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能源>>能源專題>>中聯重科

孫昌軍:城鎮化建設需要產業聚集

2014年07月25日09:16        手機看新聞

“城鎮化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它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發展過程。中聯重科是中國城鎮化建設的參與者,同時,對於裝備制造企業而言,也是不斷持續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的受益者。” 孫昌軍面對記者採訪時說。

隨著微刺激政策的實施,國家中西部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建設以及節能環保設施建設等將給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孫昌平表示,中聯重科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之中,一是要搶抓這樣的機遇,二是用自己的發展,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比如,中聯重科在產業的布局上充分考慮到了要把布局的重點布局到縣甚至鄉鎮。

在孫昌軍看來,一個企業的國際化,並不僅限於區域上的國際化。應該表現在兩端,一端就是布局在城鎮,這是根基,但觸角一定要滲透到全球。“我們應該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之中尋找一個模板,也就是榜樣。比如說美國的卡特彼勒,是全球工程機械的老大,它現在是牢牢地站住了全球第一的地位。”

“卡特彼勒的成功足以做為榜樣來引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城鎮化進程,從卡特彼勒的地域來看,它位於美國中部的伊利諾伊州中部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的城市人口到現在還不到40萬,這一點表明裝備制造業如果都擁擠到大城市,不僅會給城市的環境、交通等各個方面的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提醒我們國內的裝備制造業一定要面向基層。”孫昌軍分析。

孫昌軍介紹,這些年來中聯重科在布局上,從長沙出發,一直往西,在每隔35公裡左右就布局一個產品,涉及四個地市,12個縣區。在長達260公裡的走廊、區域、縣域經濟下布局了一些我們的產品。從效果來看,一是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在一個區域裡面,一定要有產業的集聚,若沒有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不能讓大量的農業人口能夠有就業的渠道,他們會遠走他鄉,該區域也就慢慢變成空巢,也就不會形成城鎮。所以產業聚集是實現城鎮化的一個基礎。二是一定要解決政府的一些相關的問題。城鎮化,過去主要靠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靠土地財政,二是靠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我們認為,這樣的建設,開始可以,但是,它缺乏可持續性。因為土地是有限的,政府的財政也是有限的,補貼也是有限的。靠什麼呢?靠產業集聚,靠企業在當地的落戶。

中聯重科在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來証明裝備制造業有能力使產業聚集,2008年,中聯重科在沅江市建設了一個工業園,到了2009年,沅江市工業總產值裡面有46%是由中聯重科創造的工業機制,成為益陽市首屈一指的小城鎮。

2009年,中聯重科在漢壽縣李家灣布局的漢壽工業園。到2012年,漢壽工業園為漢壽縣經濟的發展創造的整體的工業總產值是86億多,由於中聯重科該產業落戶漢壽工業園,成為湖南省擺在全省縣域經濟的前十強。

孫昌軍認為,政府獲得大量的稅收之后,能夠反哺城鎮化的建設,政府、企業和社會融為一體,在城市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之中,使他們的利益能夠形成一致,打造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另外,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企業本身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通過企業的入駐與政府的持續投入,獲得的稅收的持續投入,又促進了這個地方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就是服務業的發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相得益彰。所以,應該說,為這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招商的環境又添了分,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樣板、模板固然可以有很多的途徑,中聯重科在發展過程之中,與小城鎮、縣域經濟,探索出了自己的一條發展的路徑,中聯重科在嘗試中發展,在發展中嘗試,同時為自己創造了市場,尋找了新的發展的一種機遇。

(責編:值班編輯、趙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