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季回升 经济稳步复苏推动用电增长 本报北京2月2日电 (记者冉永平、丁怡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日发布的《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3.9%、5.8%、8.1%;“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 “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最主要原因。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页岩油气调查取得重要突破 从202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石油集团和中石化集团合作,开展了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理论和工程技术攻关,在松辽盆地优选5个地区针对白垩系2个新层系部署的5口钻井均获得工业油气流突破。经评价,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油地质资源量75亿吨,梨树断陷沙河子组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超500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个青藏高原大气水热立体观测网络平台建成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吴月辉)青藏高原的大气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与其周边地区是如何交换的?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布设了9台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可以对此实现实时联网连续观测。据介绍,科研人员结合此次布设的近地层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系统,全面构建了青藏高原地表、边界层、对流层大气水热立体观测网络平台,这也是我国建成的首个青藏高原大气水热立体观测网络平台,可为青藏高原天气监测与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及气候环境预测等提供连续的观测数据和决策依据。
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试通水 惠及482万人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王浩)1月22日至30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顺利实现首次全线试通水。该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全线自流引水,拟向鄂北地区沿线3市7县482万人口供水,灌溉耕地380万亩。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情况 直击两部门、两央企核心问题 本报北京2月1日电 (记者孙秀艳)从1月29日起,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始向各进驻地方、企业及部门反馈督察情况。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首次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列入督察范围,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为督察试点。
国内油价大概率六连涨,“6元时代”继续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29日电 (董文博)今日(29日)24时,2021年国内成品油价第二轮调整窗口将开启。机构普遍预测,累加2020年末的调价,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机会迎来“六连涨”。
钢材消费上涨 折射下游复苏 ■ 本报记者 何晓曦 “2020年,钢铁行业努力克服疫情导致的生产经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环保压力上升等困难,行业总体呈现相对良好的运行态势。”在1月27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表示。
碳约束下 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提速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7日召开的2020年度信息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粗钢年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随着下游行业快速复苏,钢材消费创新高,企业效益持续恢复,实现利润小幅增长。 今后,中钢协将按照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加快研究钢铁行业行动方案,并推动和鼓励更多大型钢铁企业牵头实施重组,形成不同区域有影响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和专业化一流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
供应充足需求下降 天然气价格承压下行 ■ 本报记者 何晓曦 2021年1月第三周,全国LNG(液化天然气)周均价为5669.37元/吨,比前一周价格下跌1380.89元/吨,环比下跌19.59%。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训栋表示,需求方面,随着气温的回升,目前部分地区城燃补库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