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

三峽集團金沙江上再造一個三峽

——寫在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全面投產之際

2014年07月11日15:00    來源:四川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三峽集團金沙江上再造一個三峽

  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上成功再造一個“三峽”。

  站在山巔向下看,中國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已高高聳立,雲南永善縣和四川雷波縣分列在大壩兩側,金沙江水繞過壩基向泄洪洞隱去,超高水頭泄洪形成的道道彩虹和壩后高峽出平湖的美景相得益彰,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和總經理王琳一行很高興。

  十年磨一劍。2014年7月10日,歷經10年建設,溪洛渡水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全面投產,裝機總量相當於一個三峽,金沙江上“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已經形成。

  “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是三峽集團正在從事的一項偉大事業,也是三峽集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回望來路,盧純目標堅定,目前,三峽集團總裝機量已經突破4000萬千瓦,另一個“三峽”——金沙江下游的白鶴灘和烏東德水電站正等著被核准開工。

  通過世界領先的特高壓直流技術,金沙江“三江”的強大電流正在源源不斷地輸往上海、浙江和廣東等地區,點亮了半個中國,為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貢獻著清潔能源。

  十年之難 世界級的難題和創新

  金沙江和溪洛渡都是世界水電建設史上的超級工程。

  由於向家壩水電站採取了80萬千瓦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右岸地下廠房設計跨度達33.4米,高度達88.2米,一個機組的直徑比一個籃球場還要大,地下廠房設計跨度和廠房高度均為世界之最。“整個地下廠房就像一個地下宮殿,約20萬平方米的區域內,共布置了體形各異、大小不等的122個洞室,這些洞室縱橫交錯、平豎相貫,組成復雜的大型地下洞室群。”這對施工方水電七局的爆破專家徐成光是極大的挑戰。

  為解決這一難題,水電七局創新提出運用爆破技術爆刻技術創造的岩壁梁開挖樣板工程,混凝土優質快速澆筑技術,相當於拿炸藥當雕刻刀。

  向家壩水電站下游不遠處就是雲南水富縣城,為了解決下游霧化對水富縣居民生產生活和雲天化生產的影響,向家壩水電站在高水平大單寬條件下,首次提出並採用帶跌坎底流消能技術,入池單寬流量和單寬泄洪功率均為世界之最。

  溪洛渡水電站作為世界上第一座千萬千瓦級高拱壩電站,具有三高一大(高拱壩、高水頭、高邊坡、大規模地下洞室群),一庫兩站、兩網兩調設計、施工、管理等世界級難題組合,並沒前例可循。

  壩頂高程610.00米,最大壩高285.5米,壩身布置7個表孔、8個深孔、10個底孔與兩岸4條泄洪洞,混凝土總澆筑量665.70萬立方米,總工期56個月。

  溪洛渡的挑戰前所未有,它比世界第一座高拱壩胡佛大壩高了60余米,混凝土澆筑方量是胡佛大壩的3倍,發電量相當於6個胡佛。它是我國首批挑戰300米級拱壩建設的依托工程,也是世界上孔洞最多,泄流最大的拱壩。“世界的水電在中國,中國的水電在西部,西部的水電看溪洛渡。”大壩施工方水電八局總經理朱素華舉全局之力科技攻關,吃住在工地,投入近1800多套先進設備與時間賽跑。

  經過各方努力,溪洛渡水電站最終創造了12個月投產18台機組的世界紀錄,引領著國際水電行業的發展速度。

  在300米級拱壩澆筑中,混凝土防裂和溫度控制是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溪洛渡建設部的引領下,溪洛渡大壩工程還應用了計算機技術、仿真技術、精確溫控技術、衛星定位導航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大壩內埋了7200個先進的監測儀器,從混凝土生產到調運入倉,基礎處理等每一個施工部位、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每一道流程,均是全方位、全時空地精確監控。“溪洛渡大壩是裝了芯片和大腦的大壩,也是國內首個‘數字大壩’,並最終實現了‘智能大壩’。”溪洛渡水電站建設部主任洪文浩說。

  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從三峽到溪洛渡和向家壩,三峽集團走出了一條以市場換技術、再以技術佔領市場的成功之路,國產世界最大單機容量實現了70萬千瓦到80萬千瓦的飛躍,國產化500千伏高壓電纜系統在向家壩、溪洛渡水電站成功應用,大容量國產化發電機組出口斷路器成功應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擺脫了國外壟斷。在未來的白鶴灘和烏東德水電站建設中,還將實現水電機組單機百萬千瓦的突破。

  國產水電機組質量怎樣?在正在發電的水輪機上,能豎著放置一枚硬幣或五張扑克牌豎著疊加在一起都不會倒。

  “溪洛渡、向家壩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成長平台,我們不僅在此獲得了技術突破,讓我們下一步要更多地參與國際市場,並把中國的技術標准推向世界。”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軍說。

  十年之果 造福百姓拉動經濟

  向家壩、溪洛渡建成有何意義?

