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致能猜得到的回复。1月15日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负责海外媒体的联系人Denis Ignatiev在回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俄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的合作“还在继续”,“任何有用的信息,都请参见俄气的英文官网”。
但针对“中俄天然气谈判具体进展到哪个环节”、“双方谈判的气价是否为13美元/百万英热”等问题,Ignatiev并未正面回应,却也没给出否定答案。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的消息人士均表示,双方即将签署一份定价协议,“该协议将让俄罗斯天然气以大约13美元/百万英热的价格进入中国华东市场。”
1月15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还联系上了中俄天然气谈判专家小组的一位中石油原高管。与俄气如出一辙,得到的回复同样是“中俄天然气谈判还在继续”,“只能说这么多,对于其他信息,不能过早地对媒体进行披露”。而记者多次致电中石油宣传处,但始终未有人接听。
“价格问题始终是中俄天然气谈判最大的挑战。双方的低调也能理解,可能他们都不想在关键时刻破坏谈判气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林伯强分析,“总体的方向基本可以确定:首先,在中俄能源互补、政治氛围良好等情况下,中俄双方会达成天然气谈判的‘最终版’协议,且乐观猜测2014年或会达成这份协议;其次,具体到目前传言的价格看,中方肯定希望再低一点,俄罗斯也肯定会坚持自己的定价原则,这就要看双方谈判的技巧及对未来天然气价格趋势的判断。”
跨越20年的谈判
从1994年中俄两国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开始,中俄之间就天然气管道开始了艰苦的谈判,但是20年过去了,最终协议依然没有签署
“和俄罗斯人做生意,其实挺难的。”生意人张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不会俄语的情况下,很难完全取得俄罗斯人的信任。即使生意做成了,还要看俄罗斯宏观政策的变化,比如俄罗斯对外政策和税收政策,否则很难取得想象中的那么多盈利。”
20多年前,张先生第一次到中俄边境做买卖,卖过钢材,也卖过玩偶。由于价格没谈拢,加之初始产品价格的变化,最惨的一次他曾“冬天穿着单裤,在莫斯科的一处电话亭打电话回家借钱”。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涉及到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政治、经济命脉的中俄天然气谈判,“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协商完毕。”这不是俄气2013年或2014年作出的承诺,而是2006年7月,俄气下属的天然气出口公司开发部经理比留林夸下的海口。7年半后的今天,比留林这番言论仍能在发达的网络端找到,但这一承诺至今未实现。
早在1994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1996年,俄罗斯和中国定下了天然气出口的最初意向。当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访俄时,中俄双方就决定设立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旗下常设能源合作分委会。
初步的推进是在李鹏访俄后的1999年,俄气和中石油达成了“意向性”的天然气出口协议,但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中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一直走高,当时双方并没有签署价格协议。
这其中,不乏有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这个因素。中国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曾对媒体介绍,中国经济的崛起,使俄罗斯存在多方面担心,如重算历史旧账,重提“领土要求”,或担心中国对俄罗斯远东进行“静悄悄的人口扩张”等。
而在经历了俄罗斯频繁更换总理的震荡及卢布的大幅贬值等一系列变化,直到2006年3月,中俄双方才签署了具有效力的《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就供货量、供货路线等进行了沟通。随后,3年后的2009年10月13日,两国进一步签署了框架协议。
2011年10月,以俄罗斯总理身份访华的普京曾以“天然气谈判快接近终点”的表述让市场广泛猜测中俄天然气谈判会“继续破冰”。但“3年之后又3年”,2013年9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与俄气总裁Alexei Miller签署了《俄罗斯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确定了东部天然气供气总量、供气条件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商务条件,并商定“在年底签定购销合同”,实现2018年的供气目标。
“这为完成供气项目奠定了法律基础,标志着中俄天然气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石油官方对上述协议的签署评论称。
不过,细数过去17年谈判发布的公开信息,双方始终未对外公布最务实的价格信息。“定价是长时间横亘在中俄天然气谈判中的最主要障碍。”普氏能源资讯分析师James Leech直言。
“比较看,与俄罗斯的生意怎么可能不难做呢?”林伯强称,“与中亚、中缅的最初步合作意向也是上世纪90年代达成的。但如今,中亚的天然气已通过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衔接到了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虽然遭遇了一定的政治阻挠和战争风险(克钦族独立军与缅甸政府武装冲突),但也顺利通过云南入境中国。”
13美元或难接受
价格问题始终是中俄天然气谈判最大的挑战。从目前传出的消息来看,俄罗斯天然气或以大约13美元/百万英热的价格进入中国华东市场
“破冰”终有时。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中俄两国消息人士的话表示,中俄即将签署一份定价协议,“该协议将让俄罗斯天然气以大约13美元/百万英热的价格进入中国华东市场”。
那么,10美元至11美元/百万英热到底高不高?
