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人物

最美一線工人朱亞林:我是一名巡線員

王靜

2014年01月14日09:16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最美一線工人朱亞林:我是一名巡線員

朱亞林,冀北電力檢修分公司輸電檢修中心運檢一班班長。作為一名野外作業的線路工人,作為一名都市裡長大的當代大學生,他已在超高壓輸電線路上工作了近十個年頭。

朱亞林與同事們所維護的超高壓線路,承擔著北京75%的電力負荷,而總人口已近2000萬的北京,在華北經濟圈乃至全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分量都舉足輕重。 “無法想象高壓輸電線路損毀造成的后果,我們負責檢修的任何一段輸電線路一旦損壞,就要影響到北京至少十分之一人口的生活與工作,這是一份巨大的責任。”國網冀北檢修公司運檢一班班長朱亞林對記者說。

大學生成長為合格檢修工

2004年,23歲朱亞林從東北電力大學畢業后,不顧他人勸說,毅然投身到“苦臟累險”的輸變電行業。面對別人的不解,他隻簡單的一句話:“學的就是這個”。經過崗位培訓,他被分到了一線班組,“巡線、砍樹、登塔、安裝銷子、擦拭瓷瓶、校正防振錘……”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一線班組的艱苦朱亞林早有准備。野外作業嘛,少不了風吹日晒。但實際工作中的艱辛程度,還是讓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大學生始料不及。朱亞林所在的單位,維護著85條、8617公裡500千伏超高壓線路,分布在阡陌縱橫的華北平原和高山大嶺的燕山山脈。朱亞林的工作,就是維護線路設備的正常運行,他的足跡,也隨著線路走廊蜿蜒伸展,遍布華北大地。太多的第一次讓他刻骨銘心:第一次鑽玉米地,又悶又熱、渾身沾滿毛毛虫,又痛又痒,玉米葉喇傷胳膊、脖子,疼得不敢沾水﹔第一次徒步進山區,荊棘遍地,下不去腳,花幾個小時巡視一基鐵塔﹔第一次過溝壑,眼看著鐵塔就在眼前,就是過不去,愣是繞一個小時才跨過去﹔第一次去砍樹,手上粘出多個血泡,疼得連筷子都拿不起來﹔第一次去驗收線路,在幾十米的高空線路上一走就是一天,晚上做夢都夢見在導線上晃悠﹔第一次去停電消缺,從白天等到后半夜一直停不下電來,回到班組還沒休息2小時,就馬上趕赴現場……這太多的第一次,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變成了常態,艱辛,構成了他工作生活的主色調。

工作的第三年,朱亞林就擔任了檢修班的副班長,任務更繁重、責任更重大。到檢修班組第一天就到神保雙回線路參加安裝防雷裝置。每天負重30公斤以上的工器具材料爬行在淶源地區的高山大嶺中,沒有巡檢路,他用腳自己開辟,沒有暖湯熱飯,他用礦泉水面包代替,沒有床鋪被褥,他就和衣臥地而睡……這邊還沒結束,他又投身到歷時半個月的源霸雙回停電檢修中,每天早出晚歸,隨時應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調整作業方案,檢查實施過程,總結經驗教訓,處處都精細安排,親歷親為。

高壓線上的技術能手

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像一條條長龍在半空中蜿蜒,而導線內的強大電流,就像是關在籠子裡的電老虎。朱亞林的工作,就是在“長龍”上作業,與“虎”共舞。線路上一些需要及時處理的小缺陷,不可能停電作業。帶電消除缺陷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作業任務。野外、高空、帶電、頻繁、長期,多種時空元素融為一體,讓超高壓帶電作業成為了一項艱險的挑戰。

朱亞林深知,要想駕馭超高壓線路,必須掌握帶電作業的本領。於是,他主動提出參加帶電作業培訓。過硬的理論、實踐基礎和超常的勤學苦練,讓他很快拿下了地電位、等電位作業的資格。在實際工作中,朱亞林開始了與超高壓帶電體“零距離”接觸的作業任務。在超高壓電場的弧光閃爍、放電嘶鳴中消除故障、降龍伏虎。十年間,實施帶電作業200余次,處理缺陷350余項。隨著帶電作業能力的提升,朱亞林還被聘為華北電網帶電作業培訓中心兼職培訓師。2012年3月至6月,他組織、參與了帶電作業人員比武的培訓,所培訓的隊伍取得了全國第八屆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帶電作業比武團體第二名的佳績。

