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人民网>>能源>>正文

伊核问题谈判8天敲定了什么

王龙琴

2015年04月04日09: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伊核问题谈判8天敲定了什么

  当地时间4月2日,伊朗德黑兰,伊朗人涌入街头狂欢,庆祝伊朗核谈判达成框架性协议供图/IC

  经过马拉松式艰难谈判,伊朗核问题谈判2日终于达成框架协议,为6月底前达成最终全面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伊朗、欧洲联盟、伊朗核问题相关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当天在瑞士洛桑达成框架协议。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与伊朗外长贾瓦德·扎里夫代表各方在洛桑发表共同声明,宣布各方对限制伊朗核设施规模、分布、铀浓缩能力、核材料贮存等事宜作出约定,提出国际社会帮助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方案,同时承诺将终止美国和欧盟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制裁决议。

  声明说:“今天,我们迈出了决定性一步,就最终协议的主要焦点问题达成了框架性解决方案。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各方通力合作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方政治决断和良好意愿的体现。”

  严格限制伊朗核计划

  各方对框架协议达成看法不一,多数国家对协议持欢迎态度,然而以色列的立场仍然强硬,认定这份协议“不好”。

  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记者会上说,框架协议意味着向最终解决伊核问题迈出“重大一步”。他重申,伊朗核计划出于和平目的,伊朗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我们将继续铀浓缩”,“继续(核)研发”。

  参加谈判的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表示,框架协议为达成最终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说,这是一份“历史性”的“好协议”,将切断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所有途径,把伊朗核计划置于严格限制下,从而实现了美方“核心目标”。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国际社会“从未就达成一份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的协议距离如此近”。

  框架协议威胁以色列?

  以色列坚决反对与伊朗妥协。以方官员当天说,达成框架协议是“历史性错误”。

  奥巴马当天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通电话,试图打消以方疑虑。他告诉内塔尼亚胡,框架协议意味着“就达成切断伊朗获取核武器所有途径的一份持久、全面解决方案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内塔尼亚胡并不认同奥巴马的说法,称基于框架协议的最终协议“将威胁以色列的生存”,“不能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只会为此打下基础”。

  美国国会一些对伊朗持强硬态度的共和党议员也不买账。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称,伊朗将继续利用核计划“破坏地区稳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鲍勃·科克表示,外交委员会本月将就一份法案投票,试图让国会对可能达成的伊核问题最终协议具有表决权。

  奥巴马警告,如果国会阻挠最终协议,美国将承担外交失败的责任,国际社会将失去团结,伊核问题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大。克里也表示,要伊朗完全“投降”、全部放弃核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方欢迎谈判达成重要共识

  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就外长会谈判成果发表联合声明后,外交部长王毅应询向记者表示,中方欢迎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的重要共识,这是给当今世界带来的一个好消息。六国与伊朗都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也为下步达成全面协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毅表示,伊核问题事关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事关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也事关中东地区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符合和平解决争端这一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综合新华社报道

  协议内容

  按照美国政府发布的协议内容,伊朗同意把铀浓缩离心机数量从1.9万台削减至6104台,而且未来将仅保持5060台运转。

  伊朗将把现有的低丰度浓缩铀库存从1万公斤削减至300公斤;15年内不新建任何铀浓缩设施。

  位于伊朗圣城库姆附近深山中的福尔多铀浓缩设施至少15年里不再用于铀浓缩,用途将转为核技术研究。

  福尔多核设施停止铀浓缩后,纳坦兹核设施将成为伊朗唯一用于铀浓缩的设施。按照协议,纳坦兹核设施将把现有的1000台第二代离心机交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先进离心机的研发将受到限制,确保伊朗至少不能在一年内获取足够的武器级浓缩铀以制造核武器。

  伊朗阿拉克重水核反应堆将改造,从而不再提炼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而且伊朗15年内不得新建重水核反应堆。

  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对伊朗核设施和核活动进行核查。

  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遵守了协议核心内容,欧盟和美国将终止所有针对伊朗核计划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同时,联合国安理会将通过一个新决议,授权在伊核问题最终全面协议中终止安理会先前所有与伊核问题相关的决议,并约定一定期限内相关必要的限制措施。

  庆祝

  伊朗民众:36年后重入国际社会

  当伊朗外长扎里夫3日早晨从瑞士飞抵德黑兰,他受到了英雄般的迎接。数百名民众自发来到梅赫拉巴德机场,手中挥舞着国旗,“扎里夫,干得好!”“伊朗外交的重大胜利”等欢呼声不绝于耳。