“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了解价格高低。”James Leech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截至去年10月,普氏能源韩国和日本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已接近20美元/百万英热,英国市场的天然气价格为11美元/百万英热以上。”
对此,林伯强说,10美元至11美元/百万英热总体算贴近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且已比中国进口的部分LNG(液化天然气)价格还低,“仅按中国进口LNG的情况计算,上述价格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路透社去年7月的公开资料是,输往中国的LNG现货价格约为14.5美元/百万英热。
不过,在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的天然气分析师马季看来,不能用进口LNG的价格与天然气作比较。马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按人民币元/立方米计算,10美元至11美元/百万英热换算过来就是3元多/立方米左右。目前,以中亚进口到中国的管道天然气情况看,过境到新疆霍尔果斯关口的价格是1.5元/立方米,中间门站天然气价格为2元/立方米,到下游终端的天然气价格可能更高些,但也远不会超过3元/立方米。”
“因此,以上述方式计算,俄罗斯的进口天然气价格与国内价格相比还倒挂近1元/立方米。在控制国内通胀及下游终端天然气价格不能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中方不太可能接受10美元至11美元/百万英热的价格。”马季分析,“而且,中石油也不可能放弃盈利,完全靠自身以补足价格倒挂。”
有消息称,中国目前从中亚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中,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价格最贵,约为9美元/百万英热,乌兹别克斯坦的价格为8美元/百万英热,哈萨克斯坦为3美元/百万英热。
还有一种比较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以1月14日的收盘价为例,天然气期货的报价是4.369美元/百万英热,足足比《金融时报》透露的数据便宜一半还多。James Leech提供给本报的另一个数据是,美国亨利港现货天然气价格同样不足5美元/百万英热,且存在下行趋势。
“这样的比较并不靠谱。”林伯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纽商所的天然气价格反映的是北美天然气价格,并非全球价格和欧洲价格。而且,我曾和一位美国的天然气公司老总聊过,即使北美天然气能进口到中国,最终价格肯定还是高于10美元/百万英热,因为中间的运输成本非常高。”
针对《金融时报》透露的数据,俄气和中石油官方始终未进行置评。
中方拥有谈判“筹码”
在业界人士看来,中方拥有不少谈判筹码:在全球开采页岩气的大格局下,天然气价格或继续走低;美国低价天然气也可能搅动全球;中国已有意识地在全球布局天然气资源
林伯强猜测,按照目前的谈判形势看,中方希望价格更低一些,“但俄方能不能接受,或中方肯不肯再让步,或如何让步,都要取决于双方的谈判”。
不可否认的是,中方实际上握有部分谈判的“筹码”。“首要的一个不确定性是,在全球开采页岩气的大格局下,天然气价格很可能还会继续走低。”林伯强认为,“同时,全球能源市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美国的低价天然气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搅动全球的气价。而且,中国和俄罗斯此前确定的是30年合同,中方显然不可能对未来的趋势视而不见。”
“只要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至少在短期内,天然气价格不会快速回升。”阿克苏诺贝尔负责专业化学品业务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富唯纳此前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早先曾用“可怕”一词预测2016年将发生更为可怕的事情:美国将开始出口廉价天然气(美国目前基本不对外出口天然气)。这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俄罗斯的担心。
在林伯强看来,中方的另一个谈判“筹码”在于,随着对外天然气依存度提高,中国近年来有意识地不断在全球布局天然气资源,进行多元化操作。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加强了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能源大国的天然气和原油合作,并力主推进新丝绸之路,让中国和中亚联系得更紧密。同时,对于东南沿海的海上LNG进口,中国成为了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买家之一。而中缅管道开通,也丰富了中国西南的油气通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分依赖。
