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人民网>>能源>>正文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

专家:三峡工程有四大效益 无关汶川地震【2】

2015年12月18日15: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汶川地震、极端恶劣天气与三峡工程无关

  “汶川地震与三峡工程有关”“极端恶劣天气与三峡工程有关”……最近几年,这样的声音时有耳闻,尽管有专家学者作出了一些澄清,但似乎没有完全打消公众的疑虑,钮新强对此进行了详解。

  发生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构造带与三峡水库所在的上扬子台褶带,分属于不同的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两者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和活动特点截然不同,其间尚有构造稳定性很高的四川台拗(四川盆地)相隔,完全没有构造上的联系,而且三峡水库的库水与龙门山构造带不存在任何的水力联系,因此汶川地震的发生与三峡水库的蓄水没有关系。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特别是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有人提出是否与三峡水库蓄水有关。钮新强指出,从目前的综合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现阶段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周边的天气气候影响范围约在20公里以内。近年来三峡库区及其临近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我国其他地区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一样,是由于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的异常所致,而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又是主要因素。三峡水库无论是面积还是容量,与周边海洋、青藏高原相比都不是一个量级,只可能对库周局部气候有微小影响,而不可能改变整个库区乃至川渝地区大范围的气候。

  此外,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以下的长江中下游整体水质在蓄水前后无明显变化,总体保持稳定在Ⅱ、Ⅲ类。三峡以上库区干流的水质良好。主要控制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大部分水质稳定在Ⅰ至Ⅲ类;库区一级支流水质与干流水质基本一致。当然,要保持长江水质的持续稳定,必须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水库特别是支流、库湾的水质,遏制“水华”频发现象。

  至于三峡水库建设与蓄水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待长期观察。应当说,长江珍稀水生生物面临过度捕捞造成的鱼类资源减少,以及江湖阻隔、采砂和航运等多种人类活动的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长江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监测与保护,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鲟等物种的保护。

  “对于三峡工程,决不能采取简单的利弊分析法。”钮新强说,“三峡工程从论证、决策、兴建到运行,凝结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全国亿万人民的期盼、千万工程建设者的心血、百万移民群众的奉献。三峡工程的建成投运,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上一页
(责编:杜燕飞、蒋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