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成品油價改要讓消費者花錢更明白

2014年01月08日11:08    來源:証券日報    手機看新聞

“釋放改革紅利”的表態讓社會對2014年各領域的改革進程有了更多期待。從2013年的趨勢看,2014年資源價格改革將全面開花。成品油在市場化方面已經先行一步,業內專家對其進一步向市場化邁進表示期待。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調價的主體應該由有關部委變成“三桶油”。未來成品油是否調價的通知,應該由企業來發布,而不是國家發改委。

不僅如此,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公平性、透明化、定價權方面,新機制也仍然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完善。

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披露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原本的22個工作日的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了上下4%的幅度限制。同時規定當汽柴油的漲價或降價幅度低於每噸50元時,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運行不到一年,業內普遍認為,新機制下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接軌更緊密。

金銀島成品油研究主管韓景媛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煉廠和主營的利潤得到鎖定,積極性更高。與此同時,由於投機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成本比較容易控制,加油站的日子也好過多了。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雖然波動頻繁,但波動幅度較小,更沒有以前"國際跌、國內漲"的不平衡感覺。

但美中不足的是,當前的成品油價格仍然由國家發改委根據國際原油的變化進行調整,並沒有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價格。

“調價機制就算靈活了不少,最終的決定權仍然不在競爭市場之中。”一位業內研究員如是說。他認為,應該將定價權下放至企業。

不過,當前成品油市場仍然是“三桶油”的天下。因此,業界對定價權下放也存在擔憂。實際上的壟斷局面可能會造成一旦國際油價一直處於上漲空間,油企很難割舍中游的利潤,將成品油的調價幅度壓低。

此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表示,國內的成品油,經過了2008年和2013年兩次重大改革,已實現和國際市場油價間接接軌,但國內成品油的生產經營體制還沒有實現充分的競爭,政府做一定的干預和控制也是必要的。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可以完全放開交給市場。到那個時候,油價調整可能會更加頻繁,就像現在的股票市場一樣,隨著漲漲跌跌,成為大家一種習慣的狀態。

實際上,更重要的是,新機制還存在不透明之處。以往挂靠參照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油價。此次根據國內原油進口結構變化,適當調整了挂靠油種,但挂靠的是哪個地區的油價卻沒有明言。此外,成品油的國內平均成本、稅收和合理利潤情況都沒有公開。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表示,中國成品油價格組成主要分為原油成本、物流成本、煉化成本、稅賦成本。但當前公眾視線主要集中於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的聯動緊密性上,對於國內成品油的價格構成認識並不清晰,即社會注意力主要放在“調”上,而對於自身消費的成品油“價”不甚明了。

張永浩認為,未來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有必要更為明確的闡述價格構成,讓消費者買油錢花的更加明白。從改革的角度看,未來成品油消費稅或將由隱性征收改為顯性征收,征稅對象下移至終端消費環節,“價內稅”改“價外稅”,剔除中間流通環節征稅,以達到降低企業成本,遏制企業加價行為,降低相關商品價位的目的。

(責編:杜燕飛、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