:“一是建機制,二是降成本,三是推市場”。

亮點一是著力建機制。輸配電價進行改革,必須有制度、有規則、有辦法,去年年底總結前面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借鑒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輸配電價的監管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明確了輸配電價定價原則和方法。加上此前已經制定和出台的《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這兩個辦法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了科學、規范、透明的輸配電價監管體系。

該機制有兩個特點:一是獨立的輸配電價的監管體系。這個體系把“准許成本加上合理收益”作為主要原則。准許成本就是要對電網企業歷史的成本,進行嚴格的成本監審,剔除電網企業不相關的資產和不應該進入定價成本的費用和支出,嚴格剔除出去。合理收益要區分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一般性有效資產和政策性有效資產,分別規定了准許收益率,這樣電網的成本和收益就非常清楚。二是引入現代激勵性監管的理念,建立約束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激勵監管對象電網企業壓縮投資,減少投資沖動。

同時,要控制成本。比如辦法中規定,電網企業的費用規定了一個上限,比如電網企業實際的借款利率和線損率低於政府允許的標准,可以在企業和用戶中分享,高於這個就由企業承擔,這就體現激勵。

亮點二是降成本,當然要合理降成本。對電網企業涉及到與輸配電價不相關的資產,不合理的成本、費用支出,要剔除,進行嚴格的成本監審。從統計數據來看,不相關的或者不合理的金額的比例是14.5%,金額是1180億元。輸配電價改革后,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平均每千瓦時減少將近1分錢,核減32個省級電網准許收入約480億元。

亮點三是推市場。作為輸配電價改革,不僅要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不僅要核減成本,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另外一個目的,要推進市場化的進程,有利於市場交易。也就是由用戶和企業之間通過市場直接見面,通過市場以多買多賣形成競爭性格局,通過市場可以形成競爭性價格,就會更好地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張滿英表示,全國輸配電價改革已經順利完成,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工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開展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配電價的核定工作。在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核定后,要對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比如西電東送等輸電價格進行重新核定,具體測算工作我們已經進行部署。在進一步厘清區域電網與省級電網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合理核定區域電網輸配電價水平。進一步將輸配電價改革向縱

第二,研究制定電網和新增的配電網的價格形成機制。隨著國家有序放開增量配電網,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增量配電網,發改委正在組織各方面研究制定新增配電網配電價格形成機制的辦法。如果把跨省跨區、區域電網、地方電網、增量配電網價格改革都做了,整個輸配電價改革就基本完成。

第三,妥善處理交叉補貼問題。現在不同用戶、不同地區之間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政策性交叉補貼。盡管居民用戶實施了階梯電價,但是還是最低的,享受著來源於工商業用戶承擔的電價補貼。這就是我國工商業用電水平高的原因所在。現在一些農村偏遠地區,電網作為央企,通過地區之間幫扶對農村偏遠地區電價進行補貼,是處理交叉補貼的一種方式。

第四,要做好監管周期轉換問題。深圳、蒙西是2014年開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三年為一個周期,第一個監管周期到2017年底即將到期﹔第一批2015年擴圍的五個試點省份輸配電價改革第一個監管周期,也將在2018年底到期,發改委將從今年開始,對試點省份輸配電價執行情況進行后評估,並做好不同監管周期的銜接工作,為已建立更加科學、規范、透明的輸配電價監管制度打牢基礎。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