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能源

《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印發

十三五期間將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 鼓勵油氣企業進行混改【4】

2017年01月19日15:39 |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小字號

 (二)推進原油、成品油管網建設

整體規劃、科學布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管輸流向,加強多元供應,提高管輸比例和運行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原油管道重在優化和提升陸上、海上原油進口能力,成品油管道重在解決區域油品不平衡問題和提高管輸比例。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管道裝備制造和工程技術水平,推進裝備國產化,加快實現管道系統智能化、網絡化。落實管道第三方公平開放,優先考慮利用現有管道向目標市場輸送資源。加強管道保護和安全隱患治理。著力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安全高效的現代石油管道網絡。

 1、推進原油管道建設

統籌原油管道與煉化基地、儲備基地協同發展,保障煉廠原油供應、儲備基地收儲和動用。

 (1)拓展陸上原油進口通道

建成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和中緬原油管道國內段,研究完善中哈原油管道增輸配套設施,開展中哈原油管道延伸到格爾木項目前期工作。

(2)優化和提升海上原油接轉能力

優化碼頭布局,提高東部沿海原油碼頭接卸能力,配套建設外輸管道。統籌長江經濟帶管網布局,加快建設沿江主干管道,配套輸配體系和倉儲設施,開展大亞灣-長嶺原油管道項目前期工作。鼓勵新取得進口配額的原油加工企業通過管道輸送進口原油,規劃配套新建管道。

(3)推進其他原油管道建設

統籌國內資源開發,配套新建國內原油輸送通道。與規劃建設的煉化基地、煉油項目、國儲基地等配套新建管道。

(4)實施管道隱患治理及改造

以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區老舊管道為重點,加快實施以新代老、隱患治理等管道改造整改工程。

2、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設

就近供應、區域互聯。推進東北到華北華中、華南到西南等跨區管道建設,解決油品資源不平衡和運輸瓶頸問題。加快布局雲南等西南地區、山西等華北地區成品油管道,提高區域成品油管輸供應。依托長三角煉化基地集群和沿江煉廠,加快完善長江經濟帶管網布局,減少長江水路運輸。與規劃建設的煉油及升級改造項目、煤制油項目、成品油中轉庫和儲備庫、航油油庫等配套新建管道。統籌軍事需求,根據軍隊油料需求計劃和分輸地要求,在管道適當位置預留分輸口或結合已有站場建設分輸設施,改擴建格爾木-拉薩成品油管道。

結合不同運輸方式在石油運輸中的優勢和特點,加強管道運輸與公路、鐵路、水運等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提升油品周轉效率。在滿足管道輸送能力規模和經濟性的前提下,鼓勵建設替代現有水運、公路、鐵路的管道項目。落實管道第三方公平開放,優先考慮利用現有管道向目標市場輸送資源,鼓勵企業間油品資源串換。提升管道運輸技術與運行管理自動化水平,提高油品順序輸送能力。

(三)加快石油儲備能力建設

1、加快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建設

推進國家石油儲備二期、三期項目建設。加強國家對政府儲備基地的統一管理。加快成品油政府儲備基礎設施建設。

2、穩步落實儲備規劃

協調推進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收儲工作。積極利用符合規定的企業庫容代儲國家儲備原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商業倉儲設施投資運營。

3、健全石油儲備制度

盡快出台《國家石油儲備條例》,建立企業義務儲備,推動建立完善政府儲備、企業義務儲備和企業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儲備體系,多方式、多途徑提高國家石油保障能力。

(四)堅持石油節約利用

推進石油行業能效提升,優化基礎設施、產能建設項目等用能工藝,選用高效節能設備,切實加強節能管理。努力提高原油商品率,採取增加伴生氣回注、油氣混輸技術、伴生氣凝液回收技術等措施加強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

持續開展工業、交通和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推進終端燃油產品能效提升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實施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企業余熱、余壓利用。實施更加嚴格的燃油標准。加快發展軌道交通和水運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

  (五)大力發展清潔替代能源

大力推廣電能、天然氣等對燃油的清潔化替代。積極支持天然氣汽車、船舶發展,加快電動汽車等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應用。在“禁煤區”將排放不達標的燃油工業鍋爐和窯爐列入禁燃范圍,重點開展 20 蒸噸/小時以下的燃油工業鍋爐天然氣、電能替代。實施港口氣化示范工程,推廣港口岸電系統。

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產業示范。已建成的示范項目實現安全、環保、穩定運行,自主技術和裝備可靠性得到驗証,煤制清潔燃料和化工原料得到市場認可和應用,裝備自主化率進一步提高,推動形成技術路線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的煤炭深加工產業體系。

促進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合理擴大生物乙醇汽油生產和消費,適當發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先進生物燃料,提升可再生燃料比重。超前部署微藻制油等技術和產業化攻關。

 (六)加強科技創新和提高裝備自主化水平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后再創新。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項”,重點攻克陸上深層、海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推動重大理論突破、重大技術創新和重大裝備本地化,全面實現“6212”(6 大技術系列、20 項重大技術、10 項重大裝備、22 項示范工程)科技攻關目標。加快技術集成、配套、示范與推廣,重點攻關低成本和環境友好型開發技術裝備體系,推進新區建產和難動用儲量經濟性開發。

研發一批支撐深水、深層、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重大裝備,全面提升我國石油工業裝備制造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開展功能材料、納米材料、大數據分析等前瞻性技術在石油領域的應用研究。到 2020 年,形成國際先進水平的石油工程裝備、配套工具系列和研發制造技術。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