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地球升溫
將超警戒線兩倍
研究人員稱,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雲層影響全球變暖的方式已成為未來氣候變化的最大謎團,而雲層變化正是該氣候模型的重要考慮因素。科學家發現:隨著地球變暖,雲層漸少,反射回太空的陽光漸少,進一步推動溫度上升。主持研究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史蒂文·舍伍德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有兩方面的突破:其一是識別控制雲層變化的因素,其二是對未來全球變暖的影響作危害性更大的預測。他告訴《衛報》記者,“升溫4℃可能是災難性的,而不是純粹的危險。例如,它會使許多熱帶地區的生命生活困難,也可能推動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融化,海平面上升。”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有科學家評論稱,這項研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Hideo Shiogama和Tomoo Ogura認為全球變暖對雲層減少的解釋是令人信服的,並同意這表明未來氣候變暖將超出預期,但進一步縮小未來氣溫預測的范圍還有很多挑戰。
20年來,科學家曾預測地球將升溫1.5℃到5℃,范圍寬泛﹔而新研究仔細考察雲層這一不確定因素后,把范圍縮小到3 ℃到5℃。
研究中,確保雲層在現實世界中的形成方式在計算機氣候模型中准確反映至關重要。當水從海洋蒸發,蒸汽要麼上升9英裡形成反射陽光的雨雲,要麼隻上升幾英裡再循環回到海面。在現實中,兩個過程都有發生,和隻考慮形成雨雲的模型相比,包含這種復雜性的氣候模型預測的升溫更高。
氣候模型並不完美
此外,有氣候懷疑論者喜歡批評氣候模型出錯。舍伍德坦承它們並不完美,但認為錯誤往往是預測升溫較少的氣候模型造成的。自從1998年厄爾尼諾現象造成高點后,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相對緩慢。但觀測表明,溫室氣體釋放的熱量沒有減少,超過90%消失在海洋。此外,11月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暫停”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種錯覺,是由於因缺乏升溫最高的極地數據造成的。
舍伍德承認,他們基於雲層因素的研究不能完全排除未來升溫范圍會停留在預測區間的低端。但是,“氣候變暖問題的研究缺失重要成分,我們需要用一些新的維度來看待,盡管我們目前沒有証據。升溫4℃這件事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不盡快開始抑制我們的排放,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將會對世界和許多國家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編譯:記者 李文 實習生 池健兒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