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或有数十名在任官员卷入被查副国级官员苏荣案

2014年10月09日16:4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苏荣的权力场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苏荣是中共十八大后首位被查的副国级官员,所涉嫌的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其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苏荣的落马也揭示了江西官场的权力寻租、政商勾结等黑幕。苏荣案仍在持续发酵,或有数十名在任官员卷入其中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蔡如鹏

  自今年6月14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以来,江西官场持续震荡,至今仍无平息迹象。

  这三个多月里,江西多名厅级干部落马,涉及该省多个重要职位,其中包括省发改委主任李安泽、新余市委书记陈卫民。这些被查官员的共同之处是均与苏荣在江西关系密切。从2007年至2013年,苏荣曾主政江西长达6年之久。

  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被查,成为第五个落马的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2010年调往内蒙古任职前,潘逸阳也长期在江西工作,先后担任新余市委书记、省委农工部部长和赣州市委书记。

  赣南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潘逸阳曾主政赣州7年。当地官员分析,他的落马与其在赣州任内力推稀土资源重组有关,并可能牵涉苏荣案。苏、潘二人在江西省委常委班子曾共事3年。2010年,在全国两会上,苏荣曾当众称赞潘逸阳是江西“最年轻的老常委”。

  官至副国级、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前,苏荣在青海、甘肃和江西三地均担任过一把手。不过,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显示,苏荣涉嫌的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其江西任内。

  2013年9月18日,中央巡视组第八组在向江西反馈巡视情况时,组长王鸿举说,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存在插手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节假日收送红包礼金等。

  当时,王鸿举还向外界透露,巡视组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有关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九个月后,苏荣落马,成为中共十八大之后首位被查的副国级官员。

  苏荣被查,引发了江西官场的持续震荡。他涉嫌的违纪违法问题,是现在江西官员私下谈论最多的话题。一个在他们中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苏荣被查后,所交代的问题至少牵涉数十名江西现任官员,其中包括大约20名厅级以上干部。

  备受诟病的“政绩”

  2007年11月30日,苏荣离京赴赣,接替孟建柱出任江西省委书记。

  苏荣到江西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按照构想,江西将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建成一个以鄱阳湖为核心的经济特区。

  为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苏荣上任不久,江西就在2008年2月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2008年两会期间,苏荣还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新闻发布会,营造声势。

  经过近两年的争取,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苏荣为何力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一次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的小组审议会上,苏荣曾有过一番解释,说他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妻子用鄱阳湖水做的饭。

  “我爱人在做饭的时候就说南昌的水最好喝,这不是偏信老婆的话,据我的观察,我爱人用同样的大米在吉林、青海、甘肃、北京做的饭都不如在南昌的好吃。” 苏荣说。他提到的这4个省市,均是他之前工作过的地方。

  不过,一位知情的江西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最早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是江西省社科院的两位领导。苏荣在听取完他们的汇报后,觉得很好。

  “他看中的是这个构想与当时正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非常契合。”这位知情人说。

  苏荣前后至少4次到鄱阳湖考察。他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项目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但遗憾的是,直到苏荣离开江西,这一战略也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对江西经济的带动就更为有限了。”上述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苏荣主政江西的6年中,“生态”成为他最重要的“抓手”。2008年5月,苏荣在江西泰豪论坛发表演讲时,提出了日后遭众人诟病的植树工程“一大四小”。由江西日报社和一家科技公司联合主办的泰豪论坛,被认为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探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苏荣提到的“一大”是指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则包括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乡镇所在地的绿化、村一级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的裸露地的绿化。他要求推进乡村的绿化美化香化,力求做到“白天看不到村庄,晚上看不到灯光”。

  这项当时被认为“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程,在日后执行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

  比如,这项工程规定,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到20米,国道、省道两侧边沟以外5到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3到5米均要纳入绿化范畴,栽种树木。但实际情况是,江西多山,很多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因此,地方在落实这一工程时,不得不征用农田,出现了多起浪费良田造林,以粮食换绿化的荒诞现象。对此老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江西省委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苏荣刚到江西时,大家对他的评价并不低。在2007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苏荣的讲话思路清晰、务实,“给了大家很大的期望”。

  “最初,他提出发展经济,同时要保护好环境,但后来却搞得走了样,不但经济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这位干部说,“可以说,苏荣主政时期是江西发展停滞的6年。”

  苏荣主政江西的另一个抓手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在上任伊始,他就采取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形式,为江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定调。

  2008年4月15日至18日,苏荣亲自担任团长,率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市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和部分省直单位负责人,赴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他在总结发言时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促进城镇化发展对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

  但当时江西省一位主要领导认为,江西应该优先工业化,而不是城镇化。这位领导曾在2008年6月举办的泰豪论坛上公开说,“在中部欠发达地区,唯有咬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就要往城里去。到城里来,往哪里去?我们有些同志说,上到城里来,到第三产业去,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里面有争议,我知道在座的有些同志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坚持不放,我们可以争论。”

  江西省一位长期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江西显然应该优先发展工业。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江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比较落后,但发展工业是一项更迫切、更根本的任务。”这位学者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城镇化发展经济,这样的发展模式见效快,但不可持续且存在很多的隐患。

  从2000年开始,为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江西省曾以县为单位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至今,全省已搭建起了100多个工业园区。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工业化在苏荣主政时期未受到重视,如今这些工业园区空置率居高不下,对当地经济很难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

  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力推进城镇化,江西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严重。上述权威信息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仅以南昌为例,房地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高得吓人,“甚至到了抛开土地财政,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一个例证就是,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周边省份,有“经济盆地”的说法,但南昌的房价却普遍高于周边几个省会城市。

  在苏荣的强力推动下,江西走上了先城镇化的道路。2010年1月,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江西城镇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继续加快省会南昌等中心城市发展,力争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的大城市达到9个以上,城区常住人口20万至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6个左右。

  至此,苏荣在关于先城镇化还是先工业化的争论占据了上风。上述那位领导也在一年后的2011年5月调离江西。

  不过,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在苏荣上调北京尤其是落马后,江西开始重新权衡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利弊。

  在今年7月19日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九次会议上,省委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江西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奇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应当说江西是走了弯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认识,不要发生犹豫与偏移。”

下一页
(责编:杜燕飞、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