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飛
2016年03月08日08:48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手機看新聞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要採取兼並重組、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
據人社部披露,初步統計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后,180萬職工去哪兒?
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迫在眉睫
2004年12月,龍煤集團重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4個礦業公司,將它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並一躍成為東北最大煤炭集團。
組建之初,正逢煤行業發展的黃金期,龍煤集團有過很好的規劃,想過瘦身,謀過上市,但最終還是錯過了改革機遇。
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變化、生態環境約束等因素影響,煤炭行業自2012年起步入寒冬,甚至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慘烈景象。
數據顯示,2015年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均價370元/噸,跌回2004年水平。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的高峰時期曾一度超過800元/噸。
隨著煤炭價格一路下行,龍煤集團不可避免的陷入虧損境地。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龍煤集團淨虧8億元,2013年淨虧損擴大到23億元,2014年虧損接近60億元。
“龍煤集團已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危險境地,改革是龍煤的最后一次機會。”黑龍江省領導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坦言。
在整個煤炭行業步入寒冬之時,深陷泥沼的煤企遠非龍煤集團一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額425.5億元,同比下降61.2%。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量下降3.7%,但到2015年末,全社會存煤已持續48個月超過3億噸。但國內煤礦現有生產能力40億噸左右,在建規模11億噸,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十分突出。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如果煤炭企業的過剩產能不盡快化解,不斷走弱的煤炭需求將長期抑制煤炭價格,而難堪的財務狀況不僅不利於去產能,也將不利於煤炭企業的轉型和發展。
同時,鋼鐵行業也是我國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一邊是高庫存難去,一噸鋼的利潤不及一根雪糕﹔一邊是國產鋼材不能充分滿足經濟發展的用鋼需求。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約為12億噸,按照2015年產量測算產能利用率不足67%。伴隨著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2015年,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為50.5%。
在經濟新常態下,2015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做好“去產能、去庫存、防風險、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其中,“去產能”位居五項重要任務之首,並將矛頭指向了產能嚴重過剩的煤炭和鋼鐵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