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國家能運用市場手段,與企業協同健全縱向產業鏈、打通橫向產業鏈,從而實現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的 目標’。”昨日,中聯重科(000157)董事長詹純新在全國人大湖南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做了題為“用市場推動大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參加了審議。
詹純新認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大產業。從橫向看,分支多,服務面寬﹔從縱向看,任何一個分支,也都是一個從零部件到主機產品的完整產業鏈。中國裝備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需要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術的這道坎。
“目前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制約了產業向高端升級。”據詹純新介紹,裝備制造業的分支產業鏈發展現狀是:主機企業出現了一批龍頭企業,有規模,其中不乏百億、千億級企業﹔但為之配套的企業大多還是創業型、中小型企業,技術較弱,裝備較差,沒有能力自我升級,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突破。
以工程機械為例,3家中國企業已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為之配套的國內企業盡管數量很多,但是能力都比較弱,高端的液壓件、密封件、傳動件、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還大多依賴進口。要實現產業升級,就必須在產業鏈上實現均衡發展。一方面要對中小配套企業的能力進行提升﹔另一方面要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進行有效投入,填補產業鏈上的空白。
“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橫向資源不共享,制約產業加快升級。”詹純新表示,“對大裝備制造業來說,材料、機械、電氣、液壓等學科都屬於行業共性技術。但因為長期以來形成的條塊分工,缺乏對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成果共享。要做到共性技術共同受益,就要有 ‘大裝備制造’成果共創共享的整體思路,從橫向打通產業鏈。”
詹純新最后提出了對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點建議:一是建議國家以入股的方式,按市場原則,和企業共同投入組建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的股份公司,在縱向上補齊產業鏈短板。二是建議國家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合適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和聯盟,從橫向打通產業鏈,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如果國家能在縱向的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橫向的共性技術這兩個重點領域作必要的引導,就能在市場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詹純新說。証券時報 邢雲 文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