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美麗山的故事

國家電網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促進中巴互利共贏【3】

2019年11月13日16:02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直面巴西史上最嚴環境評價

“世紀工程”守護南美明珠青山綠水

美麗山二期工程,巴西舉國關注,稱之為巴西的“世紀工程”。

在異國他鄉建設這樣一條世界上最長的±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難上加難。

在巴西,光是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就多達2萬余條,讓巴西斬獲了“世界上環保法規最多國家”的桂冠名號。根據巴西法律規定,任何工程開工前都必須通過環境評價,取得巴西環保署簽發的施工許可。繁雜的審批程序、嚴格的批復條件,常常令很多外國企業叫苦不已。

美麗山二期工程全長2539公裡,經過北部“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中部塞拉多熱帶森林和南部大西洋沿岸山區等自然條件迥異的三個地理氣候區,從北至南跨越或繞過20個自然保護區、863條河流,絕對是巴西歷史上所經區域生態環境最為多樣的輸電工程。線路走廊等征地共涉及土地業主3337個,需逐個進行征地談判,還要獲取204處包括河流、線路、公路、鐵路、輸油管道、小機場等在內的跨越許可,屬地協調工作量巨大。

美麗山二期工程跨越高速公路

“美麗山二期工程2500多公裡的線路的設計,必須以環境為先。幾乎線路的每一處,巴西環保署都要嚴格審核,確保將線路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國網巴西控股公司總助、美麗山二期工程公司CMO(首席環保官)安賽莫介紹說,美麗山二期輸電線路先后進行了20多次優化設計,調整線路700余公裡,調整塔型設計200余座,增加塔材千余噸。

根據巴西法律規定,施工過程中,輸電線路走廊的樹木、植物不能隨意破壞砍伐。對施工期間砍伐的植被,則要“等量補償”,也就是說砍下的樹,必須征用別的土地補種。據統計,美麗山二期工程在施工現場外種植的樹林面積就達16500畝。

美麗山二期工程,沿途地質條件復雜,水土保護也是重中之重。“比如在巴西中部高原,那裡是沉積層,雨水沖刷之下,水土很容易流失。我們不僅在建設時注意保護環境,在工程竣工后,還要進行環境恢復工作。在這方面,我們採取了綠化恢復等很多措施,將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蔡鴻賢說。

動物保護工作同樣要求嚴格。根據巴西環保署的要求,輸電線路經過區域必須先由動物學家觀察動物行為,並對動物進行必要的保護和遷移。施工過程中,發現、捕獲動物后需要送到專門的動物救助站,然后轉移到指定地點釋放。“施工時,我們的第9標段,線路走廊中發現一棵樹,樹上鳥窩中的鳥蛋還未孵化。為了保護鳥類,我們停止了施工,直到幼鳥長大飛走才開始作業。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國網巴西控股公司環保部助理李俊峰說。

美麗山二期工程建設中對動物進行救護

除了經過原住民生存區、地質保護區外,線路沿線還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根據巴西相關法律,美麗山二期工程還要對工程全線進行考古勘察,對發現的遺跡進行保護。

為按期取得環保開工許可,確保工程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順利開工,國網巴西控股公司組建起優秀的環評征地團隊,先后聘請了400多人次的動植物專家、社會及環保專家,實施全過程管理。工程團隊發現並保護動植物1700余種,最終提交的環境調查報告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達56卷,並提出地理環境保護、動植物保護及瘧疾防控等19個方案,召開了12場公開聽証會。此外,國網巴西控股公司還對4448座塔基和44個營地進行了考古勘探,發現需要挖掘保護遺址50個,教堂、古建筑、古代庄園等遺址627處。

環境評價如此嚴苛,建設施工同樣面臨巨大挑戰。

美麗山二期工程2539公裡的線路,跨越距離長,地質、氣候變化大。在北部的亞馬孫雨林地區,旱季高溫炙烤,雨季天地一片汪洋,森林茂密,沼澤密布。建設者們挺進雨林深處,架起橋梁,筑牢路基,與高溫、酷暑、瓢潑大雨戰斗,還要直面毒虫蛇蟻、瘧疾、登革熱等的威脅以及當地人的阻撓。“2018年10月,我們在建設欣古換流站接地極的時候,進場道路被附近居民封堵,他們向我們提出了修復村庄道路的訴求。我們主動加強溝通,堅持在工程沿線與沿途社區良好互動、注重環保、社會和諧的施工理念,幫助當地居民整修了道路,化解了矛盾,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美麗山二期工程建設過程中,這種事情有很多。”蔡鴻賢介紹說。

電網鐵軍苦戰亞馬孫雨林

電力鐵軍苦戰巴西,“世紀工程”守護南美明珠青山綠水。美麗山二期工程,在巴西留下了一抹動人的“國網綠”。

(責編:王宇鵬、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