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国际“人造太阳”项目关键设备送往欧洲 中国广核集团28日对外宣布,中国首个通过公开招标中标国际“人造太阳”项目的核压力设备已经完成制造。四台用于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不锈钢蒸汽冷凝罐(英文简称“VST”)于当天顺利装船运往法国。
远距离输送新能源不再遥远 记者日前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2018年,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将开工建设,这也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全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将实现远距离输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突破,促进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新能源与西南水电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水火互济、风光互补。 2017年青海新能源发电利用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全年外送新能源电量19.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48%,截至2017年末,青海新能源装机953万千瓦,占青海电网总装机的37.5%。
武汉 出台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新型氢能城市 随着投资超过百亿的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园落户启动,武汉首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也于近日出炉。 未来,武汉将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打造辐射全国影响国际的中部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
2020年新车占比过半,智能汽车还需迈过几道坎
第二看台 如今,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汽车企业认定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全球汽车产业正步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的转型升级时代。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将达到50%。
陕西西咸新区:清洁高效无排放 地热供热可推广 本报电 (庞铭)日前,西咸新区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论证会在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清华大学—西咸新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联合研发中心在论证会上宣布成立。 研讨会上,5位院士和多位新能源领域专家围绕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进行交流论证,一致认为该技术在西咸新区全面推广具有可行性,并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积累经验。
绿色电力照亮绿色发展 积极开展热源技术改造,在低温余热利用、小汽机梯级供热、调峰蓄热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深挖企业供热潜力,降低能耗指标 三九天的宁夏银川,寒意逼人。雪花纷飞的黄河两岸,长臂挖掘机在开挖沟槽,吊车在稳稳地挪动供热管道,华电银川“东热西送”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者正冒着严寒绑扎钢筋,铺设管道。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堆压力容器开始安装
这是1月17日航拍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全景。 当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从大连港口运至福清核电大件码头开始吊装作业,预计本月底前安装就位。
2018光伏发电价格下调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标杆电价不变 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5元、0.65元、0.75元(含税)。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
20万平方米供暖仅需两口井 地热能否破解供暖环保之困 不烧煤、不烧气,利用两口深达地下千米的地热井,就可供暖约20万平方米,每年节省标准煤近5千吨,减排碳3千多吨。近日,记者在河南多地采访了解到,在供暖需求不断增长和环保约束不断加码之下,随着新技术的突破,一种利用地热能供暖的新型清洁供暖方式正在各地大力推广。
钢铁价格涨声一片 铁矿石价格顺势反弹? 2017年的铁矿石价格忽高忽低,走出“V”型态势。从2017年2月份来看,铁矿石达到了今年价格的顶峰95美元/吨,但在此后,铁矿石价格开始下跌并跌至60美元/吨以下,不过,从铁矿石近段时间的价格上涨来看,有业内人士分析,铁矿石价格将有持续上涨的动力。
新能源汽车迎多重利好 五龙电动车全产业链加快布局 11月30日,五龙电动车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 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业绩未达预期,不过本财政年度余下时间有超过2500辆的额外意向订单(包括于美国之销售),有信心受益与此以及电动车总销售数量将会多于2016年。
核聚变科学让世界相“聚”——访欧盟聚变联盟负责人托尼·多内 记者 刘园园 高 博 “在我看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它让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聚在一起,让世界联系在一起。” 今年是中国正式加入ITER计划十周年,也是ITER组织成立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