  行走在兩大水電站中能找到答案。在溪洛渡所在的永善縣和雷波縣,在向家壩所在的宜賓縣和水富縣,均可看到一座座新城搶抓水電發展機遇發展港口和經濟的活力和生機。

  7月10日,走在向家壩大壩上,大壩主體建筑已經完工,隻有左岸壩后升船機還在抓緊施工中。

  向家壩垂直升船機提升高度114.2米,比三峽工程升船機還高1米,且地震動加速度比三峽升船機的地震動加速度大1倍,雖然承船廂重量僅為三峽升船機的53%,但其綜合施工難度與三峽升船機為同一量級,均為世界之最。

  向家壩水電站建設部黨委書記、副主任王毅華介紹目前升船機土建機房已完成澆筑,年底機房將完工,計劃於2016年6月份投入使用,該升船機設計通航能力112萬噸,王毅華預計未來將達到300萬噸-500萬噸。

  向家壩、溪洛渡水電站的修建,將極大地改善金沙江宜賓段以上105公裡航道條件,使壩址以上航道由V級提高至IV級。“以前這裡隻能利用自然河道行船,行船等級不過百噸,現在向家壩庫區可行駛千噸輪船一直到溪洛渡壩下,這有利於長江經濟帶向上游延伸。”王毅華說。

  不僅是航運。向家壩灌區所覆蓋的宜賓、瀘州等區域是糧食和經濟作物重要產地。但因降雨分布不均,春、夏、伏旱災害頻發,農田灌溉保証率相對較低。

  向家壩灌區水利建成后,不但可以解決川南地區以及雲南省水富縣530萬畝耕地的直接灌溉水源問題,還可以保障城鄉500余萬人口的生活飲用水,尤其會重點解決川南重鎮自貢市、內江市的城市安全用水和生態補水問題。預計灌區農經作物產量將增加22.58億公斤,農民人均收入可增加1274元。

  這個四川水利建設史上灌溉面積僅次於都江堰灌區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被喻為當代四川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有著“川南都江大堰”的美譽。

  王毅華透露目前取水樞紐全長15公裡南北兩條總干渠等配套工程正在抓緊推進中,並已開挖了5.1公裡。

  在汛期,向家壩和溪洛渡聯合運行,將使下游沿岸的宜賓、瀘州、重慶等城市的防洪標准從目前5-20年提高到50-100年一遇的水平。

  四川“豐余枯缺”的水電矛盾今年將得到破解。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調節能力強的金沙江、雅礱江大型水電機組全部投產,我省枯水期的用電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目前經濟增幅下,從發電能力分析,枯水期我省已基本不缺電。”

  向家壩、溪洛渡電站建成后還可以解決三峽最大的心病——泥沙淤積。專家認為,金沙江中游是長江主要產沙區之一,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達1.7公斤,約為三峽入庫沙量的1/2。利用金沙江輸沙量高度集中在汛期的特性,合理調度可使大部分入庫泥沙淤積在死庫容內。工程可以減少三峽庫區34.1%的入庫沙量,與三峽水庫聯合調度可減少長江中下游分洪量27.4億立方米。

  按照設計發電量,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年均發電880億千瓦時,相當於從金沙江中撈起了3300多萬噸標准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75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39萬噸,創造超過2萬億的GDP產值,優質清潔的水電將送往上海、浙江和廣東,點亮大半個中國,助力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戰略。

  十年之后 白鶴灘和烏東德再造一個“三峽”

  在向家壩和溪洛渡全面投產后,白鶴灘和烏東德的開發已被提上日程。

  1981年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寫了《金沙江渡口宜賓河段規劃報告》,在金沙江下游推薦了四級開發方案,即:烏東德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四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均由三峽集團負責開發,規劃的總裝機容量為421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843億千瓦時,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電站。

  白鶴灘水電站裝機容量1400萬千瓦,烏東德水電站的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這兩個電站加起來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和三峽相當。

  但越向上游走,生態系統更為脆弱,環保等要求更高。向家壩和溪洛渡的環保經驗或可借鑒。

  2013年9月11日,向家壩安邊鎮燒瓦坨碼頭,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站長劉勇和同事一起將38700尾魚苗放歸金沙江。

  這是增殖放流站投入運行以來的第六年,其間共開展十次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向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域投放魚苗超過71萬尾,放流種類達到7種。

  總投資約6000萬元的溪洛渡、向家壩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站,是金沙江下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總體設計,增殖放流站可蓄養各種珍稀特有魚類親魚2000尾以上,年可生產5至10厘米規格的各種珍 稀特有魚類魚種60萬尾至80萬尾,供應保護區內增殖放流。

  向家壩工程砂石骨料料源選擇是一大難題。最終設計採用總長達31公裡的膠帶機,將經過粗碎后的毛料運至壩區進一步加工為砂石骨料成品,這是我國水電建設迄今運距最長的膠帶機輸送系統。

