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天然气利用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冬季天然气峰谷差将长期存在,天然气冬季保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常态——
随着冬至时节的到来,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用气高峰也随之而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冬供暖天然气总需求为882亿立方米,总供应量820亿立方米,缺口达到62亿立方米,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迎峰度冬保供工作全面展开。
天然气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
12月10日,天津市迎来今冬第一场雪,中国海油天津LNG(液化天然气)项目雪中送“气”,成功接卸来自也门共和国的6.4万吨LNG,有力填补了全市冬季天然气用气缺口。
“我国天然气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平衡状态。”在日前召开的中石油发布会上,中国石油新闻发言人曲广学说,“中石油将持续加大长庆、塔里木、川渝、柴达木四大气区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筑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能源通道,同时也将稳步推进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数据显示,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09年的895亿立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168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速达15.64%。尽管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成本较高,中国石油仍积极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总量将超过208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0%以上。
据曲广学介绍,进入冬季后,居民采暖等带来的用气量激增使供应不足的矛盾骤然加剧,出现了巨大峰谷差。所以,每逢采暖季,国家相关部门和天然气企业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才能确保民生天然气供应。
“中国石油通过提高国内气田生产负荷、强化储气设施运行效率、加大国外天然气引进力度等措施,能够向市场供应天然气607亿立方米。”曲广学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压减企业内部用气、可中断直供企业用气、科学调度国内天然气管网运营,全力以赴、优先确保民生用气。
同时,中国石化也在千方百计增加天然气供应。据悉,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中国石化拟安排天然气商品量8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比增加8亿立方米,增长11%。
储气库建设和气田产能建设双管齐下
“持续、安全、清洁”,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按照国家规划,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9%提升至2020年的10%,届时,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
据测算,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和进口天然气量的大幅增加,2020年后,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有望得到缓解。但是,天然气利用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我国冬季天然气峰谷差将长期存在,因此,天然气冬季保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成为常态。
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侯创业表示,在天然气供需总体偏紧的情况下,确保冬季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方法是调峰,世界上通用的调峰办法是建设储气库,或者储存LNG。“根据国外经验,天然气储备能力要占到年总消耗量的12%至15%。按照我国200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计算,应该有300亿立方米的库存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库存能力仅有30亿至40亿立方米。”侯创业表示,储气库地质条件要求高、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需要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
另外,中国石化在加快气田产能建设方面也有所行动。在中原油田,在8个油气区安排新钻、新采天然气井;在西南油气田,提前部署实施一批开发井,确保产量稳定;在西北油田,做好雅克拉气田动态分析,合理调整上下气层采气速度,加快塔河相关井区气藏评价及滚动建设。同时,计划川气东送管道沿线保供天然气40.8亿立方米、榆济管道沿线保供天然气20.7亿立方米。
骨干企业确保“冬供”责无旁贷
据了解,中国石油将在这个采暖季筹措607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原则保障供应。
曲广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从入冬开始,中石油就有计划地压减企业内部生产用气和一些可中断企业用气。“根据经验,天然气发电、化肥、化工、LNG工厂等是配合调峰的主要企业。尤其是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或者突发自然灾害的时候,部分城市的市政及燃气公司都会对工业企业或者社会用气行业进行控量调节。”在他看来,天然气“冬供”关乎百姓冷暖,影响千家万户,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确保天然气“冬供”,中国石油责无旁贷。
同时,在中国石化,一系列保障民生用气的措施也正在施行。通过调减内部炼化企业在紧急情况下供气,每天可增加250万立方米左右气量,重点增供安徽、江西、江苏、河南等省市的有关地区;在南化公司、扬子石化、茂名石化投资建设的一系列煤制氢气装置,今年上半年已经投产,为压减自身用气多供民生创造了条件;优化供气流向,适度调减部分工业用户供气量,并协调延长检修时间,最大限度满足民用气需求。
在中国海油,保供期间计划到港4船LNG,以保障华北地区管道气用户需求。日前,首批总计约80吨清洁能源LNG已从天津LNG接收站运送至北京,用于城市公交车动力燃料和市民用气,在保证“冬供”的基础上,也将在控霾上发挥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齐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