  伊核问题达成框架性解决方案的消息传回伊朗国内,迅即引发了民众的热烈庆祝。在德黑兰街头,人们兴奋地鸣响汽车喇叭,一些女士还当街舞蹈起来。在社交网络上,相关评论不断刷屏,“噩梦终于要结束了”“冬天即将过去”“36年后我们终于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感觉以前被人掐住了脖子,现在终于能呼吸了”……

  伊朗民众的巨大反响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经济困境。在西方的经济制裁下,伊朗石油出口受限、与外界的金融联系被切断。2012年和2013年,伊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滑6.8%和1.9%,尽管经济状况在2014年有所好转,但持续的油价低迷,又让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波斯地毯名扬天下,但我们店每年的外销比例却只有5%,”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贝赫什特地毯店的老板莫吉塔巴对记者说。因为西方的制裁,导致客户无法正常付款。留学英国的伊朗学生拉赫曼说,因为无法通过银行转账,他每年开学赴英国都不得不偷偷在包里藏大量现金,否则学费都没法支付。文/新华社记者 付航 杨定都

  视点

  谈判中的“中国智慧”

  伊朗核问题谈判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中国作为谈判重要一方,在谈判艰难时刻多次提出建设性方案,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不断为谈判朝着积极方向推进注入动力。

  马拉松式的伊核谈判已历时12年,谈判之路波折坎坷,凸显谈判所涉及的政治和技术问题之复杂,影响谈判的内外因素之多,以及化解谈判各方分歧难度之大。

  在各方分歧较大、部分利益攸关方历史积怨和疑虑较深的背景下,中方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各方在最新一轮谈判中通过不断释放诚意、协调立场、明确焦点并逐步化解分歧,最终取得如今的积极成果。

  中方作为伊核问题六国之一,始终坚持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主张通过外交努力、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问题,并力促有关各方采取灵活务实姿态,展现外交智慧,推动谈判在正确轨道上进行。

  在谈判进程中,中方努力寻找并汇集各方立场中的积极因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推进谈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正能量。而中方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受到谈判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解决谈判所涉及的技术细节问题上,中方审时度势,既看重专业支撑,更抓住问题的关键症结——伊朗核问题说到底还是政治安全问题。有关各方加强政治引领,适时做出政治决断,对早日达成全面协议至关重要。

  在具体的谈判方式上,中方给出了对策建议,认为各方应坚持分步对等的原则,应意识到解决任何问题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对等地向前推进谈判进程,而各方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考虑到目前遗留的几个焦点问题实际上相互关联,中方建议各方发挥创造性思维,考虑采用一揽子解决方案。

  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但曲折和困难在所难免,谈判各方只有珍视来之不易的成果,抓住机遇,才能跨越最后的障碍,早日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同时也为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宁作出贡献。文/新华社记者 凌馨 张淼

  进程

  研发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朗开始核能源研发活动。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80年4月,美国与伊朗断交后,美国开始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秘密发展核武器。

  伊核问题浮出水面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伊核问题浮出水面。

  伊朗签署附加议定书

  在法德英三国推动下,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此后,为使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同年12月,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联合国介入

  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1月中旬,美、俄、中、英、法、德六国高级外交官员首次就伊朗核问题在伦敦举行闭门会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也于2月4日通过决议,决定在3月初把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3月29日,安理会通过主席声明,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

  制裁决议

  由于伊朗拒绝执行安理会主席声明并对美、俄、中、英、法、德六国经多次磋商于2006年6月1日提出的“六国方案”反应消极,7月12日,六国外长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核问题重新提交安理会。7月31日,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此后,由于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先后通过多份针对伊朗的制裁决议。

  六国磋商机制

  2006年伊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等六国官员多次就伊核问题举行会晤,寻求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2008年7月后,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联合国框架下先后举行多轮对话。

  首次共同声明

  2013年8月初,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后,伊朗政府频频释放温和信号,并在伊核问题上展示了务实和开放态度。同年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六国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各方同意于10月中旬就伊核问题举行对话。

  10月15日和16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会谈期间,各方首次达成共同声明,并宣布将于11月7日至8日举行新一轮谈判。伊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

  阶段性协议

  为落实共同声明,2013年11月24日凌晨,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达成阶段性协议。根据协议,伊朗应在2014年7月20日前暂停部分敏感的核项目,而西方则相应减轻对伊制裁,同时双方寻求通过谈判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全面协议谈判

  为寻求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从2014年2月起至7月20日,六国与伊朗进行了六轮磋商,并在部分议题上取得进展。由于在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各方不得不将谈判期限延至11月24日。此后,谈判期限又延至今年6月30日,但各方同时决定在3月31日之前达成一项政治性框架协议。 文/新华社记者 王龙琴

(责编:闫璐、史雅乔)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