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印發
十三五期間非常規天然氣要重點突破頁岩氣、煤層氣【4】

五、環境保護
(一)環境影響分析
1、提高能效和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目前,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煤炭為主,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高,環境壓力大。“十三五”期間,隨著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提高,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發電和工業燃料上天然氣熱效率比煤炭高約10%,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熱效率較燃煤發電高近1倍。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煤炭的59%、燃料油的72%。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幾乎為零,工業鍋爐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天然氣是煤炭的17%、燃料油的25%;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超低排放煤電機組的73%,工業鍋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天然氣是煤炭的20%;另外,與煤炭、燃料油相比,天然氣無粉塵排放。若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600億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1670億立方米,同增加等量熱值的煤炭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1億噸、二氧化硫790萬噸。
2、可持續發展作用重大
天然氣廣泛使用對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大氣質量,提高公眾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天然氣覆蓋面的擴大和天然氣普及率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能共享天然氣的清潔性,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二)環境保護措施
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保護環境、造福人民,實現天然氣開發利用與安全健康、節能環保協調發展。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加強項目環保評估和審查、節能評估和審查。加強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或生態脆弱區等生態保護重點地區環境監管力度。加強建設項目防洪影響和水資源論証工作,切實落實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和“三同時”制度,認真實施水土保持預防和治理措施,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加強集約化開發力度,盡量減少耕地、林地佔用。大力發展生物天然氣,促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利用。完善高酸性氣田安全開發技術,加強對常規天然氣開採及淨化等過程大氣污染治理,減少無組織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確保滿足環境管理相關要求。加強對頁岩氣開發用水和煤制天然氣生產用水及其處理的管理及環境監測。大力推廣油田伴生氣和氣田試採氣回收技術、天然氣開採節能技術等。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降低對環境敏感區的影響,優化儲運工藝,加強天然氣泄漏檢測,減少溫室氣體逃逸排放。加大LNG冷能利用力度。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