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滾動

全球變暖趨勢毋庸置疑 溫度升4℃地球將會如何?【3】

2014年01月09日09:14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球變暖趨勢毋庸置疑 溫度升4℃地球將會如何?

  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等機構的研究報告也說明了這一點,低空雲層可以反射部分陽光,緩解太陽直射造成的地球升溫,而低空雲量的減少則會增加地球的氣候敏感度。但在此前的氣候變化預測研究中,低空雲層的作用一直不明確。研究人員在最新的預測氣候變化計算機模型中完善了低空雲層的“角色”,結果發現,地球升溫會使低空雲量減少,從而又反過來加劇全球變暖。

  根據這一模型預測,如果對溫室氣體不加干預,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至少將比工業化前水平翻一番,這將導致本世紀末地球升溫4攝氏度以上。

  對此,吳紹洪解釋道,“升溫4攝氏度的情景是在不進行減排的前提下的一種可能性,但我們並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領導這項研究的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史蒂文·舍伍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主流研究認為,2攝氏度對人類來說是地球升溫的“警戒線”,而升溫4攝氏度將會是“災難性的”。他還指出,雖然所有氣候變化預測模型都不會十分完美,但這一最新研究至少說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確勢在必行。

  影響

  極端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將增加

  溫度上升4攝氏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哪些影響?吳紹洪說:“從評估結果看,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會有地域差異,隨著氣候變暖,高溫熱浪將變得更加頻繁,且持續時間更長。有的地方會有更多的暴雨,有的地方則會更加干旱。這說明,在未來極端性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概率可能將進一步增加,而人類則需要更多的應對措施來避免自己受到不利的影響。”

  報告提示,需要注意的是,熱量蓄積在海水中的可能性。在抵達地球的太陽熱中,有90%以上被海洋吸收。1971年以后,水深700米以上的淺層海水水溫趨於上升的情況“基本確定”。而此次又提出了新的見解,即3000米以下深層海水水溫趨於上升的情況“基本確定”。對此,報告還公布了將來氣溫上升及海平面的相關預測:以1986年到2005年為標准,2016年到2035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很有可能上升0.3到0.7攝氏度,2081年到2100年很有可能上升0.3到4.8攝氏度。

  報告指出,大雨發生頻率增加“在中緯度與熱帶濕潤地區,可能性非常高”。可能出現梅雨季節暴雨頻率增加等影響。關於大潮發生頻率也從上次的“高”變為“非常高”。洪水和暴風雨對沿岸地區產生影響的危險度在提高。

  對策

  給地球人工“退燒”,還需科學評估風險

  在過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大氣濃度直逼400ppm,它正以每年2ppm的速度增加﹔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的200多年間,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了大約一度,如何給地球降溫?

  據吳紹洪介紹,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科學家都在參與“地球工程”的探索。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近2000萬噸二氧化硫進入了大氣平流層,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些微粒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在半年內,全球的平均溫度降低了0.5℃。

  或許這個由一場災難卻給了科學家靈感:全球氣溫正在一發不可收拾地升高,如果節能減排的效果過於緩慢,為什麼不嘗試人為地給地球降溫?

  由此,地球工程的各種可能性手法從科學家的腦海中迸發。這些奇思妙想如,向平流層中釋放微粒,反射陽光﹔用植物或化學的方法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封鎖住地球的岩層中等等,要給地球迅速降溫,被視作全球變暖“始作俑者”的二氧化碳一直是科學家們想方設法從大氣中移除的對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克勞斯·拉克納曾提出“人造樹”的設想。“人造樹”所用的材料是一種鹼性樹脂,當其接觸到酸性的二氧化碳時會發生反應,它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勝過真正的樹木。也有科學家提議給海洋“施鐵肥”,讓浮游植物迅速繁殖,盡可能多地吸收二氧化碳。當這些浮游生物“壽終正寢”時,它們也將帶著吸收的二氧化碳沉入海底。

  “但這所有的想法,尚未能完全付諸實施,因為諸多方式是否會對環境形成二次污染,或是存在隱患還沒有定論。”吳紹洪強調,給地球“降溫”還需要進一步科學的評估。

(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杜燕飛、王靜)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