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滚动

全球变暖趋势毋庸置疑 温度升4℃地球将会如何?【3】

2014年01月09日09:14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球变暖趋势毋庸置疑 温度升4℃地球将会如何?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低空云层可以反射部分阳光,缓解太阳直射造成的地球升温,而低空云量的减少则会增加地球的气候敏感度。但在此前的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低空云层的作用一直不明确。研究人员在最新的预测气候变化计算机模型中完善了低空云层的“角色”,结果发现,地球升温会使低空云量减少,从而又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

  根据这一模型预测,如果对温室气体不加干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至少将比工业化前水平翻一番,这将导致本世纪末地球升温4摄氏度以上。

  对此,吴绍洪解释道,“升温4摄氏度的情景是在不进行减排的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领导这项研究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史蒂文·舍伍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主流研究认为,2摄氏度对人类来说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而升温4摄氏度将会是“灾难性的”。他还指出,虽然所有气候变化预测模型都不会十分完美,但这一最新研究至少说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确势在必行。

  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概率将增加

  温度上升4摄氏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吴绍洪说:“从评估结果看,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会有地域差异,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且持续时间更长。有的地方会有更多的暴雨,有的地方则会更加干旱。这说明,在未来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而人类则需要更多的应对措施来避免自己受到不利的影响。”

  报告提示,需要注意的是,热量蓄积在海水中的可能性。在抵达地球的太阳热中,有90%以上被海洋吸收。1971年以后,水深700米以上的浅层海水水温趋于上升的情况“基本确定”。而此次又提出了新的见解,即3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水温趋于上升的情况“基本确定”。对此,报告还公布了将来气温上升及海平面的相关预测:以1986年到2005年为标准,2016年到2035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很有可能上升0.3到0.7摄氏度,2081年到2100年很有可能上升0.3到4.8摄氏度。

  报告指出,大雨发生频率增加“在中纬度与热带湿润地区,可能性非常高”。可能出现梅雨季节暴雨频率增加等影响。关于大潮发生频率也从上次的“高”变为“非常高”。洪水和暴风雨对沿岸地区产生影响的危险度在提高。

  对策

  给地球人工“退烧”,还需科学评估风险

  在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大气浓度直逼400ppm,它正以每年2ppm的速度增加;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大约一度,如何给地球降温?

  据吴绍洪介绍,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都在参与“地球工程”的探索。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近200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了大气平流层,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微粒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在半年内,全球的平均温度降低了0.5℃。

  或许这个由一场灾难却给了科学家灵感:全球气温正在一发不可收拾地升高,如果节能减排的效果过于缓慢,为什么不尝试人为地给地球降温?

  由此,地球工程的各种可能性手法从科学家的脑海中迸发。这些奇思妙想如,向平流层中释放微粒,反射阳光;用植物或化学的方法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封锁住地球的岩层中等等,要给地球迅速降温,被视作全球变暖“始作俑者”的二氧化碳一直是科学家们想方设法从大气中移除的对象。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克劳斯·拉克纳曾提出“人造树”的设想。“人造树”所用的材料是一种碱性树脂,当其接触到酸性的二氧化碳时会发生反应,它们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胜过真正的树木。也有科学家提议给海洋“施铁肥”,让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尽可能多地吸收二氧化碳。当这些浮游生物“寿终正寝”时,它们也将带着吸收的二氧化碳沉入海底。

  “但这所有的想法,尚未能完全付诸实施,因为诸多方式是否会对环境形成二次污染,或是存在隐患还没有定论。”吴绍洪强调,给地球“降温”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评估。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杜燕飞、王静)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