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了清账结算的时候。因为之前曝光的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事件,使得公众在各家央企即将公布的年报中,细细寻觅“业务招待费”条目。
原因在于,央企“业务招待费”曾因受到关注而“消失”了。有媒体注意到,在去年10月部分央企披露的中报中,中国铁建等多家央企“招待费”消失,市场猜测为“故意隐瞒”。神秘的央企招待费在和公众一起度过了“1314”之后,会否出现在即将公布的年报中成了问题。
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一张部分央企的招待费榜单。2013年5月,有媒体根据年报统计发现,2012年,2469家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高达137.98亿元,其中,11家公司业务招待费过亿元,而其中10家为央企。其中,业务招待费最高的为中国铁建,高达8.37亿元,中国交建和中国水电分别以7.80亿元和3.43亿元紧随其后。
随后几天,中国铁建的“冠军”头衔易主为中国人寿。在2012年中国人寿的年报中显示,业务招待费高达14.18亿元,居A股榜首。中国人寿至今不曾公开回应,巨额招待费具体使用情况、是否合法合规至今仍不得而知。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达65.25亿元。
去年8月,另一家央企上海建工在上海法官集体嫖娼事件中再度引起关注,与上海法官在夜总会娱乐并参与色情活动的案件正是上海建工的子公司高管,牵扯出上海建工2012年的招待费为1.78亿元,同比增长11.81%,招待费相当于其当年净利润的11.12%。这在2012年1720家披露招待费的上市公司中位列第四名。
什么是招待费?按照会计师的解释,业务招待费是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例如,企业为了争取业务产生的宴请、工作餐开支;赠送纪念品开支;参观开支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费等都算作招待费。这不包括会议费等,以及本企业员工差旅费用。有网友直接将这些费用概括为“吃喝玩乐”。
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有招待费并不让人意外。在现代商业社会竞争中,拓宽市场、争取业务、宣传企业形象过程中,和人打交道难免会有“招待”支出,如果支出部分费用能带来企业业务的高幅度增长也算“花得值”。这笔费用在民企中同样存在,要求央企在市场竞争中对“招待”完全置身事外并不现实。
一些央企人士在辩解,招待费和企业会计部门的判断标准有关。假设一笔业务上发生的开支消费,一家企业计入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一项,另一家企业计入销售费用下属科目,从会计角度看都合理,可最终数据当然不同。所以,他们认为这些排名和额度并不能说明什么,即使同行业公司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还有一些央企人士解释这笔高额的费用并不是全部用于“招待”,有时职工福利管控得比较严不能随便发,但是为了做账,也得要求职工交上相应份额的餐饮发票来抵,这笔费用就被记在招待费的“吃喝”之中。此外,还有一些是央企“打点”其他受管辖部门的费用,例如税务、海关、商检等,不然会处处受绊。
就算以上的解释都成立,可央企始终没有明白公众真正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质疑一在于,部分央企的招待费实在是太高了。以中国铁建为例, 2012年的业务招待费平均每天用掉229万元。虽然中国铁建解释,这8.31亿元是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多个核算单位逐级汇总上来的,“实际操作中,每个层级客户领导(多为政府领导)过来都要产生招待费用”,可是,拿出8亿元用来“吃喝玩乐”,是谁也无法接受的。
不仅如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列支60%,同时最高额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有税务人士解释,假如是1000万元的收入,300万元利润,可以抵扣的不能超过5万元,再拿税前列支60%来计算,税务局会给出区间中的一个较低值来计算。鉴于此,可见以招待费抵税并不是主要考虑,招待费只可能高而不可能低。
质疑二在于,这么高额招待费是花给谁了?央企的人显得有点委屈,如今市场竞争不会因为“你是央企”而把业务给你,夺标过程中自作“清高”有可能颗粒无收,这笔钱非花不可。但在公众的记忆里,有天价灯、天价酒事件在先,这笔开支极有可能被央企管理者挥霍了,或是以各种名义发给央企员工做福利了。这从央企和民企管理者的态度也可见一斑:民企老总因为花的是自己的钱而“斤斤计较”,央企老总因为花的是公家的钱而“不花白不花”。
此外,有不少媒体以每一家央企增长的招待费和利润作对比,得出了不同的比例以表示每一家企业花的是否“值”。但是,央企本身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如果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应当表现在股东分红中。现实的状况是,别谈分红,公众至今没有得到央企的关于招待费构成的解答。
质疑三在于,细看高额招待费的央企发现,这涉及各个行业,并不是某一家公司的问题,这不得不让人对央企的管理水平产生担忧。难道只有“招待”才能拿到业务?尤其在建筑行业内,“五大央企建筑公司”合计一年产生22.35亿元招待费,平均每天的业务招待费开销约为612.32万元,“不这样根本抢不到标”。这侧面描绘了我国建筑业商业环境的不健康,业务中的“灰色地带”也带来了权力诱租的隐患。
部分央企“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处理方式更易引起人们联想。多家央企在中报中对招待费选择的处理方式是“消失”。最先引起关注的中国铁建把招待费藏起来了,中国北车、中国化学看到主动披露招待费的央企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也“聪明”地选择了隐去。涉及被质疑高额招待费的央企无疑值得重视,但还有更多没有披露业务招待费的央企,并不能保证这些还未进入公众视线的央企就没有问题。
从中国铁建招待费的处理方式能看到,作为央企的管理者,国资委对招待费的态度也很强硬。中国铁建被曝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认真核查,对存在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要求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报结果。“签字背书”要求监督者在监督核查报告上签字,表明签字人要对监督报告负责,成为了监督央企的新模式。
同时,国资委主任张毅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国(境)外考察费等有关费用的标准,规范经营管理活动。他要求,要建立落实“厉行节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效机制。以规范业务招待费管理为切入点,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加强对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坚决惩治腐败。
这取得了成效,证明招待费有下降的空间。国资委表示,通过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重点抽查,并按照八项规定精神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2013年1~9月,113家中央企业集团本部业务招待费总额同比下降约37%。
可是,现实状况是不少央企与公众的期待走了相反的道路。从去年前三季度的财报看,包括中国铁建在内的多数央企巨头,最新一期财务报表中招待费项目“不见了”,市场猜测这是在“故意隐瞒”。
回顾上海建工的处理方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遭到曝光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已对涉案高管作出撤职处分,并解除劳动合同。可是,上海建工关于招待费的质疑却缄默不语。谁都明白,涉案高管只是使用招待费的个体,始终遮掩着的招待费才是问题关键。
由此看来,面对公众的质疑,央企除了解释,唯一的也是更好的处理方式只有公开招待费的构成、使用对象以及降低“招待费”的整改措施。
国资委在处理中国铁建事件后表示,或在近期推出一项关于规范央企职务消费的规定,完善央企招待费标准。此前,国资委已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规定》、《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公众也会聚焦央企招待费的变化。
试想,把这些招待费用于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发展技术力量,这些实实在在的企业实力才是企业在竞争中真正取胜的保障。不仅如此,认真对待企业的每一笔支出,这是对中小股民的责任,也是企业本身健康发展的要求。当招待费成为一件公开的事,将会净化竞争环境,或许未来央企自己也不必为这笔“恼人的支出”而烦恼。
让央企短期内消除、降低招待费也许很难,但在央企即将公布的年报中见到招待费的身影,应当是央企应尽的一项义务。记者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