  向家壩水電站不僅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砂石系統,而且針對砂石系統生產採用的灰岩含泥多,增加了洗泥工序,修筑尾渣壩,建設廢水回收系統。堅持零排放,零污染,這在國內人工砂石系統中尚屬首次。

  王毅華透露,目前僅向家壩水電站的環保投入就已超過9億元。

  未來三峽力圖織就的能源綠網已見雛形。

  院士眼中的金沙江水電開發

  溪洛渡工程是僅次於三峽的宏偉水電工程。金沙江這個大寶庫開發后,將會形成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水電基地,會掀起西南水電開發的高潮,意義十分巨大。

  ——兩院院士潘家錚

  溪洛渡大壩是我所見到的國內很好的大壩,是壩工建設的藝術品。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靖夷

  溪洛渡大壩的建設,開創了我國300米級高拱壩建設數字化的先河。

  “向家壩電站地質條件、建設環境比三峽工程復雜,某種意義上說,向家壩電站的建設投產,使我國水電工程建設技術向前跨越了一個新台階。”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

  移民新城屏山展新顏

  登臨鳳凰山,放眼望去,屏山這座新縣城就在腳下延伸開去——依山傍水、隨坡就勢﹔新建的移民安置小區,散發出宜居的溫馨﹔一座座教學大樓,散發人文關懷,筆直延伸的公路如同年輕人舒展的血脈,蓬勃向上……所有的一切,美麗壯觀。

  走進屏山縣百合小區,年過八旬的郭術康老兩口手牽手迎面走來,談及“搬到新縣城感受”,丈夫郭術康望望身旁的妻子笑著說:“還習慣,就是太大了!”“變化太大了!”一句朴實直白的話道出了屏山發展印象。一直以來,由於山阻水隔,屏山發展的速度十分緩慢。2006年11月,向家壩水電站開工建設,屏山打響了“移民遷建,強勢崛起”的宏偉戰略。2010年6月,屏山新縣城正式開工,經過4年的建設,屏山縣城擴容5倍,一幅面積約5.4平方公裡的嶄新藍圖已拉開。“車子跳,屏山到”。曾經長期往返於屏山老縣城和宜賓市區的駕駛員文波,這樣描述老屏山的山高坡陡、彎多道急:“跑一趟,兩個半小時,人都要甩昏。”而如今,屏山新縣城作為宜賓市的北大門,距宜賓市區僅23公裡、離向家壩水電站46公裡、至宜賓機場37公裡。屏山,全面融入了宜賓市“半小時經濟圈”。

  屏山境內除金沙江、岷江河段外,西寧河、中都河、富榮河、龍溪河等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蘊藏量達17.23萬千瓦,可開發量8.034萬千瓦,水能開發潛力很大。

  屏山計劃隨著向家壩庫區近20億千瓦時“留存電”政策全面落地,依托產業轉移、產業升級和產業鏈延伸,在此基礎上開發清潔能源,打造綜合能源開發展示縣。“向家壩水電站蓄水后形成的100余公裡的‘高峽平湖’,景觀壯麗。屏山可以發揮資源效益,打造生態旅游深度開發展示縣。”屏山縣委書記邱東林表示要在“一路一帶”大旅游規劃下,借勢發力,打造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向家壩高峽平湖休閑度假區”、“世界第一立佛—八仙山石刻大佛”兩大名片,成為川南旅游環線重要節點和目的地,加速產城一體、產鎮一體、產村一體,打造三產協調統籌發展展示縣。

  向家壩水電站全面投產助推屏山發展新藍圖加快實現。

  數說兩大水電站

  向家壩水電站

  ·裝有8台8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已運行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

  ·地下廠房設計跨度達33.4米,高度達88.2米,均為世界之最。

  ·升船機提升高度達114.2米,一次過壩為一頂二駁500噸船隊,年貨運量112萬噸,是世界提升高度最大的一級提升垂直升船機。

  ·採用10個尺寸為23米×17米的沉井群,最大下沉深度達6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沉井群。

  ·主體工程混凝土總量為1221萬立方米,採用了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工砂石加工系統。

  溪洛渡水電站

  ·總裝機1386萬千瓦,世界第三大水電站,僅次於三峽和伊泰普。

  ·12個月投產18台水電機組,創造了水電投產的世界紀錄。

  ·地下引水發電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室群工程,地下電站總裝機容量為世界之最。

  ·溪洛渡水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千萬千瓦級高拱壩電站,水頭高、泄量大、河谷狹窄,泄洪功率大,泄洪功率堪稱拱壩樞紐世界之最。

  ·右岸通過500千伏線路輸往南方電網,左岸通過800千伏溪浙特高壓直流輸往浙江,形成“一網兩調”。(記者 劉川)

(責編:杜燕飛、王靜)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