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能源

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支撑全球能源互联

王继业

2014年12月31日10:00    来源:国家电网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支撑全球能源互联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董事长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今年以来,中国电科院对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如何支撑能源互联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信息通信创新推动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覆盖全球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可再生能源、远距离输电和信息通信等新技术的融合,形成以能源为载体各生产要素的互联与综合集成,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能源和工业互联的核心和基础。

  从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看,以智能电网为载体的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延伸到能源和传统工业领域的必然结果,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将实现人、物、能源之间的全程互联和广泛互动,而基础的支撑和实现方式应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架构与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下,原有的电网信息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由电网功能的支撑角色转变为源、网、荷、人之间交互的综合性平台。因此,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必须向互联网化演进,成为能源配置、交易、消费和用户服务等功能的直接载体。我们认为,支撑能源互联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将是以信息通信服务贯通能源互联网全业务,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调控运行、源荷接入、能源交易、用户服务、数据价值利用等功能,为能源互联网的互联、互动提供保障的技术服务和基础设施,为电网运营模式创新变革提供路径。

  新一代信息通信体系的核心特征

  全球能源互联网既是能源的互联,更是一张互联网,它将超出传统的因果逻辑基础的电网运营模式,而突出呈现互联网效应。按照互联网的要素,它应具备大范围贯通、高吞吐容量的网络基础,大规模而广泛任需互联的源与终端,第三方模式的服务与交易的平台,数据与高级分析的价值驱动。能源互联网对电力信息通信的泛在、开放、互动、智能及安全提出了要求,将具备以下六大核心特征:

  一是广泛互联的通信网络。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网络,将支持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监控终端、自动化装置、电动汽车、智能家电和用户终端的随需接入,大规模海量的用能终端,各类电源、各类信息终端,在统一协议下,与接入能源流、信息流的平台互联互动。同时,在新的安全体系支持下连通互联网、公共通信网、用户等外部网络和信息应用,整合形成天地互联、开放集成、广泛覆盖的通信网。

  二是全业务贯通的信息架构。能源互联网的信息体系,将不仅支撑人、财、物等传统ERP系统,更多的延伸至电网生产运行与业务运营中。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自动化装置将纳入开放的通用信息架构;数据采集和业务交互过程也将被统一在通过云计算实现的信息架构中,海量数据可通过统一数据平台进行收集和预处理,电网运行、运营、管理各环节都将在数据平台支持下实现业务功能。

  三是开放的能源互联网调控体系特征。在信息架构支持下,能源互联网调控将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综合性信息处理体系,实时处理的海量数据构成了能源互联网调控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架构也有利于连接不同的电网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交互,电能的洲际传输将可通过数据交互实现宏观调度。在开放架构的支持下,能源互联网的调度运行将超出电网范围,实现涵盖电源、负荷以及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协调,实现效率、效益和效能最大化。

  四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价值挖掘特征。能源互联网依靠数据的支撑并产生数据,它汇集了源、网、荷、人各方面的海量数据。以数据为纽带,能源互联网构成连接电网上层应用和终端用户的综合性信息通道,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复杂的负荷预测辨识与需求呈现实现精准化,使调度运行、规划建设、运营服务业务在模式上发生改变,基于数据的电网决策将代替基于经验的决策方式。能源互联信息体系也将形成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的端到端数据贯通。海量数据不仅对决策的驱动支撑效应凸显,其潜在价值也将得以发掘,数据的价值将并重于能源本身的价值。

  五是开放共享的能源交易平台。交易是互联网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效应发挥的引擎。能源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将为能源互联网各参与方提供开放共享的交易环境,支持能源交易、碳交易等多种交易类型,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的购售方式将被改变,以电费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平台,驱动能源、金融和服务的融合,从而实现电网服务方式和营销模式乃至经营战略的转变。

  六是可信的新一代信息安全体系。能源交易、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和电子商务等业务场景,使得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电网之间存在大量的移动互联和双向交互,对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开展新一代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探索从网络隔离到对象可信的防护策略转变和体系演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业务应用与安全防护的协同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与发展,信息技术是支撑、互联网思维是驱动。同时,电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迫切发展需求。能源互联网使能源与信息融合发展,必将带来技术与产业的变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责编:闫璐、王静)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