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人大代表李聯五:“碳”資產市場化 負債變效益

2014年03月05日15:17    來源:人民網-能源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長、河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李聯五(資料圖)

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局長、河南油田分公司總經理李聯五表示,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靈活透明,有利於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有利於調動企業推進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應該加快推進。

李聯五說,近幾年,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建設有所發展。2013年,全國5個碳交易試點的配額總量高達8億噸,二級市場成交44.55萬噸,總成交額2491萬元。但在多地正式啟動碳交易后,許多企業仍持觀望態度。主要原因是節能減排項目具有前期投入大、經濟效益低、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許多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企業經濟效益不大,不利於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李聯五表示,隻有將“碳”資產從負債變成效益,從減排中獲利,企業開展技術革新、調整投資結構、發展新能源產業、實施碳減排的做法才會常態化。

李聯五建議:一要加快推進碳交易體制建設。政府對碳交易出台相應的法律條文,整合資源,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二要建立健全碳交易相關政策體系。盡快出台強制性配額及減排政策,明確碳減排的重點行業和排放配額,制定統一的交易標准,擴大參與碳交易的企業主體范圍,適時推出碳金融產品。三要增加第三方認証核查機構。研究制定碳排放第三方核証機構准入制度,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碳排放認証核查標准,構建和完善對碳排放第三方機構的監管體系。四要建立綠色低碳產業目錄。加快研究編制重點行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目錄,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重大低碳技術的示范應用。五要建立公開透明的碳排放監管體系。

近幾年,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控制能源消耗總量成為全球共識,碳交易產業迅速發展。我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戶,也開始建立碳交易體系,積極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旨在通過市場機制調節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實現節能減排目的。

中國石化納入碳交易企業已達20家,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中國石化燕山分公司購買2萬噸碳配額,完成首筆碳排放權交易。26日,高橋、上海石化參加上海環交所第一單基於配額的碳交易。目前,中石化納入碳交易的企業有20家左右。

(責編:杜燕飛、王靜)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