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559元/噸,比上一周下降了3元/噸,已是連續第七周下跌且累計跌幅達72元/噸,這給煤炭行業經營利潤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前往山西了解到,當地一些債務纏身的大型煤炭企業一手依靠自營資金維持生產,一手急尋戰略投資者﹔而另一些背負著巨額高利貸、銀行等金融機構債務的小型煤炭企業則一直處於停業狀態。“這些小煤企對自身估值仍然較高,不願意賤賣資產,由此也使得償債陷入僵局。”山西當地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坦言,“在煤炭價格下行、運輸成本增加、融資渠道收緊以及進口煤搶佔市場的多重壓力下,煤炭行業債務黑洞已開始浮出水面。”
寒冬
煤炭企業盈利壓力增大
“以前大家都覺得煤炭行業是暴利行業,動輒過億的利潤,然而,現在賣煤如賣白菜,一提起煤炭行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虧損,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山西聯盛集團內部負責前線生產的一位高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從去年底開始,我們就感覺到資金更加緊張,目前都是自營資本用於經營,更加注重控制生產成本。另外,對焦化等項目進行壓縮、暫停,力保煤炭主營項目。”
據了解,在山西柳林諸如聯盛集團、凌志集團等大企業都遭遇著不同程度的債務纏身,目前靠自有資金在維持著生產﹔而諸如振富集團等小企業早已停產甚至倒閉。
事實上,這只是中國整個煤炭行業“水深火熱”的一個縮影。2012年,中國煤炭行業結束了黃金十年期,2013年煤價的持續下跌則將煤炭行業拖入了寒冬。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煤炭產量和煤炭消費都降到新世紀以來低點,其中全國煤炭產量37億噸左右,由前10年年均增加2億多噸,降到5000萬噸左右,而當年全國煤炭消費量36 .1億噸左右,煤炭消費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長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煤炭企業的業績也是一落千丈。2013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4.56%,其中大型煤 炭 企 業 主 營 業 務 成 本 同 比 增 長21.1%,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8.8%,虧損企業虧損額405 .54億元,同比增長了80.7%,大型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7.03%,有33家企業虧損,虧損面36.7%。
而新的一年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是急轉直下。2014年初,原本應該處於傳統旺季的煤炭市場竟遭遇了“倒春寒”。截至2月26日,秦皇島煤炭網發布的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559元/噸,比上一周下降3元/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第七周下跌,累計跌幅已經達到了72元/噸。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4年2月15日起,全國鐵路貨運價格全面上調,平均每噸每公裡提高1 .5分錢,上調幅度接近13%。從內蒙古到秦皇島港口的運距大約是1000多公裡,鐵路運費上調近15元/噸,從山西到秦皇島港口的運費大概上漲了10元/噸。
這對依賴鐵路運輸的煤企而言,物流成本上漲幾無懸念。“當前市場供大於求、銷售舉步維艱,現在的煤炭行情還是下跌走勢,這部分上漲的成本隻能由煤礦企業自己消化掉。”安訊思息旺能源分析師羅湘梅解釋說。
危機
多重債務風險交叉蔓延
隨著煤炭業寒冬的持續,由銀行、信托公司、民間高利貸等多方環環相扣堆砌起來的資金塔岌岌可危,償債風險已浮出水面。
“以前煤炭經濟好的時候,很多民營企業快速擴張,不上市也不擔心資金的問題,除了銀行貸款,還有很多債券融資,但后來煤炭形勢不好了,銀行貸款收縮,而信托等融資成本過高,導致還款壓力大,所以民營企業資金鏈斷裂情況很嚴重,聯盛便是其中的例子。”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邢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在過去幾年中,由於煤炭行業在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積極介入煤炭行業,尤其是在山西、內蒙古、河南、陝西等煤炭綜合競爭力排名靠前的重點區域,山西省等地積極推動煤炭資源整合,絕大多數銀行更是給予了專項貸款支持。
一般而言,銀行對大型煤炭民營企業或者國企二三級子公司,一般要求資產抵押和擔保,融資成本較高,利率在基准的基礎上上浮10%-30%,並採用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証等多種融資形式。對小型企業,一般授信審批會更加嚴格,並且附加企業聯保、低抵押率、資金封閉運行等措施,且年利率15%-18%非常常見。
“以山西省為例,2012年以前,中小銀行涉煤炭類貸款佔比一般在30%左右,個別銀行能達到40%。在信貸額度收緊時,一些大型銀行會通過銀信合作等渠道幫助其煤企大客戶融資。”某國有大行山西省分行內部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現在風險有所暴露,各家銀行也在調整對煤炭企業的融資政策,包括降低貸款集中度以及收緊表外融資渠道。”
受銀行信貸收緊的限制,不少煤企和貿易商不得不考慮繞開銀行,尋找其他的融資方式。無論在山西還是內蒙古等地,許多中小煤企都被迫借高利貸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對於目前煤炭行業債務風險點,業內人士認為,一是“橫向融資+融資鏈條短”的融資模式雖然降低了風險的傳染性,但造成了資金向單一企業或單一個人的集中,增大了風險集中度,一旦企業或個人違約就將引發風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二是“橫向”模式的融資造成了銀行與民間借貸市場的高度關聯,企業同時參與民間與金融借貸市場,導致資金來源和去向混亂,銀行信貸與民間借貸資金魚龍混雜,形成了“行業+銀行+民間借貸”高度關聯、風險共擔的情況。
“目前無法預計煤炭行業民間借貸的規模,民間借貸因煤炭企業無法償債所引發的案件從去年開始不斷增加。累積的金融債務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造成了負擔,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監管層正在協調處理這些債務問題。”中部某省金融辦人士介紹說。
預警
資金鏈僵局恐生債務黑洞
“一些中小煤炭企業雖然負債累累,但對自身估值較高,不願意賤賣煤礦資產來還債,保留礦區期望形勢好轉后重新開工。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產業,希望銀行能手下留情,而金融機構也已被套牢,強令收債隻能是損失得越多,現在的局面是金融機構、煤炭企業等各方都在僵持著。”上述金融辦人士坦言。
事實上,不僅是中小煤企,一些大型煤企的還款壓力也很大。根據巴克萊報告,截至2013年年底,中煤已承擔500億元淨債務,自2008年峰值以來,中煤的股價已經暴跌82%。
據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行業資產負債率為64.03%,2012年為60.59%,2011年58.09%,截至2013年三季度,41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為52.7%,2012年為51.98%,2011年為51.05%。
令人擔憂的是,在煤炭市場春天還遠的情況下,這種僵局還能維持多久。“2014年全國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小幅增長,市場供求繼續呈現總量寬鬆的態勢,結構性過剩態勢還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場供需總量寬鬆,全社會庫存維持高位,企業經營仍將面臨較大困難和風險﹔下半年,煤炭供給或將趨於總體平衡,行業經濟運行或將有小幅回升,但仍面臨著很多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經濟運行壓力依然存在。
在北京聯辦旗星風險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任若恩看來,這種債務風險將在今年夏季集中爆發。“煤炭指數已經從高點下降了40%,這一行業的債務是最嚴重的。按照歷史的規律,債務危機的到來是一個不斷漸進累計的過程,開始是一個小的信用事件爆發,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10億30億規模的事件,今年夏季或許會有更大規模信用事件的爆發。”
事實上,銀監會也已注意到這一問題。據了解,銀監會已發出行業預警,要求各地銀監局加強對煤炭行業信用風險的檢查,這反映出政府對該行業潛在違約的擔憂。“中國煤炭業的問題還是產能太大,而根本的出路還是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兼並重組來壓縮產能。”邢雷建議。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