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人民网>>能源>>正文

社评:如何看发改委缓降油价风波

2015年12月18日10:24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国家发改委15日表示,将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意思也就是暂不降价。发改委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治理大气污染。这件事在舆论场激起轩然大波,一些人指责发改委涨价积极,降价则是另一种态度。

  发改委17日通过官方微博转引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对暂不降油价做了进一步解释,指出由于目前不到40美元一桶的油价已经低于国内原油生产成本,继续随国际市场下调国内油价将有损国家能源安全,认为国家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石油,必须保证2亿吨左右的国内原油生产。

  很多懂行的人认为,三十几美元一桶的油价是沙特等产油大国刻意“做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挤垮替代性能源等,不太可能长期维持。由于这个价格的确已经低于很多产油国的生产成本,中国控制国内油价下调节奏,有一定的战略合理性。

  相信如果能把这一切给中国消费者讲明白,会有很多人对暂不继续下调油价给予理解。由于预期的降价也就是每升一毛几分钱,对消费者实际影响有限,这个解释工作经过努力应当是可以做通的。

  然而发改委对决定所做的说明显然过于简单了,尤其是最初的解释,在逻辑上容易遭到质疑。也许发改委对舆论反应估计不足,也许把解释工作的困难估计得很高,有了畏难情绪,因此基本放弃了。

  舆论目前对“两桶油”等大型国企有不少成见,一些人不断引导人们相信“两桶油”有它们不同于全国人民利益的特殊企业利益,并进一步制造一种印象:发改委在通过加速提油价和拖沓降油价帮助“两桶油”来“盘剥”全国人民,如何定油价成为“人民与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

  这样的网上舆论导向在几年前就逐渐形成,加剧了部分民众对“两桶油”及发改委的不信任,使得一些本来不复杂的事情变得复杂了,严重增加了社会一些重要沟通的成本。

  这种局面必须破解,而且只能从发改委和“两桶油”等大国企这一方认真做起来。抱怨网上舆论“有问题”是没用的,用“阴谋论”来分析那些舆论尤其不会有好效果。“国”字号的一方唯有迎难而上,在扎实做好实际工作的同时,实现几次成功的重大舆论沟通,情况就将出现变化。

  像这一次国内油品暂不降价,舆论将激烈反弹完全应当预期到,那么放弃艰难的解释工作不可取,也不应指望由宣传部门帮助“管理舆论”。舆论都是客观现实,该发生的很难阻止,好的舆论只能通过内在引导来促成,而无法通过外部修剪来塑造。

  经常有人宣扬,发改委降油价小心谨慎,升油价则大大方方。这不是真实情况,但这种说法能有市场,说明目前油价生成机制的市场准则并没有得到普遍信任,相关质疑被消除的力度不够。而发改委这次缓降油价由于解释得太少,让舆论的质疑找到了新的理由。

  可以想见,这一次的油价风波将带来一些有关公信力的深度损害,这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负分。

  舆论工作很难,但的确非常重要。互联网舆论管理能力建设的成就或许会让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误解,以为所有舆论都是“可以调控的”,从而放松做重大决定时对舆论工作的投入。很多单位的领导都忙着抓事情本身去了,而把同舆论的沟通放到次要位置,这似乎是当前工作的一个普遍缺陷。

  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很难。我们呼吁一些媒体和有话语权的人也为社会的重要沟通积极做些工作,不要让一些误解越陷越深。这应当是中国社会一项关系重大的共同利益。

(责编:杜燕飞、蒋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