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电动自行车能否一禁了之?

黄少宏

2014年10月15日09:5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动自行车能否一禁了之?

  拟议的电动自行车“一纸禁令”激起了千层浪。

  本月10日,《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关于电动自行车禁售、禁行的规定甫经公开,即引起了各方热议。不少市民表示赞同,认为电动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安全隐患,禁止上路可望改善交通安全状况。不过,也有市民认为禁行不如规范驾驶员行为。使用该交通工具的快递员、送水员则深表无奈,希望政府不要“一禁了之”。曾任广州市人大代表的法律专家也建议,设置专用道,规范电动单车运行。

  统筹 姜玉龙 谭亦芳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见习记者 许晓冰 实习生 魏申 毕梓楷

  律师

  “一禁了之”是懒政

  电动自行车禁售、禁行是否于法有据?这是关注《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的一个关键点。

  对此,曾任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永平表示,企业的正当经营、销售权利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记者也注意到,目前国内已有《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这样的技术文件其实也是对电动单车的使用、流通的认可。因此,朱永平认为,不能这么禁止电动自行车的销售。

  对于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的规定,朱永平则表示,这要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去调节。“电动自行车环保方便,”朱永平建议,电动自行车关键是要规范管理,可以效仿公交车BRT车道的做法,在部分地方尝试给电动自行车设置专用车道,规范电动自行车的运行。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广东创基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绍华。他表示,“禁售”、“禁行”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上来讲都是站不住脚的,政府应该重管理、规范、疏导,而不是一禁了之。“商品被生产出来就有流通的价值,对商品生产的禁止没有法律依据。即便不能在广州购买也可以到周边城市购买。”

  在赵绍华看来,电动自行车是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和谋生工具,这种基本权利不能被剥夺。而经济层面看,广州作为物流集散地,禁止运输工具的生产和流通无疑会损害产业利益,从而对整个财政税收产生负面影响。

  “凡事‘一禁了之’透视出政府的‘懒政’思想。”赵绍华表示,类似的“禁电”、“限电”政策很多,但是屡禁不止,不能执行的法律没有意义。

  快递员、桶装水店主

  骑单车送货不现实

  吴先生在快递行业工作四年,每天出入白云区梅花园、南方医院一带,电动自行车是其唯一交通工具。“我和同事每天都骑电动自行车送货,电动自行车要禁行,那我们以后怎么送货?难道要骑单车吗?”

  吴先生表示,快递是份苦差,酷暑严冬都必须出外送件。快递业全靠揽件送货按件计酬,公司同事都希望能多送件,而自从市区禁摩后,电动自行车便成为公司九成员工的代步工具。“我平均一个下午要送60件,不可能骑单车送货,装不了那么多货。”广州市内虽高楼林立,但在白云区仍有不少小区楼房没有电梯。吴先生说,原本爬多次楼梯送货上门就已经很累了,如果还要骑自行车往返送件,身体肯定吃不消。

  当记者问到能否以汽车代步,吴先生称除非公司有车,不然不可能做到。“其实现在用的电动自行车都是我自己买的,我根本不可能买车来送货。”吴先生和其同事都表示,如果日后电动自行车真的禁行,或许会考虑转行。

  在广州大道北经营桶装水的王先生对电动自行车“禁行”也是深表无奈,“如今桶装水家家户户都需要,我每天都要送十几趟水,没有电动自行车实在不方便。”

  搭客仔

  即使被禁也会继续干

  记者于13日中午来到鹭江地铁站发现,该地铁站出口共停着13辆用于搭载乘客的电动自行车,而在半小时内又有6辆载着乘客的电动自行车停在了该地铁口下客,又有近一半原来停留此处的电动自行车载着刚从地铁口出来的市民离去。

  对于目前的草案,来自湖北的石师傅的回答充满了无奈,“我们干这一行其实也方便了许多市民的上班工作”,很多市民早上搭地铁上班,但出地铁口到工作地点仍有一段距离,对他们来说打的士不划算,而且不少市民下班回家地点在城中村地区,打的进不去,因此搭乘电动自行车是不错的选择。石师傅称,他每天载客可赚5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石师傅干这一行一年多,已经被警察扣留电动自行车5次,不过他还是每次再花钱买下新车。

  不过,也有搭客仔希望政府不要“一刀切”。在鹭江地铁口兼职当电动自行车司机的李师傅表示,其实也有部分司机持有电动自行车的驾驶证,加上自身严守交通规则,实际上几乎很少对交通秩序造成影响,假如政府觉得电动自行车载客上路影响交通安全,可以加强规范管理而不应该禁止其销售。李表示,若政府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严禁,他只好选择不干,每月将减少2000多元收入,生活将更加艰难。

  市民

  与其禁行不如管好

  广州市“禁摩”的其中一个初衷便是希望杜绝黑摩的拉客的现象,但其实很多“拉客仔没有“转行”,只是将摩托车换成了经过改装的电动自行车。

  夜幕降临时,白云区梅花园地铁站B出口外便聚集着这样的人和电动自行车。家住怡新花园的甘小姐抱怨,广州大道北主干道经常有人使用电动自行车载客,穿梭在车流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之余还存在交通隐患。

