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定义
PX是英文P-Xylene的简写,其中文名是1,4-二甲苯(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属于芳烃的一种,是有机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能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化合物,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1%~7.0%(体积分数)。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对金属无腐蚀性;禁配物为强氧化剂、酸类、卤素等。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对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有哪些用途?
PX是生产聚酯纤维和树脂、涂料、染料及农药的原料。作为基础化工产品,PX已融入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
PX是聚酯纤维的原料,可用于加工服装。我国是人口大国,用自然纤维无法满足人民穿衣需求,发展合成纤维替代是解决穿衣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我国合成纤维已占纺织纤维产量的70%,其中用PX生产的涤纶纤维占合成纤维总量的80%以上。2012年,我国涤纶纤维产量达2800万吨,按每万吨合成纤维相当于7万亩棉田的棉花产量计算,相当于节约了约两亿亩棉田。
PX还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比如药物胶囊,PX就是原料之一。矿泉水瓶等包装材料的主要原料,也是PX。同时,PX还是很多建筑材料的原料,可以用来生产油漆溶剂。随着技术的进步,PX的下游产品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和纸张,应用于电器电子、汽车及机械制造行业。
另外,汽油中5%左右的成分是PX,不但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高品质汽油的必需品,提升油品质量,即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从目前技术而言,提高汽油辛烷值最好、最环保的办法,就是加入芳烃,而PX是最优选择。
毒性到底有多大?
在芳烃(或称苯同系物)系列中,苯毒性最强,能够致癌。对二甲苯属于苯系物的一个分支产品,也具有一定毒性。但毒性相对小,苯、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毒性是依次降低的。
对于环境来说,对二甲苯的主要危害在于运输、贮存过程中翻车、泄漏以及火灾等造成意外污染事故。相对于生产环节,一旦发生含有苯的化学物质爆炸或泄漏,其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人体健康而言,国际上目前对其毒性存在争议。一方认为,PX有毒,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对胎儿有极高致畸率,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一方认为,PX属低毒物质,缺乏对人体致癌性证据。
而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资料显示,无论是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资料,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都不属高危高毒产品。在欧盟,PX被列为有害品。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化学物质引起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是目前公认的权威性资料。根据IARC的认定,PX在5个梯度分类中的第3类——可能致癌,即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者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专家认为,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还取决于人体暴露水平,即接触毒物的概率、剂量或浓度,以及接触时间等。
不同暴露途径的急救方法
虽然缺少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但这并不表明PX完全无毒,它的特点是低毒、易燃。侵入途径包括吸入、食入、经皮吸收。针对不同暴露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吸入:当能够安全进入灾区时,将人员从暴露区移到空气新鲜处。若需要,用氧气救生器或相同设备,以实施人工呼吸。保持身体温暖及静止休息。立刻送医治疗。
皮肤接触:立即将受污染的衣服、首饰、手表等装饰品及鞋子脱掉。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洗感染处,并且用大量水冲洗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至少15分钟~20分钟)。若需要,送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刻在水龙头或洗眼器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并将上下眼皮翻开慢慢转动眼睛,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如需要则送至眼科医生处治疗。
食入:不要使意志不清人员呕吐或喝饮料。当呕吐发生时,保持头部低于臀部。若人员意志不清醒,使头部转向一边。立即将患者送医治疗。
国外如何发展PX?
韩国
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年产能约为584万吨。韩国三星道达尔公司是韩国3家最重要的石化企业之一,每年生产170万吨PX。这家企业制定了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在电路、水路上均采用双重冗余设置;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请第三方公司检测排放的气体,使数据更具公信力;对新员工每年进行8次安全培训,老员工每年有1次~2次安全演练;每个厂区都有自己的消防队伍;对于雷击、海啸等自然灾害都有预案。
日本
日本是PX生产大国,年产能超过400万吨,有半数出口国外。为维持运营,日本企业会通过与附近居民良性沟通来确保信息公开透明。这种沟通是常态的,只要涉及附近居民利益,日本企业都会及时通过网络、书面信函、电话等各种方式告知居民。如果附近居民想参观工厂,厂方基本上会欣然接受,也会不定期举办工厂参观活动,呼吁附近居民参加,以了解企业的安全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
日本重视对环保的投资,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组织社会公益、植树造林等方面,不惜重金投入,以确保最大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
新加坡
新加坡对PX项目的上马有一套严格的流程,从项目用地前期评估入手严格防范,通过多个部门联手,引入公众咨询机制,同时也通过标准化安全程序和严格的检查演习等,提高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意识。环保部门可以对发展规划集中控制,保证环保的考量渗透到相关设施的土地使用规划、开发过程和建筑物的管控等不同阶段。而工厂运营方必须安装适当的污染处理设施,进行量化风险分析,使PX项目潜在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万一发生事故,新加坡则积极妥善应对,提高透明度,赢得公众信任。
相关链接
什么是防护距离?
确定防护距离有哪些方法?
对环境存在污染风险的项目,选址距离的确定通常有3种技术方法:安全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安全防护距离主要是指在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的安全事故时,防止和减少对人员伤亡、中毒、邻近装置和财产破坏所需要的最小的安全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主要是指装置或设备无组织排放源,或称面源(高于15m的烟筒或排气筒为有组织排放,或称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有害影响从车间或工厂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如何确定防护距离?
防护距离应为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提供一段扩散稀释距离,使之到达居住区最近边界时,有害污染物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限值,不至于影响长期居住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源强参数的确定是否客观真实。
资料显示,PX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分为两大类:火灾爆炸事故和化学品泄漏事故。石油化工装置(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国家未做出相关规定的,装置(设施)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50米。若小于150米,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至零散居民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按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确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应设置居住性建筑物,并宜绿化。
如何防范意外?
石油化工企业应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减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管理与设备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同时应从源头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其次,在生产、储运和使用环节严格管理、按章操作;第三,要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