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能源

感恩改革开放 放飞新奥梦想

2018年10月31日16:04 |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小字号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改革深化,政策松绑,市场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一批又一批的民营企业蓬勃生长,它们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新奥集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新奥集团创业二十九周年纪念活动上,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带领员工回顾新奥的创业历程,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向改革开放致敬:

今年,新奥集团二十九岁了。这二十九年里,我们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这一切,在四十年前,我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我从小在河北省胜芳镇长大,那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商贾云集,老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做生意,商业意识很浓;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四十年前,我目睹的仍然是“一大二公”的情形:生产效率极低,大家总是用别人做多少来衡量自己做多少,许多今天习以为常的“买卖”,当时都要提心吊胆地进行。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学时“赶早集”的场面。虽然正常的集市应该在八点以后开始,但事实上,我六点多出门上学,集市就已经非常热闹了,人们往往要趁着天没亮就完成交易,偶尔出门晚,到七点多,就会遇到一帮人抬着箱子、筐子到处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来了,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工商所的人突击检查,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可想而知,四十年前,在我刚刚开始有梦想、开始构思自己人生的时候,眼见这样的情形,又怎能想到四十年后的巨变?

改革开放吹醒了创业的种子

我是在人生的悬崖边上走上创业之路的。

改革开放初期,是产生万元户的年代,我们周围的人开始买大彩电,生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时,用我父亲的话说:我们家也是万元户,是欠人家钱的万元户。由于率先“试水”参与承包的生意砸了,我一下子背上了两万块钱的“巨额外债”,一时间几乎就要走投无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遇到了液化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胜芳液化气站

当时,一些富余的人家已经开始使用液化气烧饭,我发现这罐子不仅干净而且方便,的的确确是个好东西,于是便决定做这门生意。没有钱,起步之初,我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期货”的方式:先从朋友家借来一套灶具,包括炉架子和钢瓶,再借用我姐姐开的小卖店,在小黑板上写明,“液化气灶具,240块钱一套,送10罐气。先登记、交钱,一个月后取货。”虽然不是现货交易,但在当时,液化气作为一种时髦、紧俏的商品,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招牌挂出后仅仅三天,我就登记了24套。于是,我赶紧借车、拉货。最终,一个月取货的承诺,七天就兑现了。这种守信的行为一传十,十传百,打消了很多人对预付货款的疑虑,我的液化气生意开始火爆起来。不到一个月,欠下的两万元就还上了,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元户。

这出人意料的成功,现在看来,一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否则,没有需求,没有市场,即使有天然气也没人买、没人买得起。二是得益于价格改革。1984年国家启动价格改革,第一步就是为激发企业积极性,鼓励在计划外多努力、多超产,提出超产部分可由企业自主溢价出售。我正是抓住了超产的部分,把它变成了商品,才跨出了事业的第一步。但重中之重,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从禁止个人商品交易到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国家的政策开放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

生产要素改革支撑起新奥两大事业基点

在新奥的档案馆里,保存着我们第一张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是廊坊夏利汽车出租公司,注册日期为1989年3月24日。这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93年8月6日,廊坊开发区管道天然气通气点火

不过,新奥的司庆日,却是每年8月6日。这是为了纪念1993年8月6日,新奥将管道天然气引入廊坊开发区,并一次点火成功,继而又使廊坊成为河北省首座接通管道天然气的城市。这是新奥燃气首次接通天然气,也是新奥主营业务——城市燃气运营的开端。

跨出这一步,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改革开放注入的“强心针”,反映到市场上,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生产要素改革。当时,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开发区,廊坊也不例外。市相关部门开始动员新奥入驻开发区,并提出开发区燃气业务可以由新奥承担,条件是不能以瓶装气为主,要做管道气。为了把握这个机会,我们迅速前往锦州考察液化气混空气技术,预定设备,制定整体规划,全力准备发展此项业务。正当基础工作已初步完成时,1992年底,一个消息传来——国家下发文件,天然气上游政策开始“松口”,小的油气井可以和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合作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廊东有几口伴生气井常年都在“点天灯”,如果能把这些白白烧掉的气给我们,我们的气源问题不就解决了?想到这里,我们抓紧时间找采油四厂领导、找相关部门,希望得到一些伴生气的资源。为了说服华北油田的一位主管领导,我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一直等在他开会的会场外,终于感动了他,让他同意在当晚十点散会后给我五分钟,听我汇报自己的“项目”。

私营企业做燃气,我当然知道领导担心什么:第一,安全。于是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从1986年就开始做液化气,深知这个行业安全是底线,对安全保障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第二,资金。我向他汇报,因为赶上了液化气销售的好时候,这些年我已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能支撑业务投入。第三,虽然是私营企业,但我们有开发区出具的证明,并且有开发区给予的政策。我能感受到,这些说明,特别是对安全的认识大大打消了这位领导的顾虑。这次汇报后,很快我们就拿到了华北石油管理局的批文。

可以说,天然气资源的改革,为新奥发展城市燃气业务奠定了基础。置身于改革的洪流,从了解政策,到签署供气协议,我们前后仅仅用了三个多月,便迈上了事业的新阶段,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大展拳脚,奋力前行。

几乎同期,国家住房改革启动。把握机遇,新奥第一时间为员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并由此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怀着真诚的发展初心,新奥房地产很快便以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打出了知名度。1994年,我们注册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新城房地产公司,为后续生活板块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除了两大要素改革的支撑,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对新奥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改革”——人才。

随着公司业务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奥的规模不断扩张,我们也有了更大的梦想。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新奥开始迫切地盼望,能有高水平人才加盟。正当我们求贤若渴之际,国家支持人才自由流动的利好政策出台了:允许国有企业职工下海,档案可以由劳动市场、主管单位存管,再加上我们的事业发展已经能对大家负得起责任了,于是,新奥开启了第一批人才引进。在此后二十多年里,这些最初舍弃了“铁饭碗”,毅然加盟新奥的创业者们,为事业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我们发展的中流砥柱。此后,从大学生自主择业,到本世纪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都为新奥的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可以说,没有国家这一系列“及时雨”般的政策,就没有新奥燃气、地产两个事业基点,我们就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内夯基垒台,积蓄力量,实现新的跨越。

(责编:余璐、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