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接驳公交试水俩月面临盈利难
新能源接驳车五年内“亏着跑”
昨天,本报报道苹果社区电瓶摆渡车“停摆”一个月。多个小区的居民都表示,也遭遇了从公交地铁站难回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本市首批两条新能源公交接驳线路在大兴区已试运营两个月,得到居民认可。近期,本市还将新增26条这样的线路。但记者走访运营公司却获悉,这样一批堪称社区公交“国家队”的线路运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待观察。
接驳车上岗“驱逐”黑摩的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交通部门还在继续调研规划,争取尽快在旧宫、西红门、亦庄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小区、商业中心、医院开设新的新能源接驳公交线路到地铁站,都在3到5公里之内,10辆车将很快投放到亦庄工业园区运营,旧宫地区的线路则有望今年年底开通。
作为运营方,北京市兴顺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需要负责设定这些新能源接驳车的价格,同时完成定点、定站、定线、定发车时间等工作。
上周四早上7点半,记者在地铁大兴线枣园站看到,一辆北汽新能源威旺306EV车送来了6位乘客,乘客下车后进入地铁站,车辆随即带着2位乘客离开,6分钟后就到达大兴区兴康家园小区门口。不到5分钟,车辆又坐满了,司机重新开着车前往枣园地铁站。
“原来小区周边起步5元的黑摩的,现在几乎看不见了,小区门口道路拥堵混乱的场面也缓解了。”新能源公交接驳车运营方——北京市兴顺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王卫军说。
旧宫亦庄年内也要开通接驳公交
接驳车受到附近居民的欢迎,刘女士告诉记者:“2元一张票,关键是安全。”
早在今年5月1日,大兴区居民密集的兴康家园、马赛公馆等小区就开通了对接地铁枣园站的新能源公交接驳线路,这也是全市首批选用电动小客车进行微循环的示范运营线路。记者了解到,车辆的客运量正逐步上升,从初期的每天200余人次,到现在的1400余人次。由于接驳车的运营单程只有2.5公里,发车间隔5分钟,早晚高峰社区居民到地铁出行非常方便。
接驳车当家人算账“微亏”
然而,新能源接驳车大受欢迎,却没能掩盖住运营中的“隐忧”。北京市兴顺达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卫军告诉记者,接驳车一天中的部分时间段运力并不充足:早高峰基本为单向客流,由地铁乘车返回社区的寥寥无几;此外,接驳车周六、日的客运量又要比周一至周五低20%至30%左右。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能源接驳车运营约3个月,按每天110人次/车为参考,测算结果如下:年收入为110人次×2元×360天=79200元/年;每辆车和每个驾驶员的年支出为86100元/年,包括车辆折旧费、车辆保险费、驾驶员工资及五险一金、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场站费用等,每车每年目前亏损6900元。所以,我们必须9月以后把7座车全部升级换成9座车,每趟多拉人,再加上9座车续驶里程长,每天至少可以多拉两趟人,这样才能增加客流、增加收入。”
“5月至8月试运行,采用威旺306EV车型,20台;9月份正式运行,采用威旺307EV车型,100台;2015年,扩大运行范围,预估会达到200台。但是,以300辆车5年内的损益分析,第五年才可完成车辆投资的回收。而且现在用的车有些小,拉的人不够,7座改9座后我们才能刚好不亏损,否则,老是亏损状态谁也坚持不下去。”王卫军向记者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