  然而,面对“禁令”,甘小姐表示,“还是先要加强对驾驶人的治理。”同行的李小姐认为,有很多市民都有电动自行车,此交通工具对市民而言还是很方便的,与其禁行禁售,不如严抓改装车和不守交通规则的人。

  在鹭江地铁口,市民徐小姐则表达了对该政策的支持。她表示,除非紧急情况,一般很少选择搭乘电动自行车,如果政府未来能严禁电动自行车,将有助于交通秩序的改善,减少相应的事故。另一名同样刚付完电动自行车费准备进地铁站的吴先生则表示对此条例的理解,虽然他不时会搭乘电动自行车乘地铁上班,但其实也有安全方面的担忧,因为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较快,这有可能增加交通安全的隐患。

  销售者 有人无所谓有人担心月亏数万元

  梁伯在白云区卖了半辈子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店铺中有一半的货品是电动自行车。面对可能实行的电动自行车“禁售”,梁伯表示,政府若真禁止销售,他也会遵守规定,不会偷偷地卖,“不能卖电动自行车就只卖单车,只是会赚少一点。”梁伯对“禁售”最关心的是,政府会如何处置店铺卖剩下的电动自行车,是否会有补贴。

  梁伯隔壁的陈先生就没有这么豁达了,他店里出售的大多是电动自行车,若“禁售”,月亏损可高达3万元。面对“封杀令”,陈先生直截了当,“我不支持”。陈先生称,前几年广州也曾不许电动自行车上路,可买电动自行车的人还是不在少数。之后政府不允许改装电动自行车,店内出售的全是符合标准的车,每小时最高时速18公里,“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是很多市民的出行必需品,老人可以骑着买菜,父母也方便接送小孩,不应该禁行。”

  而海珠区新港西路临近客村立交的路段,也聚集了十余家自行车行,其中有六家车店内也有电动自行车售卖。一家店名为某德盛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若草案获通过,他们将注定“无生意可做”,同时还将影响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也会“没有车开,十分不方便”。

  禁令

  禁售区域

  第二十五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电动自行车,在本市限制摩托车行驶范围内禁止销售摩托车。

  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范围内禁止销售人力三轮车。

  禁止通行

  第三十一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下列车辆行驶:

  (一)电动自行车;

  (二)未在本市登记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摩托车;

  (三)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和摩托车;

  (四)本市禁止上道路行驶的其他非机动车。

  禁止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范围内行驶、停放人力三轮车,市政、环卫等单位因作业需要除外。

  ——摘自 《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追问

  限摩禁电之后怎么办?

  穗法制办:正起草社区便民车相关指引

  限摩禁电之后怎么办?对此,草案提出,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扩大和优化公交网络,推广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指导区人民政府推广社区便民交通工具,完善微循环公共交通系统。

  社区便民交通工具是什么?广州市法制办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指小微型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过,由于城中村等地区道路狭窄,小微型公共巴士也未必能进去,因此广州也在试点使用电瓶车作为社区便民车。

  但是,由于电瓶车尚未纳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面临着无法上牌、无法使用羊城通等难题。这也是考验城中村等区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一大问题。

  对此,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起草关于社区便民车的相关指引。这一指引将有助于上述难题的解决。

  ■网友声音

  支持方

  @美花要上进:最讨厌电单车,整天乱跑速度又快又不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还得给它让路。如果政府不是禁电禁摩而是采取跟汽车一样的管理措施,比如要考驾照发放车牌,年审和买交强险等,那些骂禁摩是懒政的人是否又要骂政府这是与底层民众争利了?

  @Chace-16thOct2012:它为低收入群体带来了生活改善就可以目无交规、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改装的大马力三轮车使用汽油的马达排放标准绝对不合格。最后机动车是要交缴道路行驶费用,那么占用道路资源的究竟是谁?没听过电动自行车上路要缴费的。

  反对方

  @QEOX: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就是普通自行车加电动马达,用来上下班和接送小孩的。大功率的电动自行车是搭客和快递用的,也不是摩托车。支持管理,你可以管理,凭什么全禁电动自行车!广州的停车费已经是全国最贵了,公交车和地铁挤得要人流管制,现在连电动自行车都全禁,你究竟想怎样?!

  @-辉太郎:电动自行车拉客仔常年拉客说明生意好,生意好说明交通不完善,不得不依赖电动自行车,像海珠区康乐桥这样人山人海的住宅区,走到最近的公交地铁站至少得走15分钟以上。中大布匹市场载货也得靠电动自行车。若无电动自行车,就让成千上万辆小车把中大布匹市场弄瘫痪吧。

  ■背景数据

  三年扣电动自行车逾28万辆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机动车和摩托车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管理部门统计,2011-2013年,广州市共查扣非机动车和摩托车787012辆,其中摩托车451922辆,残疾车9951辆,人力三轮车33966辆,电动自行车288018辆。

(责编:闫璐、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