技術創新 改變傳統作業方式

作為一個輸電線路運維的新人,朱亞林知道,光有熱情、干勁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知識的力量,讓自己的工作平淡卻不平凡。為此,他開始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轉換。他經常在白天工作后,夜晚獨自點燈加班,他整理歸檔巡視資料、出具各種報告﹔他參與各種培訓學習,系統學習線路運維相關知識﹔向老師傅請教、搜索各種文獻資料、優化工作流程,革新工藝方法。

他所主持的“減少500KV輸電線路鳥害”QC項目獲得2005年華北電力企業QC發布一等獎。他利用專業知識,研發了用於更換瓷瓶的專用卡具,隨后陸續發明了阻止鳥類在橫擔筑巢的擋隔板,提高預絞絲纏繞質量的專用工具、提高鹽灰密取樣效率的專用工具,參與編寫了《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生產規程條文導學》……。2013年5月,他所帶領的班組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而他本人,也多次獲得崗位技術能手、先進個人、優秀青年標兵、生產技能專家……。在他的帶領下,一線員工的風採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盡管常年奔波在偏遠的山野,但朱亞林過硬的理論素質和實踐經驗,還是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他逐漸以“輸電專家”的身份,不斷參與國家電網系統內線路專業的各類評估、走訪、交流。2010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准備收購巴西電網股份。朱亞林作為國家電網唯一一名輸電專業技術人員,參與了項目盡職調查工作。在遠赴巴西進行現場盡職調查期間,他穿梭於南美復雜多變的山野林地,1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大半個巴西,現場調查了4000多公裡巴西輸電線路資產。對國內外輸電線路的運維模式進行了對比,對巴西輸電線路資產作出了有效評估,為國網收購巴西電力資產做到了有效的技術支持。他為自己在國家電網“走出去”作出的努力而自豪,更讓他高興的,是他多年來練就的外線功夫,在國際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

5月初,因項目組計劃再收購一部分巴西線路資產,致使一個月的巴西現場工作計劃延長10天。而這一變化,卻推遲了自己早已安排好的婚期。而兩年之后,他又因為十八大保電,在難以脫身的緊張工作中,他又錯過了妻子的產期……

從“坐地日行”到“巡天遙看”

在跋山涉水的巡線過程中,他在筋疲力盡走不動的時候,在鐵塔近在咫尺而溝壑阻擋不能通行的時候,任務緊張而巡線效率低下的時候,他總會冒出一個類似幻想的沖動:能不能研制一種飛行器呢?順著線路放飛之后就能把線路情況看清楚、帶回來。如果能夠實現,不僅可以提升效率,還可以徹底改變一線工人臟險苦累的工作,這是對傳統作業方式的根本性改變。越想,朱亞林越興奮。這個沉甸甸的夢想,也在漫長的工作中,不斷發酵、成長。2009年,一個大膽的想法,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到了公司領導面前:建議公司開展無人機巡線作業的研發。他的建議得到了高度重視,一個項目研發小組成立了,朱亞林成為研發中的重要成員。四年后,多旋翼無人機巡線技術開始在實踐中應用。這一在國家電網系統內領先的技術突破,引起了多家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

朱亞林的筑夢、圓夢,讓跋涉在數十萬公裡線路走廊上的巡線工人們,看到了從“坐地日行”到“巡天遙看”的可能。在全網“無人值班”普遍推廣之后,“無人巡線”的時代又向我們快步走來。朱亞林的一個夢想,點亮了改變傳統作業方式的希望。

朱亞林,一個普通平凡的輸電人,一個扎根一線的大學生,十年的磨礪雖然寂寞,但寂寞的青春卻更為出彩。他的奮斗與追求,給出了當代一線工人的美麗答案!

(責編:王靜、李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