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6日(記者王靜)北京時間6月15日14時,新疆霍爾果斯計量站,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哈薩克斯坦輸氣公司、霍爾果斯口岸委的嘉賓代表共同啟動點火按鈕,遠處高高矗立的放空火炬燃起熊熊火焰,宣告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開始向國內通氣。
自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5月31日在烏茲別克斯坦首站進氣投產以來,中、烏、哈三方建設者全力保障C線投運工作順利展開,歷時10天完成C線天然氣置換工作,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氣頭於6月9日凌晨時分到達新疆霍爾果斯計量站。隨后,C線哈國段管道繼續升壓,以滿足管道運行技術要求。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工程是中國石油在已建成投運的A\B線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滿足國內對清潔能源的需求,規劃建設的又一條能源大動脈。C線與A\B線並行敷設,線路總長度1830公裡,設計年輸氣能力250億立方米/每年,設計壓力9.81兆帕。線路走向起源於土烏邊境格達依姆,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C線於2012年9月全面啟動建設,中國石油和烏哈同行建設者經過共同努力,2013年底完成線路整體焊接工作,實現了線路貫通,2014年5月底具備通氣投產條件。
目前,設計年輸量300億立方米的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向國內轉供,已造福25個省市區逾5億人的生活。與西氣東輸三線相連的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未來2015年年底相關配套設施全面建成后,將提升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輸送能力至每年550億立方米,屆時可滿足國內23%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將使中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由6%提高到8%。在節能減排方面,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於替代0.73億噸煤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78億噸,二氧化硫121萬噸。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三國,C線工程亦被烏哈兩國政府視為重點工程。C線建設使烏哈兩國由管道過境國轉變為天然氣供應國,改變了這兩個國家對外天然氣供應格局,實現了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此外,C線建設同時為烏哈兩國帶去大規模投資,C線投運后還將為烏哈兩國政府繳納上億美元稅收,創造近千個就業崗位。
C線通氣后,負責建設運營的中石油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一方面要確保全線安全平穩向國內輸氣,一方面還將繼續進行后續站場建設以提升C線輸送能力。此外,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預計也將在年內啟動控制性工程的開工建設。
相關閱讀: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起於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阿拉山口進入中國,成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全長約一萬公裡,其中土庫曼斯坦境內長188公裡,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長530公裡,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300公裡,其余約8000公裡位於中國境內。管道分AB雙線敷設,單線長1833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各段情況
中國境內
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經這一管道進入中國后,與同期建設的西氣東輸二線銜接,總長度超過1萬公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距離最長的天然氣大動脈。西氣東輸二線在我國境內首站為新疆的霍爾果斯,途經新疆、湖北、浙江等省份,向東抵達上海,向南抵達廣州,並最終到達香港,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資源[1] 。
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由一期和二期工程組成。一期起點設在土烏邊界的烏國一側,與土國境內擬建的出口天然氣管道(2條)銜接,接收來自土庫曼斯坦的300×10^8m^3/a天然氣﹔二期起點設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已建中央-中亞輸氣管道別依涅烏壓氣站,與該壓氣站的管道銜接,接收來自哈薩克斯坦的100×10^8m^3/a天然氣。來自兩個方向的管道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奇姆肯特匯合,向西北最終到達我國西部邊境口岸霍爾果斯。管道的線路總長度為3298 km,其中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線路長度為525km,哈薩克斯坦境內的線路長度為2773km。
哈薩克斯坦境內
線路全長1293km,其中哈烏邊境-奇姆肯特段線路伴行加茲裡-奇姆肯特氣管道敷設,沿途穿越錫爾河,經薩斯托別鎮、巴雷科什至奇姆肯特,本段線路長為337km。奇姆肯特-阿拉木圖(烏孜納加齊)段線路起自奇姆肯特凱利伊特鎮哈氣匯合點,伴行公路敷設,沿途經萬諾夫卡、塔拉茲、盧戈沃耶、楚、奧塔爾、阿拉木圖烏孜納加奇,本段線路長為596km。阿拉木圖(烏孜納加齊)-霍爾果斯管道自阿拉木圖烏孜納加齊向東敷設,沿途經別爾利克、巴爾諾克、阿克什、奇利克,臨雷恩,穿越大型河流伊犁河,經潘菲洛夫鎮后到達霍爾果斯口岸,該段線路長為360km。
烏茲別克斯坦境內
地勢東高西低,管道沿線以平原、荒漠地貌為主,地勢起伏不大,局部地段為丘陵,其中平原所佔比例為79.1%,丘陵所佔比例為20.9%。土烏邊境點-納沃伊卡什庫布科北側線路長415km,為荒漠平原地形,表層土有鹽漬化現象。納沃伊卡什庫布科北側-哈烏邊境點線路長110km,為低丘地形,伴行的加茲裡-奇姆肯特起管道兩邊沙化嚴重,管道伴行路被一道道沙丘覆蓋,交通條件差。烏國管道敷設區域抗震設防烈度按俄羅斯國家規范劃分為7∼9度,具體分布情況未提供。
修建歷史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最初的設想為在中哈石油管道的基礎上的延伸。
2003年6月,在胡錦濤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簽署了盡快完成此項目的意向協議。 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與中國石油隨后開始了輸氣管道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此同時,中國與其他中亞國家繼續進行協商。
2006年4月3日,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關於輸氣管道建設與長期天然氣供應的框架協議。2007年6月,土庫曼斯坦總統古爾班古雷·別爾德穆罕默多夫在訪問中國期間簽署了加速該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的協議。 7月,土庫曼斯坦正式加入原有中哈石油管道。
2007年11月8日,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KazMunayGas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關於未來管道建設的原則性協議。
2007年8月30日,全長188公裡的土庫曼斯坦段開工建設。 烏茲別克斯坦段的建設於2008年6月30日開工。 哈薩克斯坦段亦於2008年7月9日開工建設並於2009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
2009年12月12日,胡錦濤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該段宣布竣工。
2009年12月14日,管道全線通氣儀式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哥德雷合同區第一天然氣處理廠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裡莫夫共同出席通氣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