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雲南風電發展失調 路在何方?

肖薔

2014年06月16日13:41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雲南風電發展失調 路在何方?

從“三千萬千瓦”到“一千萬千瓦”

雲南風電發展如何協奏

雲南風電開發與建設的速度開始放緩。

《中國能源報》記者獲悉,雖然雲南省今年2月已下文解凍風電建設,但實際項目審批數量不增反減,審批速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明顯滯后。

雲南一家風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以前談雲南風電發展,都說三千萬千瓦,現在業內改口了,說一千萬千瓦”。

三千萬千瓦,指的是雲南省官方報告數據,即雲南可開發風電裝機達3300萬千瓦以上﹔一千萬千瓦,據上述人士解釋,是電網內部測算的風電發展警戒線數據。“電網人士告訴我們,如果雲南風電裝機高於1000萬千瓦,大規模棄風限電就會出現。”

2012年,雲南“后來居上”,成為風電新核准項目冠軍,20多家風電企業先后涌入雲南“捕風”。而今,雲南各地熱火朝天的風電場建設場景已經不再。在本報記者的採訪中,談起雲南風電發展,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觀點一致:雲南風電發展,需要科學有序,需要考慮電源與電網的矛盾,更需要的,是化解能源開發與利用上下游地方的矛盾,以及中央政策與地方利益的矛盾。

搶灘開發已成過去

雲南省政府對風電的態度並不消極。但是,一紙生態限令卻讓省內風電建設速度下降了不少。

記者獲悉,2月14日,雲南省發改委下發《關於恢復全省風電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5月16日,雲南省環保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風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兩則通知著重強調了一點:自今年開始,省內所有風電發展都必須以生態文明為引領。

通知提到,風電建設應從源頭著手,按照“生態優先,科學有序”的原則,堅決避讓各類生態環境敏感區域,實行環境評價一票否決,充分論証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效措施。完善風電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嚴格環境准入,並加強風電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

“這兩個文件讓風場建設速度大大放緩,以前4個月就能拿下風場建設的所有手續,現在最快也要8個月。”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另一家風電企業的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如今水土治理、生態修復已經佔到風場建設成本的10%。在手續方面,風場建設要拿到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民航發展管理局、省旅游發展委等諸多部門的同意文件,其中,航空和林業部門還要出具原則性意見。

對此,多家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支持雲南生態發展,只是希望政府在審批程序上能有所簡化,提高行政辦公效率。

“雲南風電無序開發、搶灘發展的階段已結束,從今年開始,雲南風電將進入有序、持續發展的階段。”雲南省一名政府部門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棄風不棄水

雖然風電發展開始有序,但深層次的雲南電力統籌消納問題,還是讓風電企業傷透腦筋。

據記者了解,目前雲南出現棄風限電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電網建設跟不上電源建設,比如洱源地區,由於風電企業扎堆開發而輸電線路有限,部分風電企業的棄風電量比例已達35%。第二則是汛期出現的風水之爭。雖然雲南有“風水互補”的天然優勢,但在一定區域內,水電、風電都存在消納問題。

根據今年雲南工信委下發的電網發電調度原則,將優先安排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吸納有困難時,調減火電發電容量以騰出發電空間。在火電已經充分調減的情況下,可再生能源吸納仍有困難時,調減風電、光伏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電。

即便如此,風電與水電的協調問題仍然最為突出。多位風電企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汛期,水電站附近的風電場限電尤為嚴重。

從今年的情況看,風電棄風也將成為必然。記者從雲南工信委獲悉,預計2014年,雲南省新投產發電容量為717萬千瓦,其中水電543萬千瓦,風電159萬千瓦,太陽能4萬千瓦,火電11萬千瓦。預計到年末,雲南發電裝機將超過7000萬千瓦。就電力供需形勢來看,今年雲南電力供需仍呈現全年供大於求的態勢。

“在全網水電來水平水至偏枯6成、火電全年利用小時數不高於2650小時,西電東送同比增長26%、雲南電網省內售電量同比增長5.7%的情況下,水電富余電量預計為148億千瓦時左右。”雲南工信委一位人士表示。

“棄水嚴重地區還是要適當控制風電的開發進度。”中電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要知道,風電高速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

根據雲南工信委的數據,2013年,雲南水電裝機4714萬千瓦,增長35.6%﹔風電裝機219萬千瓦,增長67.2%。就發電量而言,水電發電量累計完成1606億千瓦時,增長29.7%,風電45億千瓦時,增長62.72%。

電源、電網規劃失調

多位專家表示,雲南棄風棄水歸根結底是能源統籌發展的問題,最為引人關注的是雲南能源發展與電網規劃的協調問題。

“雲南風電發展並沒有一個明晰的規劃,到底發展多少合適,我們都沒底。”一家當地風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總體而言,雲南的水電、風電等電源到底發展到多大規模合適?雲南電源與電網如何協調?雲南電力外送能否解決棄水棄風問題?這都需要雲南政府統籌考慮。” 一位業內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前,在電力外送方面,雲南政府與南方電網關於金中直流的爭議引得全國矚目。有專家分析稱,這一事件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補償機制問題。西部的付出支持了東部的發展,但西部並未因此受益。曾有人提出一種“上下游補償機制”,即電力消納地通過資金等方式,對資源輸出地進行補償。但由於實施難度太大,最終沒有成行。此外,這一爭議的出現也與雲南想要發展高耗能產業有一定關系。

據記者了解,雖然金中直流方案已定,但項目整體推進難度較大,且雲南政府態度曖昧不明。今年兩會期間,雲南省一位人大代表曾明確對記者表示,雲南今年將強力推進電改,其原因就是“當前電力模式無法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電礦結合目標。”

一位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對於發電企業而言,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輸電方式我們都沒有異議。我們希望看到電力能夠外送的盡量外送,盡快解決市場消納問題。”

(責編:閆璐、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