站在俄罗斯和俄气的角度,他们也不得不加快与中国的合作。一方面,2014年1月开始,俄罗斯将正式实施《液化天然气出口自由化法律草案》,这标志着由俄气垄断的天然气出口专营权终被打破,俄罗斯国家石油(下称“俄石油”)和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将成为俄气强大的竞争对手。同时,早日实现与中国的价格谈判,能让俄气收获更大的利益。
对此,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认为,新达成的协议如果不与相对低廉的美国亨利港现货天然气价格挂钩,将对俄气“产生正面影响”。根据1月14日的数据,亨利港的天然气报价为4.35美元/百万英热,与俄气销往俄罗斯国内的价格接近。
另一方面,中国和俄罗斯本就有很好的互补。按业界人士的说法就是,“中方有需求、有资金,俄方有资源、要外汇”。
“中国和俄罗斯是新世纪最典型的大国关系,互利共赢一直是主基调。”老外交官、外交学院教授周尊南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尤其在能源领域,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资金和信贷助力,也要打破过于依赖欧洲市场的能源格局;中国则要寻找更安全的能源通道,且是富有成长性的市场。”
不止是经济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两个国家的油气合作,“对双方的政治、外交上的交流与合作同样会带来积极意义”。
谈判或2月结束
中俄天然气谈判何时出结果还不得而知。在这之前,中国能做的事情并不少。比如,理顺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体系,进一步推出阶梯气价制度等
姑且不论双方纠结的价格,就谈判的时间点看,目前已然超出俄气此前的预期。据公开披露的信息,Alexei Miller去年3月称,会在“年底前签署天然气供应合同”。
“总的来看,2014年中俄天然气谈判全部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大。”林伯强猜测,“现在仅剩下‘临门一脚’。除了具体的价格,其他该有的务虚、务实的工作都基本完成了。现在,惟一要做的,就是静待双方的进展,期待在最后一刻达成最终的天然气价格协议。”
马季同样认为,在中俄经济政治合作基础“牢固”的情况下,中方有很大希望在2014年完成与俄罗斯的谈判。而Miller去年12月中旬的最新说法是“预计明年(2014年)2月前与中国签订合同”。
近几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时间点问题也询问了俄气和中石油方面,但未得到两家企业的正面回应。
不过,有评论分析,在谈判还未有结果前,俄方实际上不是无事可做,“开始管道建设才是解决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问题的最佳方案”。去年9月4日,俄罗斯媒体称,“因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就天然气定价达成共识,俄气将通往中国的一条输气管道建设推迟到明年。”报道称,该输气管道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开工,而不是2013年11月。
“在谈判没有最终落实前,中国能做的事也不少。”马季认为,“比如,比较迫切的一个话题就是理顺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体系。而理顺机制,也能更好地反馈上游价格和下游价格的衔接问题。”
对此,马季猜测,继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实施后,今年,阶梯气价推出的可能性也很大。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中旬公告称,“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终端消费推行季节性差价和可中断气价等差别性价格政策,促进移峰填谷和节约用气,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认为,通过阶梯气价把部分亏损或者补贴压力转移到下游,“对上游来说压力可能会减小,有助于上游更多地发展天然气进口、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内资源供应量”。
而国家发改委2011年底提出的目标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记者 黄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