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湖北大冶古铜矿遗址发现35枚2500多年古人脚印【2】

2014年01月03日08:20    来源:湖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历史大贯通

  始采年代提前约1000年

  “人们常说铜绿山3000年炉火不熄,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始采年代可推至夏早期,比现在所说的商晚期,提前了约1000年。”陈树祥告诉记者。

  在诸多出土实物中,铜绿山Ⅺ号矿体采矿遗址地层中发现的2件篮纹陶器最有说服力,这种后石家河文化常见的陶器,其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夏文化早期。此外发掘的一批石锤,与已知晋陕地区更早或同时期古铜矿、绿松石采矿遗址出土的采矿工具非常相似。

  陈树祥称,夏早期的采矿活动并非孤例,在铜绿山之北约5公里的大冶蟹子地遗址的后石家河文化遗存中,发现有铜矿石和碎矿工具石锤。在铜绿山之东南约15公里的阳新大路铺遗址的石家河文化晚期遗存和后石家河文化遗存中,分别发现炼铜坩埚、铜铁矿料、炼渣、红烧土堆积和青铜片等冶炼遗存。

  在去年11月举办的“中国矿冶考古——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等专家,对此研究结论予以认可。

  汉代炼炉补全冶炼史

  铜绿山遗址发现至今已40年,其间采矿、农田水利建设等使地貌发生很大变化,加之矿区遍布炼渣及岩石,无法用探铲进行传统勘探,考古队请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生,采用地球物理勘察的磁法探测技术,以遗址北部一个暴露的炼炉为中心进行无损探测。

  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很快探测到了一口古炼铜炉,经研究鉴定,是西汉时期的,炉身已倒塌,残留有一截缸壁、椭圆形缸底、支撑石、风沟及大量残块。虽是残炉,仍使考古队第一次认识到汉代冶炼炉的构造及冶炼工艺。陈树祥介绍,这座炼炉继承了铜绿山战国晚期筑炉工艺,不同之处是,炉缸变大,说明冶炼技术进步。“铜绿山以往发现有10座春秋冶炼残炉、2座战国冶炼残炉、17座宋代冶炼残炉,这次汉代炼铜炉的发现,填补了本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炼炉发展序列上的空白。”陈树祥说。

  古代冶炼大揭秘

  喜铜植物指引找矿人

  2012年6月,考古队对岩阴山脚遗址进行抢救发掘,发现了一口圆形探矿井,直径约1.85米,深4.62米。

  有趣的是,考古发掘期间,离这口古探矿井不远处,地质大队正进行探矿作业,用现代机械深钻1000多米后,未发现铜矿层无功而返。

  古今探矿者何以都选择此地探矿?原来,古探井地表附近至今丛生着蝇子草、铜草花等,这些植物嗜铜的特性,或为古代工匠们寻找铜矿指明方向。

  “夹心饼干”原是洗矿尾砂

  考古队员在东周时期的地层中,发现一大片灰褐色硬壳,观察地层剖面,发现灰褐色地层和松散的浅黄色含砂质黏土地层相间,如此反复,就像多层夹心饼干。

  这到底是什么?各学科人士也说法不一。考古队邀请中国科技大学秦颖博士采用现代检测手段联合研究,初步认定是古人选洗矿料废弃的泥流沉积,俗称尾砂。“浅黄色地层是因混合了洗矿残留泥浆,灰褐色地层则是混合了其他矿物质,可以推断,此地选洗矿历史很久,洗洗停停,形成了不同地层颜色交错的现象。”秦颖说,表层洗矿尾砂经太阳暴晒,加上黏土胶结和挤压作用,即形成像水泥地一样的硬壳。

  尾砂遗迹的首次发现,为研究铜绿山古代洗选矿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据介绍,选洗铜矿技术在先秦文献中尚不见记载,仅在明代《天工开物》作了略记。

  古人“脱硫”不够环保

  硫化铜矿料储量大,但含铜量较低,冶炼前需“脱硫”处理,大冶先民是否掌握这一技术,一直是谜。

  上月27日发掘完毕的铜绿山四角塘遗址,新发现几个不同年代的焙烧炉,揭开了这个谜团。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教授李延祥,研究铜绿山冶金史多年,几天前他再次来到铜绿山实地勘查。看到新发现的焙烧炉后,惊喜地说,这在国内是第二次发现,第一次是1987年在南京发现的天宝年间的焙烧炉。“这个焙烧炉与南京那个非常相似,也应是唐宋时期的。”

  李延祥还向记者介绍了古人“脱硫”过程,在焙烧炉内铺一层半干不湿的木棍,再铺一层硫化铜矿料,如此铺个三四层,用干柴草引燃后就让炉子烧着,一烧可能就是十天半月,矿石受热氧化便排出二氧化硫。如果矿料太“贫”,需要反复脱硫,清代有脱硫9次的记载。“古人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四处飘散。”李延祥介绍,今天炼铜厂会把二氧化硫全部搜集起来,制成硫酸。

  小资料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西部约3公里处,保护区面积约为555.7公顷,地形较为复杂,分为低山、丘陵残丘,湖盆三种地貌。据大清同治六年《大冶县志》记载:“铜绿山在县西马叫堡,距城五里,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1973年起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岩阴山脚新发现的探矿圆井图片来源:荆楚网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